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良好開端,角色扮演助孩子完成社交技巧訓練
2024-10-09 01:29:56
作者: 柳艷麗
突然有一天,粘著你的小寶貝開始樂於尋找小夥伴了;突然有一天,粘著你的小寶貝喃喃自語玩起過家家了;突然有一天,粘著你的小寶貝開始評價其他小朋友了……此時,你應該意識到,小朋友的自我意識已經覺醒,他們可能進入了社交意識敏感期。
幼兒在3到6歲,就會進入社交意識敏感期,他們會時不時流露出對社會的關心,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眼中只有爸爸媽媽,他們開始試探著自己去處理事情、去交朋友、去物品交換、去評價等。此時,社交意識開始形成,很多孩子長大之後的某些社交行為都是受這個時期的影響而造就的。
因此,當孩子進入此敏感期後,父母應該在孩子孤單的時候多加陪伴,在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勇於放手。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我最近常常下班後與孩子在樓下玩一會兒。我家孩子現在正處於社交意識敏感期中,因為他從小是我一手帶大的,而且因為我工作屬性的原因,他很少能有大把的時間與小朋友一起玩,所以他的自我意識覺醒得比較晚。
這種情況下,我每天拿出兩個小時的時間陪他到樓下玩,讓他接觸更多的小夥伴。最初帶他下樓玩時,小區花園裡有很多孩子跑來跑去,但是他的身影卻是孤單的,我很為他著急,也暗暗觀察原因。
觀察之後發現,他尋找小夥伴的心還是很迫切的,他會不停地找一些同齡的孩子問:「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嗎?」有時得到「可以」的回答後,他會表現得異常活躍。但是,畢竟是從小一直粘在我身邊,他的個性會有些「自我」,總想成為人群的中心人物,特別喜歡指揮小夥伴。但是那幾個小朋友已經玩得很好了,突然插進來一個人,一起玩可以,但要是成為他們的「頭兒」還是無法接受的。
於是,他在與小夥伴的分分合合中尋找著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晚上回家後,也會跟我抱怨。「小朋友都不聽我的話。」「有幾個小朋友不和我玩。」「下樓玩太沒意思了,不如在家畫畫。」
看他可憐的樣子,我便給他出了主意:「你可以穿著輪滑鞋或者騎著平衡車下樓,如果有小朋友你可以和他們一起玩,如果沒有你也可以自己玩。」
他便穿著輪滑鞋下樓了,而且正好碰到幾個大孩子在練輪滑,他主動地參與了進去,速度賽、花式輪滑等他玩得不亦樂乎。晚上高興地對我說:「媽媽,我發現我不是交不到朋友,而是一直沒有遇到有相同愛好的人。」
我心裡覺得很好笑,一個6歲的小朋友居然能做出這種總結,又覺得很欣慰,因為他已經找到了一種交朋友的好方法。
之後,他除了與幾個大孩子練輪滑外,還拿著「奧特曼卡」吸引了幾個小跟班,用玩具槍結識了幾個「吃雞夥伴」。最有趣的是,他竟然「利用」我的身份結識了幾個初中的哥哥姐姐,讓我幫哥哥姐姐輔導心理,那幾個人也把他寵上了天。
其實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之所以一開始那麼孤單,完全是因為我在他社交意識敏感期的前期沒有給他充分的機會,孩子的敏感期是無可複製的,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樓下的一個年輕媽媽這一點就做得很好,她雖然是一個新手媽媽,但是卻十分合格。她今年25歲,孩子5歲,雖然沒有讀過大學,很早就結婚了,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中有了孩子,並且做了全職主婦,但是她對孩子的用心和對生活的熱愛是至今我見過最令人讚嘆的。
有時候忙起來,我會把孩子送到她那裡,兩個孩子年齡相仿,在一起玩也很合適。我每次接孩子時,常常看到的情景就是她與兩個小朋友在一起嬉笑打鬧。兒子回來也常常會給我描述阿姨多好。後來我乾脆搬著電腦到她家,一邊工作,一邊觀察這位阿姨有多好。
一個上午,她上演了一幕幕的童話劇:小朋友都有自己的角色,台詞任意,一唱一和有趣極了;下午,她又與兩個小孩子開始了過家家,超市收銀、銀行存款、醫院看病……無所不有,兩個小朋友與她在一起像極了同班的小夥伴。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她家的小傢伙雖然比我家孩子小一歲,卻可以應對各種複雜的事情。在他們的遊戲中,有小朋友搶零食的應對,有撿到東西該如何處置,還有遇到壞人的自救,等等。沒有這些角色扮演的遊戲,怎麼可能有現在遇事冷靜的小朋友呢?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遇事慌亂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小到幼兒園的爭執,大到以後的校園霸凌,再到進入社會的社交恐懼,不都是因為遇事無法處理造成的嗎?處於社交意識敏感期的孩子最愛玩的遊戲就是角色扮演,也就是我們小時候的「過家家」,很多性格與處事方法就是在這種角色扮演遊戲中形成的,但很多父母卻往往忽略這一點,用成年人的眼光與思維去評判,不適當地制止甚至終止孩子的體驗。
比如,當你的孩子與好朋友拿著玩具相互交換時,你會怎麼做?我曾經聽到一位孩子的奶奶說:「你是不是傻,他那個不值錢,我們這個多值錢!」再比如,當孩子玩過家家,你的孩子叫另一個孩子叔叔時,你會怎麼做?有些父母會一把拽住孩子說:「你笨呀,讓人占你便宜?」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因為成年人的思維方式與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回憶下我們的童年,不也做了很多這樣的「傻事」嗎?為什麼現在孩子再做時你卻要強硬制止呢?用孩子的心態去理解孩子,孩子也有自己的思維,在不妨礙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不妨放手讓孩子去玩。這種角色扮演的遊戲,其實就是社交行為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