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著急:王志綱談新型城鎮化
2024-10-09 11:57:12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從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新型城鎮化」概念,到年初頒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前後已經兩年多時間。既沒有成型的模式,也缺少可供示範的案例;媒體開了無數次研討會,專家們說了無數觀點,連名牌大學的總裁班們,都借這個名堂開課掙了不少錢。到如今,缺的就是行動。我們不竟要問,新型城鎮化到底怎麼啦?
作為一家民間智庫,王志綱工作室為中國城鎮化問道探路的研究與實踐,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我們參與了包括多種類型的城鎮化項目策劃與研究:如大城市體系里的小城鎮發展模式;具有特色產業集群的小城鎮發展模式,擁有獨特人文歷史、自然景觀資源的小城鎮發展模式,占據獨特交通樞紐或區位優勢的城鎮發展模式。甚至沿邊開放、以及省際交界「三不管」地帶的小城鎮發展模式等等,十年來,我們積累了上100個案例。
在對中國小城鎮進行深入、細緻、廣泛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城鎮化」和「城市化」,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其內在發展規律、成長路徑卻是具有本質區別的。遺憾的是,我們的政府和企業,意識不足,還一直以做城市化的思維與行為慣性,面對新型城鎮化的課題,這種可怕的慣性,無疑讓他們在新型城鎮化這條路上,舉目找不著北,舉步踩不著地。
「高大上」+「短平快」——新型城鎮化之大忌
城市化時代的不少地方政府之作為,概括起來是「高大上」。第一要有概念;第二要有指標和數字;第三要有形象工程。有了這三點,工作有政績,領導好升官。而以地產企業在城市化運動中的投資要訣,概括起來也是三個字:「短平快」,第一周期要短;第二模式要簡單;第三利潤要高。不幸的是,無論「高大上」還是「短平快」,與中小城鎮發展規律根本上是南轅北轍。
中國無數形態各異的中小城鎮,自有其珍貴而獨特的文化底蘊、生態寶藏和產業傳承。我們要理解它們的發展邏輯,首先是一個自然生長的過程。如果說城市化有如一個壯漢強筋健體的過程,那麼城鎮化就象一個少女從體態初具,到眉清目秀;從初學紅妝,到秀外慧中的培育調教之路。不明此道,急於求成的行為,就象是把一個清純少女送進血汗工廠一樣殘酷。中國城市化的歷程,被發展商們稱之為「黃金十年」,最大的破壞在於對生態環境、對歷史文化資源,對道德倫理毀滅性的掃蕩。如果政府「高大上」,企業「短平快」一哄而上,對於脆弱的中小城鎮,這種毀滅只須一夜之間就發生了,其損失往往無法逆轉。
養姑娘,而不是賣豬崽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金融風暴後,房企潮水般湧入——進軍三四線,到2012年潮水般退出——回歸一二線,留下一地雞毛,無數爛攤子。究其原因,無一例外——這些房企用的都是「賣豬崽」的模式,「短平快」的打法。所到之處,所置之業,對於他們來說,無非是把「豬崽」養到多大,能賣多少錢而已。
中國的城鎮化之路,最值得學習的是台灣。上世紀90年代後期產業外移,令台灣人意識那些移不走的東西,才是根本——中小城鎮和鄉村的價值由此得以重估。政府、企業和原著民共同努力,導入現代服務業,推動鄉鎮文化的現代化,精細化培育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到現在用了十多年時間,台灣那些原本姿色平常的鄉鎮,一村一品,一鎮一特,千姿百態,爭奇鬥妍,共同營造出一個泛亞太區域一流的文化旅遊目的地。我相信,未來台灣的小鎮鄉村,會象我們去過的那些歐美小鎮一樣,經過一代代人的精心雕硺,成為持續吸引國際消費的國色天香,成為造福投資者和原著民的世代珍藏。
十多年前,我們以這種養姑娘,而不是賣豬崽的理念,策劃了廊坊的區域戰略策劃與華夏幸福基業的第一個產業園項目固安工業園,策劃了麗江旅遊發展戰略與麗江祥和麗城,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地方政府和企業,靜得下心,沉得住氣,堅守十年,終成大器。
