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國蘭德
2024-10-09 11:57:57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
——民間智慧如何介入政府決策
2003年8月18日,《財經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溫總理百日內六詢學者——誰會成中國的蘭德公司」的文章,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從2003年3月中國新一屆政府組建,到7月短短的100天內,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各方面專家座談會達6次之多。
被邀專家坦言這表明了新一屆中央政府致力於決策科學化的決心和目標,同時也透露出,政府正在探尋實現決策科學化的最佳途徑。
參加座談的專家指出,由於多種複雜的原因,目前地方政府的重要決策形成前,主要是通過三種途徑購買外腦:一是政府下屬的研究機構,如社科院、體改委、發展研究中心及政策研究室等;二是高等院校,如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等;三是國外著名的諮詢機構,如麥肯錫、羅蘭?貝格、安達信、畢馬威等。其中幾乎不見中國本土的民間諮詢策劃機構。而政府所屬的研究機構因為屬於政府體內循環,報告難免有邀寵之嫌;高等學府因幾十年的慣性運作與特殊機制,其諮詢報告往往中規中矩,偏重於理論(不易犯錯誤),缺少可操作性,難以市場化。國外著名的諮詢機構又因對中國悠久的文化與複雜的現實有「霧裡看花」之故,拘泥於模式,極難實施其影響。
那麼,究竟誰能在即將到來的政府諮詢業中拔得頭籌,成為「中國的蘭德公司」?
專家普遍認為,有兩類研究機構最有潛力:一是某些民間性質的研究機構,其優勢是市場化程度高,並且特立獨行,只對自己的市場品牌負責而不需觀看「主人」的臉色;另一類是轉型後的政府研究機構,有人才和信息資源的優勢。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天道酬勤,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很多年前,當王志綱把自己的公司定位於創建中國特色的商業思想庫時,很多人大惑不解;當他在全國各地不厭其煩地說「工作室今天拼刺刀是為了明天不拼刺刀,是為了飛彈加刺刀」時,又有多少人能明了其中之深意。
刺刀理論背後深藏的是一個本土民間戰略顧問機構「氣吞萬里如虎」的鴻鵠之志——拼刺刀就是說為了生存,也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在腥風血雨的市場中去拼殺、去搏擊。但這僅僅是手段,目的是為了提煉、總結出可以服務於廣大的企業,尤其是政府的戰略思想與運作方案。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花引來萬花開。兩年多來,長期活躍於市場經濟最前沿的王志綱工作室轉戰城市經營領域,足跡遍布華北、華東、華南、西北、西南等十多個省市,此次與成都市政府閃電般的合作,也是工作室自成立十年來第一次用自己的方法論,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擁抱一座完整的城市。
這不是落幕,而是開局。就在王志綱工作室完成大成都發展戰略策劃之後,王志綱又踏上四川甘孜州六七千米的雪山之顛,解讀中國最後的香格里拉,為大四川、大成都的觀光休閒旅遊和戰略規划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同時,近幾個月來,當王志綱工作室獨到的城市經營理念、宏觀戰略視野、深刻的市場洞察能力以及具體的策略設計方案又一次經受了社會和實踐的嚴酷考驗後,西南、江蘇、浙江,甚至上海的政府部門紛紛誠邀工作室為其城市發展戰略出謀劃策。剛剛打完大成都戰役的工作室各路精英,又風塵僕僕地奔赴新的戰場。
一家中國本土的民間戰略機構能夠有機會為一座舉足輕重的省會城市出謀劃策,直接跟政府的最高層就城市的發展戰略進行平等對話,不能不說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其背後也折射出一個時代的變遷。
多少年來,政府聘請的外腦機構要麼是國外著名的諮詢公司,要麼是學院派的專家團,民間的顧問機構根本不在考慮之列。一是因為前者的慣性思維所致,對本土市場派的機構沒有足夠的信心,二是後者往往為了解決生存的問題疲於在市場中摸爬滾打,自身也沒有成長起來。但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肯定會有從量變到質變的突破,隨著中國的市場經濟從灘涂走過淺海直到今天的深海區,中國本土的市場顧問機構跟政府跳雙人舞,已不是一件決然不可能的事情,中國的蘭德公司遲早要浮出水面。
其次,隨著城市化浪潮的到來,經營城市不再是簡單的口號,亦不再是所謂的城市形象包裝和「四化」工程,而是一項真真切切擺在每一個城市首腦面前的必修課。斗轉星移,大浪淘沙,一場城市地位和格局的洗牌剛剛拉開帷幕,如何抓住城市化的歷史機遇,不辜負時代的使命,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已成為每一個有歷史責任感的政府官員們的共識。因此,成都市領導在制定新的城市發展戰略之際向一家民間機構伸出橄欖枝,本身也說明了經營城市的命題之緊迫,並沒有太多的經驗可循,一切尚在探索之中。
通過這次合作我們還欣慰地看到,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政府機構的角色正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行為正在逐漸減少,而一個務實、開放、重視戰略、制度和環境的政府形象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時代在變,思維方式在變,中國政府官員的素質和眼光也在發生著新的變化,工作方式的創新已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馬克思有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但問題在於改造世界。」
面對城市經營這個空前複雜和宏大的命題來說,無論是對正處於轉型中的政府官員,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政府諮詢業來說,前方的路還很長。
在此,我們無意於誇大一個民間戰略機構從江湖之遠登上廟堂之高的歷史意義,而是深深感到,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伴隨著一個激情與理性兼容的時代的到來,伴隨著城市經營的大潮的到來,一個政府真正需求戰略的時代也已經真正到來!
(原載於2003年9月15日《南風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