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印案

2024-10-09 05:52:17 作者: 度陰山

  「空印」不是個和尚,而是「在還沒有文字的紙上加蓋印章」的意思。這種不成文的官場潛規則,也並非產生於明王朝,早在元帝國時期,各官府於文書都是先蓋印,後寫內容,此之謂「空印」。

  

  那麼,為什麼會有「空印」這種官場潛規則出現呢?

  元政府規定,年終時各級政府都要向上一級政府繳納錢財糧食,並且上交帳務明細,最後由省一級官員到中央政府報告給戶部。戶部通過對比考查,只有當確認帳目和各地財政部門手中的帳目相同時,才算過關。問題是,如果戶部發現帳目有問題,那相應的負責人就需要重新返回各級政府蓋印。古代的交通非常不發達,如果返回各級政府蓋章,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乃至人力物力。所以,許多官員不約而同地達成了共識:上交帳目報表之前,先準備另一份加蓋了各級政府印章的空白報表,一旦報表不合格須返工,相關人員也不用原路返回,在京城即可重新製作一份。

  朱元璋建國後,這一潛規則仍然盛行,許多官員也從未想過這種方式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這就是風俗移人,如果所有人都認可一件事並且為之行動,天長日久之後,錯誤的事情也會漸漸成為正確的事情。可他們的運氣實在不好,遇到了朱元璋。1375年底,朱元璋突然對這一潛規則暴怒。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發現「空印」的問題了。早在兩年前,他和中書省的宰相們就談論過這件事,胡惟庸以「行之久不見害」為由,肯定了空印的存在。朱元璋當時雖然不高興,卻沒有發作。但到了1375年底時,他的心境已與兩年前大大不同。他發現官員的貪污腐敗越來越重,他覺得自己九五之尊的權威受到了輕視。他決心借這件事光復權威,讓他的官員們知道:他不是病貓,而是老虎。

  他對即將倒霉的那群官員下發旨意:「國家如果交到你們手上,是遲早要滅亡的。你們互相袒護、共同貪污,我現在就要弄死你們給天下百姓看看。」

  聖旨在上午時下達,到了晚上,就有涉及234個州、1171個縣的大小官員全被定罪,陸續被處死。整個帝國殘陽如血,好像是被血洗過一樣。朱元璋站在南京城的城牆上,欣賞這千年一見的美景。胡惟庸在他身邊渾身戰慄。朱元璋問胡惟庸:「自建國以來,我殺的人少不少?」

  胡惟庸回答:「不少。」

  朱元璋反問:「那為什麼還有人前仆後繼地違法亂紀?」

  胡惟庸沒話說。數以千計被殺掉的官員中,有許多都是好官,他們根本沒有違法亂紀。在他們看來,「空印」規則雖然還沒有被寫入國家法律,卻已是不成文的法律。他們哪裡會想到,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說殺就殺。

  朱元璋見胡惟庸沒有說話,又問他:「你讀過《道德經》嗎?」

  胡惟庸回答:「粗通。」

  朱元璋說:「我幾年前讀時,對此一知半解,現在卻對裡面的一句話很有感觸,那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我殺了那麼多貪官污吏,用了那麼多嚴酷的刑罰,終於發現,嚴刑重罰杜絕不了官員犯罪的問題。」

  胡惟庸發現了皇上這一想法的可貴,正要拍馬屁,可朱元璋話鋒一轉道:「可如果不殺,就更麻煩了。殺,固然不能根絕其犯罪,但至少能減少他們的犯罪,你說是吧?!」

  胡惟庸只好說:「是的,您永遠都是對的。」

  領導必須永遠都是對的,但這只是理想狀態。空印案發生一個月後,浙江寧海有個叫鄭士利的人認為領導朱元璋大錯特錯了。他向朱元璋上書千言,從四個方面為那些被誅殺的官員申辯。

  朱元璋說:「這些官員準備借空印為非作歹。」對此,鄭士利辯解:「官方其他文書只需要在紙上蓋印章,可錢糧文書不但要在紙面加蓋印章,還有騎縫印,如果有官員想在錢糧文書上搞鬼,整個騎縫印根本就無法刪除,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錢糧文書,錢糧文書怎麼能為非作歹?」

  鄭士利又指出:「錢糧文書中的數字,必經縣、府、省、戶部,一級一級向上匯總覆核,直到戶部方才能確定最後數字,如果不加蓋印章,一旦數字有錯,必須返回去重新來過,這是降低行政效率的表現。所以,『空印』其實是權宜之計,並沒有犯罪。」

  「第三,」鄭士利說,「中央政府此前並沒有明文禁止使用空印,法無禁止,就不是罪。」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朱元璋殺人其實是違法的。

  最後,鄭士利不無痛心地說:「中央政府得到一個好官員並非易事,如此殺掉,讓人可惜。」

  鄭士利申辯的每一條都合情合理,可當朱元璋發現鄭士利的哥哥也是這次空印案的受害者後,頓時暴跳如雷。更讓他氣憤的是,在中央各部官員都對其行為噤若寒蟬時,竟然跳出了這樣一個小人物,他深感權威已被冒犯。為了警告那些官員,他把鄭士利捉到南京處決。

  南京的空氣頓時變得緊張敏感,大半年過去後,朱元璋發現官員們已經老實不少,突然,他靈機一動,邀請官員們對他處理過的空印案發表批評意見。

  他以為沒有人會犯傻,這是典型的「引蛇出洞」的小動作。可惜,有人仗著一股「浩然正氣」,真就上書批評他的殘暴。

  這個傻子,就是山西平遙的官員葉伯巨。葉伯巨寫文章的發散力特別強大,他從空印案談起,認為皇上朱元璋處理空印案,引起了一個極端的惡果,那就是:皇帝過分信賴嚴刑重罰的力量,導致當時的許多知識分子都認為,自己最大的幸運就是沒有被招去給皇帝供職。天下大部分想為國出力的人都沒有安全感,因為朱元璋的發怒無跡可循。葉伯巨還大膽地指出:「皇上只要求官員對您誠實,而誠實的標準卻藏在您的喜怒當中。許多官員很怕被您剝皮,所以根本不作為,您的官員不是優秀的為民服務的官員,而是一群不作為的聽話的奴才。」

  朱元璋看到葉伯巨的上書後,如同踩到炸藥一樣跳了起來。他命人把葉伯巨押解到南京,送進大牢,活活餓死了他。

  不過,他雖然憤怒於葉伯巨的無禮,卻對他提出的另外一個問題很是重視,這個問題就是:分封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