第三節 遼之都市及宮殿
2024-10-11 04:26:42
作者: 林徽因
契丹之初為東北部落,遊牧射生,以給日用,故「草居野處靡有定所」。至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並東西奚,統一本族八部,國勢始張。其漢化創業之始,用幽州人韓延徽等,「營都邑,建言殿,法度井井」,中原所為者悉備。
迨援立石晉,太宗耶律德光得晉所獻燕雲十六州,改元會同(九三八年),建號稱遼,詔以皇都臨潢府(今熱河林西縣)為上京,升幽州為南京,定遼陽為東京。遼勢力從此侵入雲朔幽薊(今山西、河北北部)。危患北宋,百數十年。
聖宗統和二十五年(一〇〇七年)即宋真宗大中祥符之初,以大定府為中京(今熱河朝陽平泉,赤峰等縣地),又三十餘年至興宗重熙十三年(一〇四四年),更以大同府為西京,於是五京備焉。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遼東為漢舊郡,渤海人居之,奚與渤海皆深受唐風之薰染,契丹部落之崛起與五代為同時,耶律氏實宗唐末邊疆之文化,同化於漢族,進而承襲中原北首州縣文物制度之雄者也。
契丹本富於鹽鐵之利,其初有「回國使」往來販易,鬻其牛羊,毳,罽,馳馬,皮革,金珠,藥材等以市他國貨物,其後遼更與北宋,西夏,高麗,女真諸國沿邊所在,共置榷場市易,商業甚形發達,都市因此繁盛。其都市街隅,「有樓對峙,下連市肆」。其中「邑屋市肆有綾錦之作,宦者,伎術,教坊,角牴,儒僧尼道皆中國人,並汾幽薊為多」。
遼世重佛教,營僧寺,刊經藏,不遺餘力,嘗「擇良工於燕薊」。凡宮殿佛寺主要建築,實均與北宋相同。益兩者均上承唐制,繼五代之餘,下啟金元之中國傳統木構也。
太祖於神冊三年(九一八年)治城臨潢,名曰皇都;二十一年後,至太宗,改稱上京。太祖建元神冊之前,所居之地曾稱西樓。「阿保機以其所為上京,起樓其間,號西樓,又於其東……起東樓,北……起北樓,南木葉山起南樓,往來射獵四樓之間。」蓋阿保機自立之始,創建明王樓。初未築成,其都亦未有名稱。如「以所獲僧……五十人歸西樓,建天雄寺以居之」。「其黨神速姑復劫西樓,焚明王樓」,「壬戌上發自西樓」等。「契丹好鬼貴日,朔旦東向而拜日,其大會聚視國事,皆以東向為尊,四樓門屋皆東向」。豈西樓時期,契丹營建乃保有漢,魏,盛唐建樓之古風;而又保留其部族東向為尊之特徵歟?
遼建「殿」之事,始於太祖八年冬,建開皇殿於明王樓基,早於城皇都約四年,其方向如何,今無考。「天顯元年,平渤海歸,乃展郛郭,建宮室,名之以天贊。起三大殿曰:開皇,安德,五鑾。中有歷代帝王御容,」制度似略改。迨晉遣使上尊號,太宗「詔番部,並依漢制御開皇殿,辟承天門受禮,改皇都為上京」。以後開皇五鑾及宣政殿皆數見於太宗紀。
上京「城高二丈,……幅員二十七里。……其北謂之皇城,……中有大內。……大內南門曰承天;有樓閣,……東華西華。……通內出入之所」。城正南街兩側為各司衙寺觀國子監,孔子廟及二倉。天雄寺與八作司相對,均在大內南。「南城謂之漢城;南當橫街,各有樓對峙,下列井肆」。市容整備,其形制已無所異於漢族。然至聖宗開泰五年,距此時已八十年,宋人記雲「承天門內有昭德宣政二殿,與氈廬皆東向」。然則遼上京制度,殆始終留有其部族特殊尊東向之風俗。
遼陽之大部建設為遼以前渤海大氏所遺,而大氏又本唐之舊郡,「擬建宮闕」。遼初以為東丹王國,葺其城,後升為南京,又改東京。「幅員二十里,共八門,……宮城在城東北隅……南為三門,壯以樓觀。四隅有角樓,相去各二里。宮壤北有讓國皇帝御容殿,大內建二殿。……外城謂之漢城,分南北市,中為看樓,……街西有金德寺,大悲寺。駙馬寺鐵幡竿在焉」。
遼南京古冀州地,唐屬幽州范陽郡;唐末劉仁恭嘗據以僭帝號。石晉時地入於遼。太宗立為南京,又曰燕京,是為北京奠都之始。城有八門,其四至廣闊,雖屢經史家考證,仍久惑後人。地理志稱「方三十六里」,其他或稱二十五里及二十七里者。或言三十六里「乃並大內計度」者,其說不一。
但燕城令人注意者,乃其基址與今日北京城闕之關係。其址蓋在今北京宣武門迤西,越右安廣寧門郊外之地。金之中都承其舊城而展拓之,非元明清建都之北京城也。今其址之北面有舊城及會城門村等可考。其東南隅有古之憫忠寺(今之法源寺)可考,而今郊外之「鵝房營,有土城角,作曲尺式,倖存未鏟;有豁口俗呼鳳凰嘴,當因遼城丹鳳門得名」,乃燕城之西南隅也。今日北京南城著名之海王村琉璃廠等皆在燕城東壁之外。
遼太宗升幽州為南京,初無遷都之舉,故不經意於營建,即以幽州子城為大內,位於大城之西南隅;宮殿門樓一仍其舊,曲州經安史之徒,暨劉仁恭父子割據僭號,已有所設施,如拱宸門元和殿等,太宗入時均已有之。太宗但於西城巔詔建一「涼殿」,特書於本紀,豈仍循其「西樓」遺意者耶?
南京初雖仍幽州之舊,未事張皇改建,但至「景宗保寧五年,春正月,御五鳳樓觀燈」,及「聖宗開泰駐蹕,宴於內果園」之時,當已有若干增置,「六街燈火如晝,士庶嬉遊,上亦微行觀之」,其時市坊繁盛之概,約略可見。
及興宗重熙五年(一〇三六年)始詔修南京宮闕府署,遼宮廷土木之功雖不侈,固亦慎重其事,佛寺浮圖則多雄偉。迨金世宗二十八年(一一八八年)距此時已百五十餘年,而金主尚謂其宰臣曰:「宮殿制度苟務華飾,必不堅固。今仁政殿,遼時所建,全無華飾,但其他處歲歲修完,惟此殿如舊。以此見虛華無實者不能經久也」。
遼代建築類北宋初期形制,以雄朴為主,結構完固,不尚華飾,證之文獻實物,均可徵信。今日山西大同應縣所倖存之重熙清寧等遼建,實為海內遺物之尤足珍貴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