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宋史> 司馬光筆下的三個非著名神探

司馬光筆下的三個非著名神探

2024-10-09 00:19:51 作者: 唐俑

  說到神探,人們首先想到的多半是一個叫狄仁傑的唐朝宰相,荷蘭外交家高羅佩根據他的故事寫的傳奇小說《大唐狄公案》,被譽為「西方漢學大師經典之作」,被列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學生必讀書目。20世紀50年代,此書英文版一經面世即在歐美引起轟動,已譯成10餘種版本。全書描寫狄仁傑為官斷案的傳奇經歷,「故事紛紜,案情兇險,情節扣人心弦,謎底逼人追索」。而國內一部名叫《神探狄仁傑》的電視劇,更是把狄仁傑的「斷案如神」描寫得淋漓盡致,賺足了收視率。

  

  如果說狄仁傑的「斷案如神」多少有點兒文學誇張的話,那麼宋朝的宋慈卻是實實在在的斷案高手,叫他「神探」一點兒也不為過。他不但在實際斷案中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再複雜的案子也能迎刃而解,而且還有理論上的巨大貢獻。他根據自己的斷案經驗撰寫的《洗冤集錄》一書,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本法醫專著,直到現在,這本書在法醫學界仍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宋慈也因此被稱為「法醫學之父」。西方則普遍認為宋慈開創了「法醫鑑定學」。這個評價是很高的,當然也是名副其實的。

  鮮為人知的是,著名歷史學家、北宋人司馬光在一本名叫《涑水紀聞》(此為司馬光為了撰寫《資治通鑑》做資料準備的史料匯集,記載了從宋太祖到宋神宗的軍政大事、朝典政章,可信度高,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的筆記里,記錄了三個「非著名神探」的斷案故事,與狄仁傑和宋慈相比,他們雖然是小人物,在歷史上默默無聞,但他們在這方面的修為一點兒不亞於狄仁傑和宋慈。

  01 第一個非著名「神探」:向敏中

  向敏中是北宋初年的詩人、政治家,先後擔任過將作監丞(掌管宮室建築、金玉珠翠、犀象寶貝、精美器皿的製作和紗羅緞匹的刺繡以及各種異樣器用打造的官員)、吉州通判(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並對州府的長官負有監察責任)、廣州知州、工部郎中(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官員)、右諫議大夫(專掌論議的官員)、同知樞密院事(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的官員)等官職。

  據司馬光的記載,向敏中在西京洛陽做官時,曾遇到一件大案,整個過程比驚悚小說還驚悚——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到處化緣的和尚。有一天,這個和尚來到洛陽郊外一個村子,天黑了,他準備借宿一晚。和尚敲開一戶村民的門,向主人說明來意,可是主人不同意。和尚無奈之際看到門外拴著一個車廂,他指著車廂說:「貧僧在那裡睡一晚如何?」主人說你想睡就睡吧。

  睡在那個硬邦邦的車廂里自然不舒服,和尚輾轉反側,深更半夜了仍睡不著,終於累得打了個盹,卻又被一種聲音弄醒了。他迷迷糊糊地揉揉發澀的眼睛從車廂坐起來,只看了一眼就趕緊縮回身子。原來映入他眼帘的是這樣一幕:一個蒙頭強盜攙扶著一個女的,正扒著牆頭從院子裡面往外爬,背上背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包裹。他們翻過牆後,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一幕讓和尚渾身起雞皮疙瘩——主人家丟了財物和女人,明天發現了一定會怪罪到我頭上,抓我去見官,因為我有重大嫌疑。雖然我人正不怕影子歪,但官府若是大刑伺候,估計我會受不了那滋味而被迫認罪,小命難保……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我還是溜吧。

  和尚不敢走大路,沿著一條荊棘叢生的小路「逃命」。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茂密的雜草纏腳,加上慌不擇路,他一個不留神墜入一口枯井之中。「完了完了完了,這下真的沒命了……」和尚邊下墜邊想。誰知他不僅沒有像預想中的那樣被摔個粉身碎骨,反而落在一個「很舒服」的東西上,毫髮無損。原來「接」住他的是一具屍體,借著月光仔細一看,他認出這具屍體正是此前那個與盜賊翻牆而出的女人!

