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光用耳朵不動嘴

2024-10-09 00:11:30 作者: 黃熒

  聽進去、說出來,有「迴響」的溝通才是完美的溝通!

  從小到大,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在不斷地告訴我們: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能插嘴!久而久之,這條鐵律已被我們視為最基本的交流禮儀,但是,在現代這個倡導廣泛交流的社會中,這句話恐怕有矯枉過正之嫌了,若我們只是死板地在聽,對方又怎麼知道我們是不是真的在聽,是不是真的對他說的東西有興趣呢?所以,在溝通時,我們不能光用耳朵不動嘴,而應當及時地給他人反饋!

  人人都羨慕陶小樂嫁了一個好老公,公司里設計部的總工程師,高知人士,既有風度翩翩的外表,又有沉穩含蓄的內在。可陶小樂卻覺得老公「沉穩」地過了頭,自己跟他說什麼事,他雖然聽到了耳朵里,但總給人一種意興闌珊的感覺,知道卻不發表意見,了解卻提不起興趣,這種「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感覺,總讓陶小樂的心裡不那麼舒服,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來源於陶小樂出現事業危機後的一次談話。

  陶小樂跟老公在同一個公司上班,公司不久前下發了文件,決定對公司的會計部,也就是陶小樂所在的部門進行「裁員增效」,這一公告,讓整個會計部都人人自危,大家紛紛算計著自己能留下來的機會有多少,畢竟現在經濟滑坡,就業前景不景氣,雖然這家公司現在經濟拮据,但員工的待遇卻十分優厚。

  

  陶小樂的心裡也犯起了嘀咕:論工齡,自己在這家公司只待了三四年,並不算長;論業務,也算不上骨幹,頂多是個主力,到底會不會把我給裁掉呢?

  晚飯過後,陶小樂將老公從一堆圖紙中「打劫」出來,決定問一問這個高層的意見。陶小樂開門見山地對老公說:「老公,你對公司這次的裁員怎麼看?」

  「老公,你說我會不會被裁掉?你能不能去人事那邊打聽一下?」

  「老公,現在會計部可亂了,人人自危啊,有關係的都去托關係了,你能不能也找總經理談一談,你是業務骨幹,有分量,讓他們別裁我唄,即使我業務水平再一般,好歹也算是『公司家屬』,就不能照顧照顧嗎?更何況我也不差啊!」

  ……

  陶小樂如機關槍般的追問,和老公的平靜形成了鮮明對比,見老公一臉無動於衷,陶小樂的心裡不太舒服,臉也垮了下來:「我說了什麼你聽到了嗎?」

  「嗯,裁員嘛!不用擔心!」說完,老公又跑去繼續看他的圖紙了。

  什麼?就這樣?沒下文了?面對老公的冷漠,陶小樂立刻「爆炸」了:「不知道你天天在想什麼,跟你說話也愛答不理的,不願意和我說話就永遠也別說!」說完,陶小樂一氣之下去了自己的「閨蜜」家。

  而被晾在家裡的老公則一頭霧水:我已經用心地聽她說話了,她為什麼還生氣?這樣的疑問,直到陶小樂的「閨蜜」打來了電話,他才得到解答,「閨蜜」語重心長說:「溝通是雙方面的,不能光用耳朵,還要動一動嘴巴。她說了半天,你都不回應,她怎麼可能知道你的想法,她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

  在別人說話時插嘴,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但這是指不等對方說完就打斷,然後自己接過話題再說的情況,對於表達自己的看法、詢問對方的意見這種「插嘴」,非但不會引起對方的不悅,還有利於彼此更好的交流。從這個角度來說,傳統禮儀中的不插嘴,其實改為「不隨便插嘴」更為合適。

  經常會聽見有人說:你只管說就好,我真的在認真聽!如果你始終不發一言,對方往往也很難再說下去,因為他會覺得你其實「不想聽自己囉唆」。溝通不是「你方唱罷我登台」的表演,當別人在傾訴時,你不僅僅是觀眾,更是同台獻藝的演出者,你們之間需要提問、探討和協商,只有反覆不斷的交流反饋,才能保障溝通的順利進行,才能達到彼此的最終目的。

  所謂「反饋」,其實就是傾聽者對傾訴者做出的回應行為,並用這種行為告訴傾訴者自己內心的想法,如「我理解了你說的話」「沒錯,就是你說的那個樣子」「也許,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溝通」等。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互動。對此,我們要懂得抓準時機,通常對方會用眼神提示,或留出一段時間空隙,抑或在說完了一個小節後,這時我們就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對方以反饋。

  …|愛的練習題|…

  1.傾訴與傾聽,你更擅長什麼?

  2.你會在與人交流時,給對方反饋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