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版「農夫與蛇」
2024-10-09 00:49:33
作者: 醉罷君山
對徐州虎視眈眈者大有人在,曹操、呂布都盯著這塊大肥肉,袁術自然也不肯落後。
袁術突然出手,發兵進攻徐州。劉備派小弟張飛留守下邳,自己領軍在盱眙、淮陰一線阻擊袁術,雙方勢均力敵,互有勝負,相持一個多月。
張飛是一員猛將,上陣殺敵是他的能事,但管起政事來就不大得心應手了。很快,張飛就跟下邳相曹豹鬧翻了。曹豹是陶謙舊部,估計是看劉備、張飛這伙外省人不順眼,難免橫眉冷對。張飛本來就是黑道混出來的,才懶得去擺事實講道理,他只擅長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遂一刀結果了曹豹。這一殺不得了,陶謙舊部譁然兵變,下邳城頓時陷入混亂之中。
當袁術得知下邳兵變的消息,意識到這是推翻劉備的絕佳機會。他馬上給呂布發去一封密信,勸他趁機襲取下邳,還答應給他提供糧食。對呂布來說,這簡直是喜從天降。
我們說過,呂布這個人,只知道別人要感他的恩,自己卻從來沒有半點感恩別人之心。說白了,他就是十足的投機分子。呂布原本駐軍於下邳以西,有了袁術的支持,他悍然發兵,由水陸兩路東下,奔襲下邳。劉備的麾下中郎將許耽開城投降;張飛奪路而逃,但逃得太急,一不小心把大嫂給忘了。劉備的妻子落入呂布之手,同時還有其他將士的家眷,悉數成為人質。
這是三國版「農夫與蛇」的故事。
劉備是好心的農夫,呂布則是一條毒蛇。老巢失守,劉備無心戀戰,急急忙忙回師下邳。然而,將士們的家眷都成了呂布手中的人質,已經沒幾個人有死斗之心了,到了下邳城,將士們早就逃的逃、散的散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劉備狼狽不堪之際,袁術的進攻並沒停止。劉備左右受敵,只得收羅殘兵敗將,鼠竄至廣陵郡。他並沒能擺脫困境,在接下來與袁術的戰鬥中,又一次大敗,退守海西。這時劉備前有強敵,後有大海,如果再不能扭轉局勢,很可能被趕下海餵魚了。
飢餓與睏乏如洪水猛獸襲來,這支殘破的軍隊遭到滅頂之災,士兵們為了苟全性命,竟然出現殺人食肉的現象。這一刻,恐怕連劉備也認為自己的理想就要灰飛煙滅了。
如此巨大的挫折與傷害,與其說是袁術所迫、呂布所逼的結果,倒不如說他躥起得太快。羽翼未豐卻飛得太高,豈能不急速下墜呢?
短短兩年,他從一個默默無聞、幾乎可被忽略不計的平原相,一下子成為徐州牧(刺史),幾乎可以擠進全國地方割據勢力的前十名。可是他的上位只是陶謙的決定,由一個外省人來統治徐州,陶謙舊將的不滿情緒可想而知。劉備在徐州沒有深厚的根基,他之所以引呂布這頭惡狼入室,本意未嘗不是想借呂布之威勢以震懾徐州諸將。袁術的進攻只是點燃徐州火藥桶的導火索,而張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差點把老大推入火坑。
劉備之所以大難不死,完全要歸功於一人,這個人便是糜竺。
糜竺變賣家產,雪中送炭,幫助劉備度過糧食危機。即便如此,以劉備那點殘破的兵力,如何能抵擋住袁術咄咄逼人的攻勢呢?在這個時候,劉備反倒鎮定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時運不濟,不妨夾起尾巴做人,他決定向呂布投降。
問題是,呂布剛剛奪了他的地盤,會接受他的投降嗎?
