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從休閒RBD到中國移動谷
2024-10-11 02:41:57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
2001年的廊坊正處在一個突變的前夜。
廊坊的命運幾乎可以視為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樣本。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夾在京津之間,本來擁有得天獨厚區位優勢的廊坊,不但沒有享受到區位優勢帶來的好處,相反還受到這一尷尬位置的拖累。
廊坊這座建國後才成長起來的城市,雖然身處京津之間的有利位置,但多年來卻沒有享受到京津城市輻射所帶來的陽光雨露。計劃經濟體制下城市自我循環,廊坊自是沒有指望。改革開放之後,北京攜國家首都、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之勢,匯集全國的資源,發展勢頭一時無二,連曾經號稱「北方香港」的天津都避其鋒芒,背靠北京,向海發展,作為小弟弟的廊坊更占不到什麼好處。反而由於京津大城市的集聚效應,將周邊地區的資金、人才、機會儘可能地吸收到自己的轄區,廊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走廊」。
廊坊所能做的,一是為京津提供豐富的農產品。據統計,廊坊每年把16億公斤蔬菜、1.2億公斤果品、2億公斤肉蛋奶和水產品送到了京津兩市人民的餐桌上,其中牛羊肉占到北京市場的80%,糧油占到30%,豬肉則占了半壁江山,成了京津地區名副其實的「菜籃子」、「面袋子」和「油瓶子」;二是發展各種專營市場,如全國最大的摩托車配件市場、漁具市場、花木市場、農產品市場等等。就憑這兩項,雖然廊坊的人口與面積總量在河北省10個地級市中倒數第二,但全市GDP、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都排在前列。
應該說還是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是對於一個積極進取的城市來說,以這樣的區位完全可以爭取更好的成績。
「大北京規劃」一經拋出,立刻引起了京津冀地區的騷動,天津表示要按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思想加快京津一體化的進程,河北省再一次提出了「面向京津、依託京津、服務京津,發展自己,做足做好」的口號,甚至連遠在山西的大同也專門組織了課題組,研究如何根據大北京規劃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
廊坊,也從中看到了自己融入世界城市圈的機會。
作為離北京最近的地級市,位於京津兩大直轄市之間的黃金走廊之上,可同時享用京津兩大城市的各種社會資源,尤其是高級人才、商務資訊、國際機場等高級資源,加之廊坊自身的環境優勢和地價優勢,窪地效應十分突出。
2001年,工作室應邀為廊坊進行發展戰略研究。經過詳盡調查研究之後,工作室給廊坊遞交了一份戰略報告——打造「京津地區的休閒商務城市」。廊坊要想吸引投資和消費,必定要依託一種與眾不同且極具市場號召力的體驗方式,藉助休閒經濟的浪潮,實現自身的升級換代。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就是「把嘴巴伸進北京,屁股坐在廊坊,吃北京的糧食,把金蛋下在廊坊。」
從戰略上講,在區域一體化時代關起門來談廊坊沒有任何意義。大北京板塊迅速隆起,全國乃至世界的資源都會向北京集聚,然後再以北京為中心向周邊擴散,廊坊作為承接其擴散的近水樓台,如何以主動的姿態大口吞吐和消化大北京超常規發展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與商機,是廊坊乃至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最為核心的戰略問題。
從操作上講,利用毗鄰首都,尤其是北京CBD的獨家優勢,打造休閒商務城市。為什麼是休閒商務?如果說體驗經濟是社會高度發達後的必然產物,那麼在中國剛剛開始興起的休閒經濟卻有著更為廣闊的前景。尤其對廊坊來說,要想吸引投資和消費,必定要依託一種與眾不同、且極具市場號召力的體驗方式,那就是藉助休閒經濟的浪潮,實現自身的升級換代。長達10多年的市場實踐使工作室堅信一個簡單的道理:市場不是等出來的,也不是找出來,而是做出來的。「等」、「找」、「做」,一字之差,三重境界,效果大不相同。
2006年,同樣還是吳良鏞院士領銜的《大北京規劃》二期出台。京津城市構想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北京的定位更加清晰,「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而天津則找到了「北方經濟中心」的感覺。京津之間找到互補性,一體化也開始落到實處,討論多年的城際鐵路驟然加速,終於趕在奧運之前貫通,兩城一體不再只是夢想。
廊坊,在面臨更多機遇的同時,是否也面臨著新的危機?當人們從北京到天津也不過半小時的時候,當人們在天津就可以低廉的價格享受到大城市服務的時候,廊坊,會不會再次被架空?
