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2024-10-13 07:10:53 作者: 喬斯坦·賈德

  ……頭上閃爍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規範……

  過了午夜,少校才打電話回家祝席德生日快樂。

  是媽媽接的電話。

  「席德,是找你的。」

  「餵?」

  「我是爸爸。」

  「你瘋了嗎?現在已經半夜了。」

  「我只是想跟你說生日快樂……」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你已經說了一整天了。」

  「可是……在今天還沒過完前,我不想打電話給你。」

  「為什麼?」

  「你沒收到我的禮物嗎?」

  「收到了。謝謝你。」

  「那你就別賣關子了。你覺得怎麼樣?」

  「很棒!我今天幾乎一整天都沒吃東西。」

  「你要吃才行。」

  「可是那本書太吸引人了。」

  「告訴我你讀到哪裡了?」

  「他們進去少校的小木屋了,因為你找了一隻水怪來捉弄他們。」

  「那你是讀到啟蒙時期那一章了。」

  「還有德古日。」

  「那麼我並沒有弄錯。」

  「弄錯什麼?」

  「我想你還會再聽到一次生日快樂。不過這次是用音樂來表現的。」

  「那我想我最好在睡覺前再讀一些。」

  「那麼你還沒有放棄囉?」

  「我今天學到的比……比從前都要多。我幾乎不能相信現在距離蘇菲放學回家發現第一封信時還不到二十四小時。」

  「是呀,真奇怪,居然只花了這麼一點時間。」

  「可是我還是忍不住替她難過。」

  「你是指媽媽嗎?」

  「不,我說的當然是蘇菲。」

  「為什麼呢?」

  「她完全被搞糊塗了,真可憐。」

  「可是她只是……我的意思是……」

  「你是不是想說她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是的,可以這麼說。」

  「可是我認為蘇菲和艾伯特真有其人。」

  「等我回家時我們再談好了。」

  「好吧!」

  「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你說什麼?」

  「我是說晚安。」

  「晚安。」

  半小時後,席德上床了。此時天色仍然明亮,她可以看見外面的花園和更遠處的小海灣。每年這個時節,天色從來不會變暗。

  她腦海里想像著她置身於林間小木屋牆上那幅畫的裡面。她很好奇,不知道一個人是否可以從畫中伸出頭來向四周張望。

  入睡前,她又看了幾頁大講義夾里的東西。

  蘇菲將席德的父親寫的信放回壁爐架上。

  「有關聯合國的事並不是不重要,」艾伯特說,「但我不喜歡他干擾我上課。」

  「這點你不需要太擔心。」

  「無論如何,從今天起,我決定要無視於所有類似水怪等不尋常現象。接下來我要談康德的哲學。我們就坐在窗戶旁吧!」

  蘇菲注意到兩張扶手椅間的小茶几上放著一副眼鏡。她還發現那鏡片是紅色的。

  也許是遮擋強光的太陽眼鏡吧。

  「已經快兩點了。」她說,「我得在五點前回家。媽媽可能已經安排了我的生日節目。」

  「算算還有三小時。」

  「那我們就開始吧!」

  「康德於一七二四年誕生於普魯士東部的哥尼斯堡,父親是一位馬鞍師傅。康德一輩子都住在這個小鎮上,一直到他八十歲過世為止。他們一家人都是非常虔誠的教徒,而他的宗教信仰也成為他的哲學的重要背景之一。他和柏克萊一樣,覺得有必要鞏固基督徒信仰的基礎。」

  「謝啦!我已經聽了太多柏克萊的事了。」

  「康德是我們到目前為止談過的哲學家中唯一曾在大學裡教授哲學的人。他是一位哲學教授。」

  「教授?」

  「世上有兩種哲學家。一種是不斷找尋他對哲學問題的答案的人。另一種則是精通哲學史,但並不一定曾建立自己的哲學理論的人。」

  「康德就是那種嗎?」

  「他兩者都是。如果他只是一個很好的哲學教授,通曉其他哲學家的理念,他就不會在哲學史上有一席之地。不過,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康德對於古往今來的哲學傳統有很深厚的了解。他對笛卡爾和斯賓諾莎的理性主義與洛克、柏克萊和休謨等人的經驗主義都很精通。」