會。
有三個理由:
第一,呂布與袁術有隙。當初呂布從長安逃出來後,前往南陽投奔袁術。袁術認為呂布狂妄自大,終不能為己所用,動了殺心,呂布不得不逃離南陽,投奔袁紹。因此,呂布雖暫時與袁術合作,但彼此之間毫無信任可言。
第二,呂布的兵力不足。他剛剛在兗州之戰中被曹操打得大敗,與之結盟的張邈、張超又已覆滅,逃到徐州時兵力所剩不多。這時的呂布面臨幾大困境:一是曹操隨時可能南下,二是袁術在一旁虎視眈眈,三是他與劉備一樣,是外來勢力,在徐州毫無根基,難免受到徐州將領的敵視。光憑呂布一人的力量,顯然難以應付。
第三,呂布不認為劉備是個威脅。在慧眼識英雄的本領上,呂布顯然不如陶謙。在呂布看來,劉備就像一個突然中了頭彩的暴發戶,靠的只是運氣。確實,劉備既無雄厚的實力,知名度也不高。他還不如孫堅的兒子孫策,當時許多名士去投奔孫策,卻少有人前來投靠劉備。兩年前北海相孔融向他求援時,劉備還為孔融居然聽說過自己而大感意外。誠然,我們今天都知道劉備是蓋世英雄,可是倘若我們生活在那個年代,能認出他就是蓋世英雄嗎?他腦門上也沒刻著「蓋世英雄」四個字。呂布打從投靠劉備後,直呼他為小老弟,從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呂布內心深處對劉備是不太看得起的。既然不認為劉備是個潛在的威脅,那麼呂布也沒有理由拒絕他的投降。
果不其然,劉備的請降書一到,呂布便爽快地答應了。他藉口袁術沒有如約提供糧食,與之反目成敵。呂布仿陶謙舊例,扔給劉備一個「豫州刺史」的虛銜,駐軍於小沛,自己則稱為「徐州牧」。
徐州的形勢立時天翻地覆,從呂、袁聯手對付劉備,變成呂、劉聯手對付袁術。袁術機關算盡,卻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計不成,袁術復生一計。
不久後,袁術又派人找呂布,要求與他結為親家,由袁家公子迎娶呂布的女兒。這很明顯又是向呂布示好,希望能以婚約結為同盟,徹底孤立劉備。
對袁術的要求,呂布滿口答應。此時呂布的首要任務,是在徐州站穩腳跟,在羽翼豐滿之前,能避開與袁術的戰爭就儘量避開,以免消耗自己的實力。
婚約只是一個幌子,對呂布與袁術來說,兩人各自心懷鬼胎。袁術得到呂布的應允,迫不及待發兵三萬,由大將紀靈指揮,攻打駐紮在小沛的劉備。劉備剛剛躲過一劫,哪裡有力量來對抗袁術的三萬兵馬呢?無奈之下,只得再度低聲下氣地請求呂布出手相援。
面對劉備的求援,呂布營中眾口一詞,將領們都認為不要救,正好借刀殺人,借袁術之手除掉劉備,以絕後患。
呂布搖搖頭,說道:「袁術若是擊破劉備,向北聯絡泰山諸將,我們就陷入袁術的包圍之中,所以,我們不得不救劉備。」
「不得不」三字,正說明呂布的矛盾。
表面上看,呂布接受劉備的投降,兩人相安無事。其實哪能相安無事,你把人家的地盤都給端了,人家能不想著報復嗎?呂布早晚是要除掉劉備的,但不是在這個時候。並非呂布良心發現,而是形勢使然。他與劉備有共同利益,劉備在,他呂布就有一個緩衝帶;劉備死,呂布遲早也要被袁術滅了。救劉備,無關感情,無關道義,只關乎利益,因此不得不救。
要怎麼救呢?