此時正值廊坊新一屆領導班子上台,再度邀請工作室參與到廊坊市發展戰略的研究中去。
2008年4月,中國移動正式啟動3G的商業試用;2008年5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三部委關於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中國電信收購中國聯通CDMA網(包括資產和用戶),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併,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併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併入中國移動,從而形成新中國電信、新中國移動、新中國聯通三家新的電信運營商,三家運營商分別運營三個國際3G標準——歐洲的WCDMA、美國的CDMA2000和中國的TD-SCDMA。
中國3G時代到來!而廊坊,在3G時代到來之際已然搶得先機。
由於電信行業具有明顯的政府壟斷性特徵,所以電信巨頭們的布局也帶有明顯的傾向性。從2G手機生產企業在中國布局中我們發現,國外通信企業全部選擇京津冀地區作為發展的首選區。2007年全球設備商市場份額排行榜單上分列前幾位的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華為、阿爾卡特朗訊,摩托羅拉、中興通訊全部將發展的重點放在京津地區。而華為科技、中興通訊和富士康科技三家通信領域的王牌企業都已經進駐廊坊。
由於中國完成電信運營商重組後採用三種標準,發放三個3G運營牌照,這就意味著全球的電信設備、手機生產企業和內容服務企業比採用一個標準要多幾倍,也必然掀起一股通信產業向中國轉移的新浪潮。
從3G的產業鏈分析,這次的通信產業轉移將呈現出新的特點:
首先,這次轉移是全系統的,包括從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提供等全方位的配套產業的轉移。由於中國同時採用三種標準,從歐洲、美國新電信設備生產企業都將搶占中國市場,使得從事配套的企業數成倍增加。
其次,3G是一個新型技術產品,基於這個技術必然會衍生出許多新的技術和產品,尤其是移動終端產品、晶片的設計和生產。日韓是目前全球使用3G最成熟的國家,無論從產品生產、內容提供、網絡服務都擁有成熟的經驗,尤其是日本,在2G市場上沒有贏得空間的前提下,會捲土重來,再次搶占中國市場。
再次,基於3G提供無線增值服務和網絡服務擁有巨大的市場,必然引發新的一輪的無線網際網路熱,許多傳統的網際網路公司將向新的領域滲透和擴張。由於電信運營商的模式發生變化,將會積極介入增值服務、移動終端定製和內容服務中去。
伴隨著2008年中國3G的全面啟動,全球的通訊企業也必將加快在中國的戰略布局。如果操作得當,推廣對頭,廊坊極有可能吸引國內外的通信企業進一步在廊坊集聚,從而迎來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機遇。
在這一背景下,我們給新時期的廊坊抓住的「綱」就是:「以首都世界城市崛起為契機,以中國第三代信息通訊產業(3G)發展和中國巨大的市場(工信部2009年1月份的統計顯示已經超過6.4億移動用戶和2.53億網際網路用戶)為基礎,以發展無所不在的生態網絡城市為目標,使廊坊成為中國信息通信產業研發製造、內容創造、整機生產、零部件製造、創業投資、應用測試、教育培訓、休閒居住等功能的全價值鏈的領先發展區域,直至成為全球信息通訊產業和應用的明星城市:我們稱之為『中國移動谷』」。
無論是六年前定位打造「大北京地區的休閒商務城市」,還是六年後謀劃「中國移動谷」,在工作室看來,都是在為廊坊尋找成為首都世界城市圈中的功能城市的機會。這個戰略大方向沒有改變,只是抓住產業周期的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提出新的戰略支撐點。
世界城市是一種「多中心多核」的城市形態,除核心城市之外,還需要在周邊形成3-5個以上人口在100萬人左右的產業功能城市或副中心城市,構成一個層次合理,功能互補的城市群。世界城市的崛起不能脫離城市群的發展,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城市群具有集合眾多城市功能的特點,各城市通過合理的功能分工,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從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當前,在京津冀城市群中除了北京和天津兩大城市之外,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與這兩大城市相匹配的產業功能城市或副中心城市,這種局面不利於首都經濟圈打造世界城市。
廊坊有機會,但是要想真正嵌入京津世界城市圈,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夠與京津掛上檔。六年前,廊坊用來掛檔的資本是它的休閒條件,而在下一輪的發展中,用來掛檔的則是信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