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敏感期,將優美的旋律進行到底
2024-10-09 01:30:41
作者: 柳艷麗
人類除了用眼睛去感知這個世界外,耳朵也會參與其中,而耳朵的參與也往往會早於眼睛。一般三個月左右的嬰幼兒,聽到聲音就會隨之轉頭,而更奇妙的是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聲音會表現得更興奮,對於不喜歡的聲音也會表現出難過。而且,到了幼兒時期,很多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會隨著音樂的節奏起舞,他們不懂音律,卻可以跟上節奏。其實,此時幼兒已經進入了音樂敏感期。
兒童心理教育學家蒙台梭利將兒童的音樂敏感期界定為3到5歲,據資料分析此時期的孩子對音樂有著超強的感知力,此時需要父母提供一個高品質的音樂環境,讓孩子充分在音樂旋律中展現自我。孩子的智力、四肢協調能力甚至藝術審美水平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同時在音樂敏感期時接觸到的音樂對孩子的性格也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音樂敏感期的孩子對音樂有著天生的理解力,而此時期的陪伴不同於繪畫敏感期。父母需要做的不僅是陪伴,更重要的是為孩子擇選音樂,讓音樂真正起到啟蒙的作用,用音樂去開啟孩子的感知力、情緒表達力、理解力等。
鄰居家的爺爺很喜歡敲鼓,他的小孫子便是聽著鼓聲長大的,在小孫子很小的時候,爺爺便給小孫子自製了一個鼓,還教會了小孫子敲鼓。別說,一個兩三歲的小不點,竟然可以將節奏敲得一拍不錯。爺爺經常領小孫子在樓下廣場表演,當大家鼓掌時,小朋友還會很禮貌地鞠躬說謝謝。
現在,小朋友已經上小學了,那天碰到他正在樓下彈吉他,自彈自唱,很是開心。我便問:「你學會彈吉他了呀?在哪兒學的?」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他說:「阿姨,我正在學,我自己找來譜子彈彈試試,不行再去找人學。」
小朋友很懂事,也很有自制力,在樓下許多孩子打鬧成一團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如此專注,也很是難得呀。這可能就是敲小鼓時留下的情感體驗,他當時打出的節奏,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練習,在一次次練習中的「努力」便會刻在他小小的心裡。
其實,孩子的敏感期並不長,如果能在此敏感期中獲得更多相應的能力,那極有可能開啟你未發現的天賦。此時,除了簡單的聽音樂外,還可以利用音樂進行各種遊戲,讓音樂把我們帶入孩子的世界中,為孩子營造出快樂的體驗環境。某媒體的《布穀鳥》節奏遊戲一度很受歡迎,大家競相模仿,這種韻律遊戲之所以引起關注,無非還是音樂的力量。
看到孩子隨著音樂起舞,身為父母可能會驚訝、感嘆,但是你不覺得應該將這種「天賦」保護好嗎?有些父母可能認為,這只是音樂敏感期的表現,我們身為父母都五音不全,哪裡可能生出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呀?其實你可能真的錯了,據調查發現,世界上沒有天生失掉音準的孩子,孩子在經過專業的音樂培養後,都有可能成為音樂家。那麼父母該如何抓住這一敏感期來啟動孩子的音樂天賦呢?在此提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給孩子創造接觸音樂的機會。
音樂是無處不在的,父母給孩子創造一個音樂世界並不難。記得我家孩子4歲時,我正在看歌劇《圖蘭朵》,當時語言能力還不是太發達的他突然唱著與我對話,雖然無法從專業角度去評判,但是他那一顰一笑、舉手投足儼然是一位歌劇演員。當時我並沒有對他的音樂進行評判,而是模仿著他的樣子唱著回答了問題。他整個人都變得興奮起來,一來二去,一唱一和,玩了一個多小時。現在的他雖然已經對4歲時的故事記憶不是那麼深刻了,但是每當再看歌劇時,他總會跟小夥伴炫耀說:「我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唱過歌劇」。
現在他對音樂依舊很敏感,哪怕是複雜的鋼琴曲他都會聽出故事來。不得不承認,用音樂陪伴長大的孩子會更懂得生活。
第二,選擇音樂很重要。
音樂是什麼?可以說是一種聲音,帶情緒的聲音。不建議父母在孩子的音樂敏感期時以流行歌曲來啟蒙,流行音樂是一種快餐文化,更重要的是流行音樂的音域與孩子的音域並不相符。快餐可以用來調劑生活,但真的有營養的還是那些有氣質的樂曲。
父母在選擇音樂時,儘量選擇一些節奏輕快、曲調有韻味兒的樂曲,特別是鋼琴曲、中國民樂等,要相信沒有填詞的樂曲才會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提高孩子的感知力和領悟力。這個過程也是一個「熏」的過程,一段時間後,父母便可以放一些正規的音樂,讓孩子從感知向表達轉化,從學習單純的節奏、旋律等向音準方面過渡。如果有可能的話,也可以進入專業知識的學習階段了。
第三,名師出高徒。
無論是繪畫還是音樂,如果想把握住這一天賦一定需要一位領路人,繪畫的學習階段可以相對較晚一些,可以讓孩子盡情地發揮想像力;但是音樂卻不同,在孩子的音樂敏感值達到頂峰時,父母便可以讓他學習專業知識了。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在幼兒時期表現出了對音樂的高度熱愛,那麼父母便可以在他3到4歲時為其找專業老師了。因為此時期學習能力開始啟動了,有天賦的孩子後天的學習力也是很重要的。
當然除了以上建議之外,還要強調保護孩子的音樂敏感期,抓住這一時期並好好利用,為孩子的音樂天賦開啟一條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