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科學陪玩,孩子的運動能力才會正確打開
2024-10-09 01:29:04
作者: 柳艷麗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成長敏感期的孩子,只有多運動、多玩耍才能鍛鍊身體肌肉發展,提升運動能力、協調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可我發現很多家長明明知道動作敏感期對孩子的重要性,可還是無法「忍受」孩子給自己帶來的麻煩、煩惱。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這些家長眼裡,好動似乎成了一個缺點,是頑皮搗蛋的表現。於是,他們對孩子多加限制,希望孩子能接受大人的管教,從而安靜下來。
朋友家的孩子多多3歲多了,自從他會走路之後,就沒有一刻安靜下來的。在家裡,他不是爬到衣櫃裡,就是在椅子上、沙發上爬上爬下,要不就是在客廳、臥室間跑來跑去。朋友每次都會立即制止多多,希望他能安靜下來,一是擔心孩子磕到碰到,二是擔心樓下鄰居有意見。為了讓多多安靜,朋友會給他找動畫片看、找兒歌聽,然後讓他安靜地坐在沙發上。
到公園或小區廣場時,朋友也是小心翼翼地跟在多多身後,時刻控制多多的行為。一次,我有事來找朋友,恰好碰到她在小區廣場陪多多玩。當時其他小朋友都在自由自在地玩,有的歡快地追逐,有的滑滑梯,有的挖沙子……家長們在不遠處看護,一邊聊天一邊觀察孩子是否有危險的行為。
按理說,3歲多的孩子完全可以自由玩耍了,只要不攀爬得太高,不奔跑得太快,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可朋友卻過於緊張了,在多多身邊寸步不離,根本顧不上和我說話。孩子想和小朋友追逐,她擔心摔倒,制止了;孩子玩滑梯,她牽著孩子的手,還小心翼翼地在滑梯下接應;孩子想玩沙子,她則擔心不衛生,怕其他小朋友揚沙子,迷了孩子眼睛。
對於這樣的行為,我很難理解,便提出疑問:「孩子只是正常玩耍,你沒必要提心弔膽啊!」誰知朋友卻說:「你不知道,這孩子有些好動,總是喜歡爬高、蹦蹦跳跳,前些日子還因為玩滑梯跌倒了,膝蓋弄破了。」朋友滔滔不絕地述說著自己的擔心,可我卻陷入了沉思:這樣的過分保護,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把孩子的手和腳都捆綁起來,硬要他安靜地待在一旁,孩子又能健康地成長嗎?
答案是否定的。這位朋友肯定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不運動、不玩耍,身體機能如何得到發展?運動能力如何開發呢?孩子不抓各種東西,手指靈活性如何鍛鍊?孩子不爬上爬下、蹦蹦跳跳,雙腳、雙腿又如何協調?
要知道,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潛能都是靠不斷的運動、嘗試、鍛鍊而激發出來的,捆住他的手和腳,硬要讓他安靜下來,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不利於其健康成長。同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跌倒或磕磕碰碰是不可避免的,不讓孩子痛快地玩耍,孩子的精力就得不到宣洩,不但會影響身體發展,還可能影響心理健康。
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位引導老師。我們不僅不應該限制孩子運動、玩耍,還應該科學地陪玩。比如在室內可以陪孩子玩積木,玩手指遊戲,玩翻跟頭遊戲,玩人體鞦韆遊戲。在室外,則可以陪孩子玩兔子跳、踢皮球、雙腳跳、金雞獨立等遊戲。這些遊戲能調動孩子的手、腳、眼等器官,增強身體的運動能力和協調能力,還可以促進孩子的性格更樂觀、自信、活潑。
一位要好的同學非常重視陪孩子玩,儘管自己平時工作比較忙,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可她每天都會擠出時間陪孩子。孩子1歲左右,同學發現他喜歡上了捉迷藏,於是便時常陪孩子一起玩,有時讓孩子藏起來,自己來找;有時自己藏起來,讓孩子來找。孩子很喜歡這個遊戲,每次被找到,或是找到媽媽,都興奮得不得了。
同學發明了好多有趣的遊戲:比如用積木搭房子;用皮球和瓶子來碰積木「保齡球」;用玩偶擺一個障礙,讓孩子用最快的速度繞過障礙,取得一些糖果、水果之類的「戰利品」。在這些遊戲中,孩子慢慢地鍛鍊了手腳和大腦,也提升了空間想像力和辨別力。
周末,同學還會帶孩子到公園做各種運動,玩各種遊戲,包括爬山、打球、滑滑梯等任何孩子能玩、想玩的新花樣。為了鍛鍊孩子的腿部肌肉和平衡力,同學還為他準備了平衡車,每周讓他騎上幾圈。
有人問同學:「你每天都陪孩子玩,不覺得麻煩嗎?」
同學笑著說:「一點都不麻煩。和孩子一起玩,是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方式。而且孩子正處於運動敏感期,科學地運動和遊戲,才能健康地成長。」
正是因為同學平時注重科學地陪孩子玩,所以孩子的運動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身心得到健康成長。同學真的很享受陪孩子玩遊戲,所以孩子也感受到了媽媽的愛和支持,性格、心理得到良好發展。
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孩子不好動、不愛玩的,而且這些就是孩子的天性,就是孩子的成長。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好動、愛玩,千萬不要因為擔心他淘氣就阻止,千萬不要因為懼怕他受傷就處處限制。捆綁住了孩子的手腳,就等於捆綁住了他的成長,就等於限制了他的發育。
相信這必定不是愛孩子的家長們所願意看到的!既然如此,抓住孩子的運動發展敏感期,多陪孩子玩,科學地陪玩,調動起孩子全身多個部位,如此一來,自然就可以促進孩子手、腳、大腦的發育,促進其運動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