  和尚自然明白事情的嚴重性,頓時呆立井中,大腦一片空白。不知待了多久,天終於大亮,一陣「找到了找到了,他在這裡」的喊聲,把他從「夢」中驚醒。

  那些人口中的「他」,指的正是這個和尚。自從發現他和那個女人失蹤之後,主人便找人開始尋找,一直找到天亮,終於在枯井中把他找到,同時找到的還有失蹤女人的屍體。他們把和尚扭送到縣衙,縣官聽完主人的哭訴,問和尚有什麼要說的。百口莫辯的和尚「痛快」地承認他與那個死女人早就有姦情,並且早就想和她私奔,此次誘惑她偷了家裡值錢的東西,私奔路上擔心她拖累自己,便把她殺了丟入枯井之中,自己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至於所偷的贓物嘛,原來是放在井口旁邊的,不曉得哪個順手牽羊拿走了。

  結果沒有懸念:和尚被縣衙判處死刑。報到府上審核時,「府皆不以為疑」。

  然而,當執行死刑的日子到來,爭先恐後跑去想一睹殺人犯風采的洛陽市民卻撲了個空,他們等來等去,等到的卻是這樣一個消息:有人懷疑和尚不是殺人犯,真兇另有其人。

  被提出大牢,來到公堂之上的和尚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對平反不抱希望。不過,坐在公案後面的那位官員看起來倒是不錯,只見他衣著樸素,表情沉毅,正是西京留守向敏中。

  在此之前,和尚就被他覆審過多次了,每一次他都甘願認罪伏法。每一次認罪,向敏中都不信,和尚一認罪他就把他重新帶回大牢,過幾天又審一次,如此反反覆覆,搞得和尚都有點兒不耐煩了。

  與之前每一次一樣,這一次向敏中依舊口氣平和:「我說和尚啊,你好像有點兒蠢哦,我幾次三番審你,你應該明白是想給你一條活路,可是你為什麼不領情呢?」「阿彌陀佛,」和尚雙手合十,平靜地說,「我上輩子欠她一命,她既然來討債,就還給她好了,沒什麼好說的。」

  和尚不是不想保命,而是面對如此奇遇,他自知只會越描越黑,與其弄巧成拙,還不如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也許那樣還死得痛快些。

  可是向敏中不相信人是他殺的,便再次追問和尚:「你要認命是你的事。我還是那個問題,你偷那戶人家的贓物在何處?」

  「不是說過了嗎,我拋在井邊了。至於被誰拿走了,我也不知道。」

  「可是你想過沒有,當時是深更半夜,又是荒野小路,哪個會到一口枯井邊來撿你丟下的東西?我勘查過現場,發現一地血跡,這說明那女人是在井邊被殺死的。既然你承認人是你殺的,那麼請你告訴我,兇器在哪裡?你扔哪兒了?總不會也被人撿走了吧?」

  和尚自然回答不了這些問題,終於「醒」過來,一邊磕頭一邊大哭,承認自己之所以斷了生念、不想辯解,實在是因為事情太過詭異,長一百張嘴也說不清。

  向敏中不再審問和尚,而是派密使查訪真正的兇手,終於從一個老太婆那裡得知那個女人死於村里一個少年之手。原來那少年與那女人勾搭成奸,約好偷得財物後一起遠走高飛,私奔路上倆人不知何故吵了起來,少年殺死情人後拋屍枯井……

  向敏中成功破案後,「一府咸以為神」。

  02 第二個非著名「神探」:李南公

  李南公也是北宋人,龍圖閣直學士,雖然是一種虛職,官職卻不小,他以「聰明敏銳」而聞名於世。

  李南公擔任長沙知縣時遇到一起案子:張三、李四兩個人打架,附近沒有目擊者。戰鬥結束後李四把張三告到官府,並把自己身上青一道紫一道的傷口亮出來請縣官過目。李南公讓人把張三抓來,張三表示自己也受傷了,是被李四打的,也把身上青一道紫一道的傷口亮了出來。沒想到李南公看了看掐了掐,對張三一聲冷笑:「李四身上的傷是真傷,你的傷是偽造的!」大驚失色的張三隻得低頭認罪,承認自己的傷是偽造的。

