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敏感期「發育不良」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2024-10-09 01:28:06
作者: 柳艷麗
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孩子身體健康、頭腦聰明、心理健康。而敏感期「發育不良」,孩子的成長很可能磕磕絆絆,未來或許存在很多問題。
前段時間朋友與我聊天,談到她認識的一個男孩,不擅於與人交往,性格孤僻、內向,甚至有些社交恐懼症。男孩曾說:「我渴望與人和諧相處,渴望像其他人一樣在公眾場合侃侃而談。然而我知道這對我來說太難了,我不知道如何開口,時常想開口又退縮。」男孩處於矛盾的煎熬中,生活不快樂,職場也不順利。
可男孩這孤僻的性格,並不是天生的。在性格發育的關鍵時刻,在社交意識發展這一關鍵敏感期,他經歷了孤獨、冷漠對待、親情缺失,於是一點點封閉了自己的心。朋友說,這男孩的父母在他5歲時就離婚了,媽媽一個人帶著他生活。因為要養活兩個人,媽媽總是早出晚歸,加班加點地工作,早早就把他送進幼兒園,很晚才接他回家。因為每天身體都很疲憊,於是便希望他能安安靜靜的,要求他不要太調皮、不要到處跑,幾乎很少和他交流、談心。
幼兒園舉行一些親子活動,媽媽沒有時間參加,也沒有心思參加。於是,男孩總是一個人坐在板凳上,看著其他孩子與父母歡快地遊戲。周末的時候,媽媽沒有時間休息,男孩便一個人在家,玩遊戲、看電視,吃媽媽留下的麵包和飯菜。
男孩沒有機會到室外,沒有機會和同齡孩子玩耍,更缺少父母的陪伴。同時,男孩爸爸對他也很冷漠,幾乎很少關心他,更很少來看他。慢慢地,男孩越來越自卑、孤僻,不願意和別人交往,更不願意和媽媽說話。之前,媽媽回到家,他總是非常興奮,纏著媽媽說這說那,還會給媽媽準備水,然後給媽媽捶背。現在他對媽媽也很冷漠,幾乎不親近、不交流。上小學、上中學,他不合群、不願與人交流,幾乎沒有一個朋友。不管在任何場合,他好像是一個局外人,一個人站在旁邊看著別人開心說笑。
聽了孩子的故事,我真的非常難過。因為父母的過錯,孩子錯過了最關鍵的敏感期,在性格上存在缺陷,在人格上不成熟,這是多麼可惜啊!
或許有人會說:「這個媽媽很無奈,需要努力賺錢,養活自己和孩子。哪有那麼多精力陪伴孩子?哪有那麼多心思關注什麼敏感期?」沒錯,我不否認,孩子的媽媽是愛他的,無奈之下才不去參加親子活動,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裡。可這不是她忽視孩子、對孩子冷漠的理由!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路上,囑咐和關心幾句;接孩子放學的途中,詢問孩子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回家之後,多和孩子溝通,鼓勵他多交一些朋友,孩子的內心就不會如此孤獨。
在此期間,孩子內心最大的渴望和需求就是情感,這個情感包括與媽媽的親情,與朋友的友情。當這種情感得不到滿足時,內心就會受到巨大傷害,不再願意與人交往,不再願意相信任何人。儘管他內心渴望被關心,渴望親情和友情,但因為缺乏安全感,再加上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便會敏感、冷漠,甚至是暴躁。即便成年之後,他能調節自己,能慢慢地與孤獨和解,可依舊敏感、孤僻,很難與人親近,也很難結交到朋友。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成長敏感期,一個看似不大的失誤,對孩子的一生就是很大的傷害。所以,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成長敏感期,千萬不要因為疏忽大意,讓孩子的敏感期「發育不良」。
萬物都有自己的成長季節,你錯過了這個季節,就很難彌補了。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不管是感官刺激敏感期,還是公共秩序敏感期,抑或是文化學習敏感期,往往很快就過去了。
很多家長認為,錯過了敏感期,之後再彌補不就行了嘛!是的,錯過敏感期,並非不能補救,一旦有了環境刺激,敏感期還會再次出現。比如錯過了2歲前後的運動敏感期,可以在3歲這個階段彌補。然而,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敏感力會相應減弱,彌補之後也可能出現問題。
更何況2歲時彌補2歲前的,3歲時彌補3歲前的,越積累孩子的不足就越多,越往後彌補的難度也就越大。尤其是孩子6歲後,錯過了敏感期,基本上就很難彌補了。直到長大,這個不足也會一直跟隨著孩子。
如果你不想自家孩子如前面那個男孩一樣,除了愛和自由,同時還需要耐心地教育和引導,幫助孩子度過各個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