做內容,而不能僅僅是搭框架
一說新型城鎮化,就是規劃新區、園區、樓盤……這種只管搭框架,不管做內容的玩法,已經過時,而且貽害一方。我認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做內容。根本性的內容,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個內容是我們經常說的「找魂」。為城鎮的發展找到植根其歷史文化,符合其特色資源,體現其持續發展價值的戰略定位,以及為之度身定製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策略。第二個內容是產業導入。小城鎮的產業發展,必須從其傳統產業入手,尋求升級轉型之道。這其中,現代服務業的導入特別重要。第三個內容是人。包括原著民的觀念提升與社會保障,以及對產業人群、消費人群的持續引導與維護。第四個內容是文化傳承與創新。小城鎮往往保留著獨特的傳統地域文化,如何在保護髮揚的同時,使之逐步與現代人群的審美需求相對接,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第五個內容是機制。要建立一整套適應於新型城鎮化的政府運營機制,保障其運營模式和成果的可持續性;同時也要探索政企協作的全新機制,既保障企業的短中長期投資效益,又防止竭澤而漁的開發方式造成的惡果。
企業進入新型城鎮化的六個忠告
對於那些能夠以「養姑娘」的心態,「做內容」的導向投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企業,我們積十多年經驗,有一些忠告,供大家參考。
一是明格局。要對中國中小城鎮的認知和評估,要有動態、多元的系統性分析。我曾說中國就象一條巨輪,船頭已經進入資訊時代,船身保持在工業時代,還有一個巨大的船尾停留在農耕時代。以此觀之,中國的中小城鎮,日益呈現出多種差異化的特徵,有著不同的發展模式。同等規模的城鎮,幾年之後,其發展水平會大大分化。在今年4月份工作室自辦的「2014民營企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我們曾研究總結了值得投資者高度關注的若干類型中小城鎮,以及新型城鎮化的若干重大商機,有機會,希望與大家分享。
二是看大勢。應高度重視方興未艾的「逆城市化」浪潮。近幾年來,城市需要鄉村、享受鄉村,以至回歸鄉村、奉獻鄉村的熱潮,推動了對小城鎮、對鄉村資源的價值重估。巨大的投資與消費機會在未來幾年將得到充分展現。許多龍頭企業率先布局現代農業,就是很好的啟示。
三是定角色。應充分考慮作為「新城鎮運營商」與「產業運營商」這樣的運營模式。這是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最有戰略價值的角色。站在這樣的位置上,你才可能有長遠的思考,才可能算大帳,才會有足夠的胸襟,下一盤足夠大的棋。
四是找定位。一定要為自己找到一個獨到而可持續的戰略定位。你想做長線,你想深度開發,但有很多人並不那麼想。甚至對你招商引資時拍胸口打包票,拍肩膀稱兄弟的政府領導,也未必容忍你的長線投資,短期效益不明顯。特別是中國是一個有足夠的能力一涌而上,三五年間把一個朝陽產業做成夕陽產業的國家,你需要一個獨到的,值得堅守的,並有可持續保障的「自留地」。
五是開模具。第一個投資階段是為未來的擴張找到可以高效複製的「戰略性產品」。這個產品既要為用戶創造極致性的體驗,又要有合理的營利能力,還要有針對特定城鎮市場的可複製性。因此,要以戰略研發的力度投入首發產品的研究,避免以經驗和慣性替代創造性研究。
六是要堅守。中國是一個變局太多,誘惑太多,風險太多的市場。而新型城鎮化是一條持續投入,長遠回報的道路。有句老話用在這裡特別合適——偉大是熬出來的!
有人以為新型城鎮化對發展商來說,是繼大中型城市擴張結束後的又一塊巨大的蛋糕,只是找不到切它的刀。我認為種觀點還是延習自「可怕的慣性」。恰恰相反,我認為新型城鎮化投資周期長,中短期回報有限。並不適宜把「短平快」奉為投資聖經的地產企業進入。
以上概而要之,就是兩句話:
第一,中國已經進入轉型期,城鎮化前面才會「新型」二字,這意味著原有的習慣和模式不得不發生改變。
第二,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面對新型城鎮化這個新課題,我最想說的是:中國,不著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