呂布當然不會傾巢而出,他有自己的算盤。他點兵一千,跨上赤兔馬,手提方天畫戟,奔赴小沛。
各位看官,袁術大將紀靈統兵三萬,而呂布只帶了一千人要去救援,這點兵力也太少了吧。但不要忘了呂布的身份,他已答應與袁術締結兒女婚約,兩人是准親家關係,紀靈無論如何也得賣他個人情吧。
果然,紀靈得悉呂布到了小沛,沒有繼續進攻。呂布把一千人馬駐紮在小沛西南,派人去通知紀靈。此時紀靈也派人前來,約呂布前往軍中會晤。
這會是鴻門宴嗎?
若紀靈埋伏上幾十個刀斧手,任憑呂布如何勇武蓋世,恐怕也是凶多吉少。然而呂布答應得很爽快,難道他不怕紀靈耍陰謀手段嗎?
作為梟雄,有些險是必須冒的。
更何況,紀靈在宴會上動手的可能性是很低的。首先,呂布的名望很高,畢竟當過朝廷二把手,即便說不上名震諸侯,卻也算是大名鼎鼎,況且他與袁術還成了准親家。其次,紀靈只是袁術手下的大將,就算他想殺呂布,也斷然不敢自作主張,起碼要袁術批准才行。其三,呂布此行前來,帶的人馬不多,明顯是來勸架的,並非一味與袁術為敵。
因此,呂布毫不遲疑地去了,不止自己去,把劉備也拉去了。劉備也不得不去,去了尚有一線生機,不去的話,遲早要被紀靈打垮。呂布能不能成功調停,他心裡也沒底,可終究還是得試試。
呂布與劉備到了紀靈兵營,紀靈擺下酒宴好生款待。酒過三巡,呂布對紀靈說:「劉玄德是我的小老弟,被你們圍困於此,所以我前來救他。只是我的性格不喜歡跟人爭鬥,只喜歡化解爭鬥。」
聽到這裡,紀靈一聲不吭,只顧埋頭喝酒。
單憑你呂布一句話,我紀靈就撤兵而去,那我也太沒面子了吧?
呂布看出紀靈的心思,便喚人在營門處插了一根鐵戟。大家看了很納悶,插根鐵戟做什麼呢?呂布站起身對眾人說:「諸位且看看我呂布能不能一箭射中鐵戟上的小枝。若是射中的話,你們就各自罷兵;若是不中,你們就留下來決鬥。」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這種解決爭端的方法,從來沒有過。有誰膽敢誇下海口,百發百中?就說奧運會的射擊比賽吧,連世界上最有名的選手,在關鍵一擊時,尚出現過打錯靶的笑話。呂布這一箭,將決定一場戰爭的走向,決定數萬人的死活,也決定他一生的榮譽。這種壓力,不知要比奧運比賽沉重多少倍。
這不僅僅是考驗他的箭術,更考驗他的心態。
連圍觀者都心跳加速,手指顫抖,額頭冷汗涔涔。呂布卻面不改色,鎮定自若地操起強弓,引弓拉弦,他的手臂紋絲不動,目光凝視著遠處鐵戟上的小枝。
整個軍營內鴉雀無聲,時間仿佛已然凝固。
「嗖——」隨著一聲輕微的聲響,箭矢飛出。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跳到嗓子眼,有人祈禱這一箭準確命中,有人希望它射空。只聽得「叮」的一聲,那支箭撞上鐵戟上的小枝。
那一刻,在場所有人的臉上都流露出同一種神情,那就是驚愕。
那一刻,呂布宛若天神。
憑這一箭,呂布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罷戰休兵神話。
憑這一箭,呂布的霸氣名震天下。
憑這一箭,呂布的蓋世武功千古傳誦。
要知道,當一名神射手是何等之難,不僅要瞄得准,射得穩,還得考慮到風力的影響以及重力的作用。箭的飛行軌跡並不是直線,因為箭無法掙脫重力的束縛,故而需要略微仰射,但只要稍稍估算錯誤,差之毫厘,繆以千里,勢必難以中的。這一箭看似簡單,卻非得經歷幾千幾萬次的枯燥訓練,在這樣高壓的狀態下仍能如此收發自如,是呂布潛意識中練就的本能。
