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時間不是擠出來的,是安排出來的> 策略三:熟悉自己的日程計劃思維方式

策略三:熟悉自己的日程計劃思維方式

2024-10-11 01:15:29 作者: (美)阿什莉·惠蘭斯

  粗略的日程計劃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當像我這種一絲不苟的人聽到「下班後再見」時,焦慮感便會隨之上升。計劃怎麼能這麼含糊?!時間約得這麼籠統,是不是意味著你永遠沒有機會和朋友在下班後小聚了?確實有這種可能。但即便這樣也無妨。錯過粗略安排的活動所帶來的壓力,要小於確保將所有安排緊湊的活動都一絲不苟地完成所帶來的壓力。即便你無法對「這周晚些時候」這樣的鬆散計劃做出承諾,也可以試著在正在進行的活動前後增加些空閒時間。如果工作在下午3點結束,而離你與朋友們會面還有半個小時,那就把會面安排在4點30分,在這期間不要再計劃任何事務。

  如果你仍不確定該計劃多少空閒時間,也可以參考自己的日程計劃思維方式來做決定。

  日程計劃思維方式分為兩種。

  本書首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1.時鐘型人。

  2.事件型人。

  你可以使用本章末尾工具箱中的問捲來確定自己的日程計劃思維類型。

  時鐘型人的時間表,是由每天的固定時間——時鐘——所規定的。[169]他們不會僅僅因為感覺「合適」就終止某項活動;相反,如果終止,也是因為時間已到,也就是他們安排好的結束時間。這些人更有可能堅持按照慣例行事,並在工作和休閒上設立嚴格遵守時間的目標(比如:每天早上我都會在5點到6點之間鍛鍊身體)。他們也會為電話和晚餐約會制訂詳細的計劃(比如:餐廳訂位的時間設在8點15分。大家先在7點40分在酒吧碰頭喝一杯)。

  與之相反,事件型人則允許由事件本身來確定時間表。他們或許會安排一場會議,但卻不限定會議本身的時間;會議持續15分鐘還是90分鐘都沒什麼大礙,不必考慮規定時長。事件型人不會在下午1點30分準時打電話給你,而是會在「等我吃完午飯」再打來。他們也不會太擔心提前訂座的問題,而是會說,「我們周六晚上一起吃晚餐吧」,或是「等下班後一起從辦公室走路回家吧」。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能適應這兩種方式——謝天謝地,否則職場得一團糟。[170]但是我們都默認只會採用其中一種。所以,要仔細考慮我們默認的日程計劃思維方式是否會影響、如何影響我們對時間本身及時間財富價值的衡量。[171]

  如果用一種與你的日程計劃思維相符的方式來安排各項活動,你不僅會感覺更得心應手,而且將計劃貫徹到底的概率也會更高。時鐘型人瑪麗亞向我們闡述了她利用閒暇時間的方法。

  我喜歡制訂計劃,同時記錄閒暇時間的利用情況,確保我能從中獲取最多的快樂。這個14年前養成的習慣(在我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之後),我現在還在繼續。現在,我已沒法想像缺少了這種習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記錄時間的使用情況,讓我和家人能夠不受干擾地吃晚餐和享受公路旅行,我們把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降至最低,轉而在(沒有電視機的)庫房裡製作藝術品和工藝品。記錄時間讓我避免在無意之間把時間浪費在漫無目的的活動上。

  如果你是個時鐘型人,那麼瑪麗亞的做法就再合理不過了。在劃定好的界限中,你的狀態是最好的,同時,你也會將有助於增加時間財富的活動安排進一天的日程中——包括空閒時間(切記,不要安排得過滿)。

  然而,對於事件型人而言,瑪麗亞的做法近乎本末倒置了(休閒時間也要計劃安排?)。作為事件型人的特洛伊,也向我們解釋了他安排閒暇時間的方式。

  對於我而言,我的目的不在於用某種權威方式來限制自己的時間以求在時間利用上更加「負責」或是「減少浪費」。重點在於,要理解我是如何以不帶罪惡感、沒有壓力的方式來度過時光的。我將每周用來瀏覽手機和看電視的時間減少了近5個小時,不必用筆記錄,每個月就能省下20個小時。僅憑感覺,我就能以一種自然而輕鬆的方式控制(時間的)浪費。這樣一來,我就可以把這些時間花在對我而言重要的事情——我和家人的目標,以及我的整體幸福感上。這20個小時很快就積少成多,為我提供了學習騎摩托入門技巧所需的時間。我一直想學騎摩托,但總覺得沒有這種閒工夫!對時間更高效的利用提升了我的整體幸福感,讓我每周節省更多的時間,也不再像從前那樣因迫於壓力而把時間花在不能帶來快樂的事情上了。

  這兩種方法之間沒有優劣之分;最好的選項,就是與你的思維模式最為匹配的那一種。無論選擇哪種模式,你都需要將精心制訂的計劃貫徹到底,無論這計劃的標準是時鐘還是事件。了解自己的習性,然後再開始規劃(或粗略勾勒)你的方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