  「我說過請你不要再提柏克萊了。」

  「你應該還記得理性主義者認為人類的心靈是所有知識的基礎,而經驗主義者則認為我們對於世界的了解都是從感官而來的。休謨更指出,我們通過感官認知所能獲得的結論顯然有其限制。」

  「那麼康德同意哪一派說法呢?」

  「他認為兩派的說法都有一部分正確,也有一部分是錯誤的。在這方面大家一致關心的問題是:我們對於這個世界能夠有什麼樣的知識?自從笛卡爾以來的哲學家們都專注于思考這個問題。他們提出兩種最大的可能性:一、這世界正如我們感官所認知的那樣,二、這世界乃是像我們的理性所體悟到的一般。」

  「那康德怎麼想呢?」

  「康德認為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觀念是我們同時通過感官與理性而得到的。不過他認為理性主義者將理性的重要性說得太過火了,而經驗主義者則過分強調感官的經驗。」

  「如果你不趕快舉一個例子,這些話我可是聽不懂。」

  「首先,康德同意休謨和經驗主義者的說法,認為我們對於世界的了解都是通過感官而來的,但他也贊成理性主義者的部分說法,認為我們的理性中也有一些因素可以決定我們如何認知周遭的世界。換句話說,他認為我們對於世界的觀念會受到人類心靈中某些狀況的影響。」

  「這就是你舉的例子呀?」

  「我們還是來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好了。請你幫我把那邊茶几上的眼鏡拿來好嗎?對,就是那副。好,請你戴上它。」

  蘇菲把眼鏡戴上。於是她眼中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全都變紅了。原本淡淡的顏色變成了粉紅色,原本是深色的,則變成深紅色。

  「你看到什麼?」

  「每一件東西都跟以前一樣,只不過都變紅了。」

  「這是因為眼鏡限制了你感知現實世界的方式。你看到的每一件東西都是你周遭世界的一部分,但你怎麼看它們卻取決於你所戴的眼鏡。因此,即使你看到的一切東西都是紅色的,你也不能說世界是紅色的。」

  「當然囉。」

  「現在你如果到樹林裡去散步,或回到船長彎去,你會看到平常你見到的一切,只是它們統統會變成紅色的。」

  「對,只要我不拿下這副眼鏡。」

  「這正是康德之所以認為我們的理性中有若干傾向會左右我們獲得的經驗。」

  「什麼樣的傾向?」

  「我們所見到的事物首先會被看成是時間與空間裡的一個現象。康德將『時間』與『空間』稱為我們的兩種『直觀形式』(form of intuition)。他強調我們心靈中的這兩種『形式』先於一切經驗。換句話說,我們在還沒有經驗事物之前,就可以知道我們感知到的將是一個發生在時間與空間裡的現象。因為我們無法脫掉理性這副『眼鏡』。」

  「所以他認為我們天生就能夠在時間與空間裡感知事物?」

  「是的,可以這麼說。我們看見什麼雖然視我們生長在印度或格陵蘭而定,但不管我們在哪裡,我們體驗到的世界就是一連串發生在時間與空間裡的過程。這是我們可以預知的。」

  「可是時間和空間難道不是存在於我們本身之外的事物嗎?」

  「不。康德的概念是:時間與空間屬於人類的條件。時、空乃是人類感知的方式,並非物質世界的屬性。」

  「這種看事情的方式倒是很新穎。」

  「因為人類的心靈不只是純粹接收外界感官刺激的『被動的蠟』,也是一個會主動塑造形狀的過程。心靈影響了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就像你把水倒進一個玻璃壺裡面,水立刻會順應水壺的形狀一般。同樣的,我們的感官認知也會順應我們的『直觀形式』。」

  「我想我懂你的意思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