  原來當地有一種櫸柳樹,把它的葉子塗在皮膚上,皮膚就變青赤,看起來好像是被打傷的,剝下樹皮橫置在皮膚上,用火一熨燙,皮膚上就像有一個傷口,而且用水洗都洗不掉。

  李南公進一步解釋道:「被毆傷的人,傷口周邊因血液凝聚,摸上去是硬的,偽造的傷摸上去是軟的。」

  嘖嘖稱奇的衙役這才恍然大悟,問李南公是怎麼知道的,李南公告訴他們,南宋傑出的法醫學家宋慈在《洗冤集錄》中記載過類似的案例:有些百姓打架打不過別人就自殺,但又不想便宜對方,於是在自殺前偽造傷勢,以誣賴對方殺人,「先以櫸皮罨成痕損,死後如他物所傷」,這種手段,自然瞞不過經驗豐富的「神探」。

  03 第三個非著名「神探」:錢若水

  錢若水也是北宋年間著名的政治家,早年任同州推官時,當地發生過這樣一件案子:一次,一個富戶家的小婢女突然逃走了,不知所蹤,來看孩子的父母聽說女兒失蹤,非常著急,把富戶告到州里,知州讓錄事參軍審問此案。誰知錄事參軍曾向那個富戶借錢而遭拒絕,此番正好想報復一下,就「判決」說富戶父子數人一起殺了那個婢女,然後把屍體拋入水中,所以找不到屍體。

  這是要把富戶一家都整死的節奏!

  富戶經受不住嚴刑拷打,只好「認罪」。於是案件具結,知州在死刑判決書上簽了字,要求馬上執行。錢若水卻「獨疑之」,認為富戶一家好幾個大老爺們合夥殺一個小婢女,不僅不合邏輯,簡直荒唐可笑,何況屍體又沒找到,草草結案是不應該的。他又得知負責審問案子的錄事參軍之前與那富戶有仇,心中疑慮更深,便暫時將案子扣下。

  心中有鬼的錄事參軍找到錢若水,叫他別多管閒事:「你是不是接受了那個富戶的賄賂,想替他逃脫死罪?」錢若水笑著說:「此案牽涉到這麼多條人命,當然不能當兒戲,我得慎重慎重再慎重。」錄事參軍見錢若水軟硬不吃,又找到知州,知州不僅是個急脾氣,還經常憑意氣來決斷政務,一個勁兒地催錢若水執行所謂的判決,錢若水便採取拖延戰術。直到半個月後,錢若水才找到知州,要求其他人迴避,他有密事要與其商談。

  這半個月來,錢若水其實一天也沒閒著,秘密查訪案子去了,今天終於有了重大收穫。他要求知州把那個小婢女的父母引來一見,知州雖然對錢若水扣壓案子十分不滿,但還是同意了。

  然後,錢若水在廳里掛起一個帘子,小婢女的父母來後,錢若水問他們:「如果你們現在見到你們的女兒,還認得出來嗎?」他們說當然認得出來。錢若水把帘子一掀,指著帘子後面一個女孩子說:「你們看看這是誰?」兩人認出那女孩子正是自己的女兒,頓時喜極而泣。

  真相大白後,知州立馬下令釋放富戶一家,並對自己的草率感到羞慚。公報私仇的錄事參軍自然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沒多久,這件事就被皇帝宋太宗知道了,連呼這是好官啊,這樣的好官,不提拔不行啊。於是立刻下令提拔錢若水,「自幕職半歲中為知制誥,二年中為樞密副使」。

  可惜,錢若水究竟是如何秘密查案的,司馬光卻隻字未提,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