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地產」第三樂章:跨界產業整合
2024-10-09 11:45:06
作者: 王志綱工作室(智綱智庫)
無論東北長白山,還是西南邊陲的西雙版納;無論國際知名的地產大鱷,還是名不見經傳的黑馬,如今都不得不面對這樣深刻的變化:昔日作為地產配套的休閒度假、健康運動、教育培訓、文化娛樂……仿佛一夜之間,後衛變前鋒,配套變主體,輔助變引擎,並成為決定人們置業消費的決定性因素。於是,不僅政府,而且越來越多的地產商,把導入產業,跨界整合,甚至變身產業運營商,看成是下一輪增長的重要方向,而將住宅產品看成人們需要享受擁有產業內容所必須的配套。
與此同時,以往空間和區位是價值評估的基本標準,而今這些空間裡裝什麼內容,才是價值厘定的核心所在。毋庸置疑,這與常規地產以居住為導向的產業整合模式存在本質的差別。在常規地產項目中,發展商積極引進教育、商業、文化、健康等其他產業,僅僅是作為配套服務,最多只是一種差異化的賣點與產品價格提升的依據。
真正的「拐點」,不是房價走勢的變化或成交量的變化,而是房地產行業走向「泛地產時代」。
造成這一影響深遠的轉折,根本原因在於城市與產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導致城市發展需求轉向。城市運營以投資效率和擴張速度為導向的「搭框架」階段,走向注重內容,注重質量導向的「精裝修」階段。各級政府需要實質性的產業內容來支撐區域的發展,而房地產暴利造成的種種社會經濟不和諧現象,已經飽受各方詬病,高投入門檻與更激烈的競爭,更迫使發展商把目光轉向新的產業空間。
另一方面,居民在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文化追求等方面的差異也進一步拉大,整個市場客群出現進一步細分,需求呈現多元化、大規模、高利潤與可持續增長的勢頭。大消費時代的到來,直接刺激產業的升級與產業價值的增長,從而給「泛地產」帶來了新的突破口。以旅遊產業為例,在觀光時代,旅遊沒有目的地,隨著旅遊產業向休閒、度假和體驗等高級階段升級,人們產生了新的需求,消費更大,地產和旅遊的跨界融合產生了新的發展空間——旅遊、休閒、度假地產。同樣,健康、文化、教育、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亦不例外。
拐點呈現,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新模式的探索。導致變化的動因來自客群需求轉向、產業升級轉型和城市發展轉軌,自然,新模式的構建亦圍繞這三個核心展開了,相關的體系構建,不再是過去住宅獨大的格局,而是把客群需求、產業功能與城市服務融合交集,構成多元功能與多種運營模式組合的「綜合體」。這些綜合體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
單一客群綜合體模式:圍繞某個特定客群的多元需求,抓住該類客群核心敏感點度身訂製,構建對應性的功能組合,打造以健康、娛樂和服務為主體的養老產業服務體系。如上海親和源項目的養老產業綜合體。
主題產業綜合體模式:依託特色自然、文化或產業資源,形成面對多元客群主題集聚,並以此為核心全方位整合多種產業資源,構建功能體系,使不同客群多層次的投資、消費需求得到一站式滿足。如萬達長白山、銀川世界穆斯林城的文化旅遊綜合體。或以區域特色產業與區域文化特色為核心,融入城市集散、樞紐與綜合服務,構建城市特色公共空間、導入多種文化、娛樂、旅遊、商業、度假與服務功能,使項目既成為遊客首選目的地與聚散中心,又是多個產業,綜合服務與城市功能聚集區,取得多元化的整合效應。如雲南西雙版納海誠集團告莊西雙景,以及江西景德鎮的CHINA坊。
產業平台綜合體模式:聚合高新技術領域的創業者,不僅為之「搭框架」,更提供「精裝修」,在原有高新技術園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投資、管理、協作服務資源,使工作、學習、交流、休閒、運動、居住一體化,打造擁有產業服務與生活服務兩大體系的創業社區;如成都天府新谷的創業孵化綜合體、重慶尚盟時裝產業園等。
這一系列新模式的出現,不僅是對新空間的追求和新模式的創新,更是基於企業戰略——幾乎每個項目策劃推進的同時,工作室都提供了系統性的企業發展戰略策劃諮詢。
畢竟,沒有基於企業戰略的思考,沒有更大的企圖和更長遠的圖謀,發展商對新模式的投入,不可能如此大膽、果決和捨得。畢竟,對新空間的成功探索,既要以企業層面的變革為必要基礎,也是以企業跨越式發展為終極目標。
由是,我們自然把目光轉向泛地產時代到來必然導致的核心課題——企業戰略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