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文化集團

2024-10-11 02:44:25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

  大慶文化集團是大慶文化產業的巨無霸,是黑龍江省地市級首家以專業文藝院團為主題的現代企業集團;擁有淨資5億元,員工近800人,9家核心子公司、4家外圍子公司、6個藝術院團和2個控股公司。作為大慶文化產業發展的雙星之一(另一為大慶新聞傳媒集團),大慶文化集團應該有怎樣的雄心,應該如何抓住歷史性的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鑄就大慶新時期文化產業發展的夢想與輝煌?

  

  訪談中,大慶文化集團的張總一再談到陝文投、成都文旅、宋城的成功經驗,巧合的是,這幾家都是跟工作室合作多年的夥伴,對於這些成功者的模式與規律更是一清二楚。

  在我們看來,文化產業獨特的「高生產成本、低複製成本」、「一項內容、多重使用」的發展特徵,決定了文化產業主體必然走向大型化、集團化,未來的產業競爭必將是規模化的競爭。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大型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在產業發展和繁榮市場中發揮主導作用」,可以預見國有文化集團將成為未來支持重點。

  中央、大部分省市正在整合優勢資源、組建大型的文化集團,並湧現出了一批實力強勁的文化航母,保利、陝文投等已經成為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力量,成為地區組推產業發展的抓手。如果一個城市不集中力量打造一到兩個文化航母,集中做大做強,那麼將在未來文化市場將失去話語權。

  除了規模以外,隨著行業主體規模化、內部邊界模糊化、文化產業與其它行業(如旅遊、體育、信息等)融合的加深。憑一兩個創意產品或者概念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獲取市場持續勝利的法寶將是:一整套基於一定商業哲學、產業規律、時代特徵的系統性交易結構和盈利方法。例如曲江,其成功核心並不在於大唐芙蓉園、夢回大唐等項目的成功,而是其蘊藏的以文化提高土地價值、以高價值土地出讓再促進文化發展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

  因此關鍵的因素之一在於做文化一定要有載體,不管是演出集團也好,旅遊也罷,都需要一個聚合點。因此我們給出的建議中,第一條就是要有舞台。大慶文化集團欲強勢崛起,必須要有大氣魄、大動作,打造引領性、示範性產品。結合文化集團擁有眾多劇團,以及擁有運營劇場、院線、舉辦大型活動的經驗,建議向市政府申請,政府以土地入股等形式,撥給文化集團一個運作的空間,由文化集團主導,聯合大型文化地產、休閒地產等企業,共同打造一個由大型劇院、影院、體育館、畫廊、藝術主題酒店等文化設施組成的,集文化演藝、娛樂體育、藝術品經營、會議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級文化娛樂主題城,使之成為集團文化實力展示平台、城市文化生活體驗平台、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國際文化旅遊集聚平台。

  ……

  這只是企業現場諮詢中的幾個片段,由於這次的委託並非每一家企業的完整戰略策劃,而更多是在於從高新區的角度對這些企業的發展有一次深入的摸底,並搞清楚到底能夠從什麼樣的角度和方式給與企業所需要的支持。限於時間和精力,對於每一個企業的調研並不完整,但是對於每一個真正把問題攤開來談的企業,都給了中肯的建議。

  做過策劃或諮詢工作的人都知道,策劃最難的是現場諮詢,就是針對顧客的困惑,現場互動,給出解決之道。一般而言,諮詢提供行業信息比較容易,因為這可以依靠平時積累,無需太多的創造;稍難一點的是提供運營管理方面的建議,因為這設計到具體、個性化的東西,需要有快速反應和創造能力;而最難的是現場的戰略諮詢能力,給企業定方向、解決戰略問題。這需要系統廣博的知識、快速消化別人「內存」的能力、以及即時創意創新的能力,這對策劃人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就效果而言,現場諮詢比較好,因為可與老闆直接互動,相互激發,及時達成共識。所以,相比通常的「先訪談中層—頭腦風暴、整理——與高層交流——再頭腦風暴、再整理」的標準但複雜的過程,工作室更強調現場溝通,爭取當場解決問題,一次到位,一氣呵成。

  工作室有一個信條「策劃是一句話的事」。這句話也對也不對,所謂對,說的是這一句話就是找魂,講究化繁為簡、一針見血,只用一句話提煉出最根本的戰略思想。如果我們把策划過程比作「畫龍」的話,那麼這一句話就是「點睛」。這一點最見功力。翻開工作室最後形成的企業報告合集,單看目錄便會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高新區規劃院——化繭成蝶,順豐地產——順風順水,醒獅培訓——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捷運通——中間商,英辰電子——英辰?智芯,恆通電子——扭轉錢困

  ……

  當事人往往會心一笑,越品越是覺得回味無窮。

  而策劃又不是一句話的事。儘管這次策劃旋風已經刮過去了,但是後續還有很多工作又找過來。大慶高新區已經明確,這一次的企業調研與策略建議完成之後,下一輪會選擇十家左右的企業做比較深入的企業輔導。而其中的一些接受過現場諮詢的企業,已經等不及直接找到工作室開始了合作。

  這場旋風不僅給大慶高新區帶了冬天裡的一把火,也把春的消息帶到了全國。這種支持企業的嘗試對於政策與土地利好已經出盡的高新區來說是一種新的突破,因此這輪旋風還沒有過去,已經受到國家科技部等各方的高度的關注。

  再度回顧在大慶這片不平凡的土地上上演的這場新會戰,不能不心生感慨。從產業園區的命題開始,從產業發展的規律,從城市與區域戰略的角度,從國家戰略的角度,尋找高新區的發展之路。在這一方向明確之後,又回過頭來再度梳理產業發展之路,綜合考慮下來最後落到企業戰略上來,這無疑是一次規模空前,又極具成效的穿越之旅,這種穿越帶給我們的回報何其豐厚,帶給我們的啟示又何其深遠。

  推動中國高新園區的發展是促進中國科技創新體系的大事。所以,不妨就讓我們從大慶開始,讓這場策劃的風暴來得更猛烈些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