原本以為勝券在握的紀靈只得從牙縫裡擠出五個字:「將軍天威也。」他無法討價還價,因為這一箭足以攝其魂、奪其魄了。
在呂布驚天一箭的威懾下,紀靈終於與劉備握手言和。
倘若你以為呂布與劉備從此便和諧相處,那未免大錯特錯。
兩人心知肚明,只是相互利用罷了。因為有袁術、曹操的虎視眈眈,兩人才能暫時放下前嫌,謀求合作,但這種合作的基礎是脆弱的。
紀靈罷兵後,劉備暗地裡擴充兵力,在糜竺等人的支持下,把一些徐州兵併入自己的部隊,人數已達萬人。呂布終於發現自己嚴重低估了劉備的能耐,如果不採取措施,恐怕只能看著劉備坐大。他決定先下手為強,剷除劉備。
三國故事之精彩,就在於反反覆覆,各路豪傑縱橫捭闔,今日是友,明日成敵。袁紹與袁術從兄弟變成敵人,曹操與張邈從生死之交變成敵人,何況既非兄弟、亦非生死之交的呂布與劉備呢?
呂布終於出手了,發兵突襲劉備,劉備不敵,小沛淪陷,劉備也成了流浪者。何處可以安身?他本是從公孫瓚集團中脫離出來的,當然不能再回去為公孫瓚效力;投奔袁紹嗎?袁紹與公孫瓚是敵人,投奔他對不起老同學;歸順袁術?且不說袁術幾度把他打得狼狽不堪,單說袁術這個人,就不是做英雄的料,投奔他顯然前途渺茫。思來想去後,只有一個選擇:曹操。
投奔曹操的好處顯而易見。曹操與呂布是冤家,劉備倒向曹操,呂布的劣勢就愈加明顯。果不其然,曹操張開雙手歡迎劉備的到來,並且當即開出一張空頭支票,以劉備為豫州牧。曹操之所以慷慨地開出這個虛銜,是因為劉備畢竟當過徐州牧,為了彰顯自己的誠意,不宜讓劉備丟了身份。此外,豫州小沛曾是劉備的老巢,讓劉備掛豫州牧的頭銜,也可窺見曹操染指豫州的企圖。
劉備投奔曹操後,有人提醒曹操:「劉備有英雄之志,留著他怕是後患無窮。」(備有英雄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
劉備在短短几年裡,從默默無聞的一介武夫一躍成為不容忽視的地方軍閥,沒有點本事怎麼做得到呢?但對於除掉劉備的建議,曹操還是有些猶豫不決,便喚來謀士郭嘉,詢問他的意見。
郭嘉說:「這種看法不錯,留著劉備定有後患。可是您興義師為百姓剷除暴亂,推誠信以招攬天下英雄豪傑,唯恐他們不肯來。如今劉備有英雄之名,走投無路前來投奔,若是殺了他,定會使您蒙上殘害賢良的惡名。倘若如此,那些能人志士勢必人人自危,被迫另投明主,那麼您還怎麼去平定天下呢?殺一個人卻失去天下士人之心,勢必陷自己於危險之境,不可不明察。」
曹操深以為然。
而且,劉備並非毫無用處。
當此之時,公孫瓚、袁紹、曹操、呂布、袁術等人割據一方,誰也沒有擁有絕對的優勢,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廣為招攬英才。正是如此,劉備才能在各勢力之間遊走,因為在軍閥巨頭們看來,他還有利用價值。
對曹操來說,劉備是對付呂布的利器。他撥出一部分兵力交給劉備,並提供糧食,讓劉備得以重整旗鼓,殺回小沛,繼續與呂布對峙。
兗州內亂與徐州內亂,暫時告一段落。
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南方,看看少年孫策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