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啟動孩子的高天賦> 孩子搞破壞,讓他在安全範圍內探索

孩子搞破壞,讓他在安全範圍內探索

2024-10-09 01:29:47 作者: 柳艷麗

  人天生就有攻擊性和破壞性,這一點在孩子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2到3歲這個階段,原本乖乖的孩子就變成了麻煩製造者,稍微不注意他就把家裡搞得一片狼藉。喜歡撕紙,好好一捲紙抽,被他撕成一條條的;喝牛奶,故意弄灑一桌子,還塗得滿臉、滿身都是;打開媽媽的化妝品,塗在鏡子上、臉上、桌子上;新買的小汽車,沒玩幾天,就被他拆了……

  

  面對這樣的情景,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抓狂,氣得拉過孩子就打一頓小屁股。但是,我勸你千萬保持冷靜,最好不要這樣做。因為孩子搞破壞是成長期的正常現象。

  好奇心是很多事情的源頭,孩子搞破壞,其實就是來自他那顆強烈的好奇心。接觸到一些新鮮的東西,他就會產生興趣,然後想一探究竟,不是把它拆掉,就是胡亂按一通,或是撕一撕、捏一捏、摔一摔。

  換一個角度來說,孩子喜歡這樣搞破壞,對成長是非常有利的,只要我們適當地引導和支持,他會更喜歡探索、嘗試。而這對孩子大腦、身體的發展是有好處的,會促使他更健康地成長。相反的是,若是家長一味地阻止,認為孩子頑皮、不懂事,得到的結果也只有一個——剝奪他的樂趣和探索欲,讓他變得木訥、呆板,不敢或不願再去探索。

  我見過一個喜歡搞破壞的男孩鬧鬧,總是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的。媽媽給他買了幾本故事書,他卻一張張撕下來,疊成紙飛機,扔得滿地都是。在外面隨便撿幾個瓶子、樹枝,然後不停地倒騰,隨意亂扔。媽媽跟在後面撿廢紙、瓶子、樹枝,好不容易收拾乾淨,他一會兒又弄得亂七八糟。

  鬧鬧還喜歡拿著鉛筆、彩筆在牆上、衣服上、沙發上亂畫,儘管媽媽多次嚴厲地對他說「不許再亂畫了」,可一轉身他又開始在自己想畫的地方亂畫一氣。

  在幼兒園也是如此,小朋友剛搭好一個積木,剛想展示給老師看,他小手一伸就給人家推翻了。看著散落的積木,哭泣的小朋友,他卻笑得很開心;他喜歡玩水,每次洗手時都會用手堵住水龍頭,然後讓水滋得滿地都是,還會故意用水來滋其他小朋友。

  每天幼兒園老師都會向鬧鬧媽媽告狀,說他就是一個搗蛋鬼、破壞大王。而這個時候,媽媽只能無奈地和老師道歉,回到家再好好地教訓他。為了制止鬧鬧的這種破壞行為,媽媽決定不再縱容,只要發現他的行為一過界就會嚴厲地批評、訓斥,有時還會罰站、不許吃飯。

  一段時間後,媽媽的管教果然有了成效,鬧鬧老實了很多,不管在家還是幼兒園都不再搞破壞。可慢慢地,媽媽發現鬧鬧好像變得木訥了,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什麼也不願意做。媽媽給他買了益智玩具,他看都沒看就放在一旁了;幼兒園老師讓小朋友們做手工、繪畫,可鬧鬧的興趣也不大。此時,鬧鬧媽媽才後悔不已。

  可悲的是,生活中很多家長和鬧鬧媽媽一樣,對於孩子的破壞行為,他們是厭惡的、帶有偏見的,認為做出這種行為的孩子就是在胡鬧、在給自己找麻煩。於是,錯誤的認識讓他們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也導致了錯誤的結果。

  孩子愛搞破壞,就是因為好奇心。他拆玩具、胡亂塗鴉、撕掉書本摺紙飛機、用手堵住水龍頭……這一切都是在做「科學的探索」,目的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探索這個東西究竟為什麼會響、會跑,驗證這個東西是否和自己想的一樣。

  如果家長不想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最好不要隨便阻止或限制,而是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給予最大的包容、支持,然後引導他自由地探索。同時,我們要及時給予孩子肯定與讚揚,當他得到家長的肯定時,就會非常高興,認為自己得到了尊重和認可,從而更加想去探索。

  除此之外,我還建議大家一起參與孩子的搞破壞行動,畢竟孩子的年齡還小,動手能力弱,思維能力也有所欠缺。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引導他安全地拆卸、觀察玩具為什麼會響會動,再引導他重新把玩具組裝起來;和孩子一起塗鴉,提供合適的塗鴉場所,比如一塊獨立的塗鴉牆、一塊黑板,和孩子一起創作。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孩子合理地、自由地搞破壞,還可以增加親子互動。

  當然,我不是提倡縱容孩子,對孩子一些故意、存在危險的破壞行為視而不見。雖說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能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和約束,那麼孩子就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等他稍大一些時,這些無意識的破壞便會演變為有意識的破壞,甚至是情緒的發泄。

  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給孩子定規矩,若是一些東西非常貴重,或具有特殊意義,家長應該明確告訴他——這是不能拆的。另外,家長也要明令禁止孩子接觸危險品,比如剪刀、電源插座、煤氣等。若是發現他因為鬧情緒而故意摔東西、拆東西,家長應該給予嚴厲的批評,指出錯誤,引導他積極改正。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呵護的。作為家長,我們的態度應該是鼓勵、關愛和引導,應該是尊重和欣賞。探究孩子的心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導他安全、自由地探索,這樣孩子才能順利度過破壞敏感期,成長為更健康、更聰明的孩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