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觀察,不要總急著評論
2024-10-09 00:10:34
作者: 黃熒
評論往往傾向於批評或指責,這很易遭到他人的反駁,繼而造成衝突!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語言:「你讓我很失望」「這個人真是差勁」「你這樣太不禮貌了」……這些都是我們對他人的評論,而不是我們的觀察。在與人溝通時,不少人錯誤地將評論當成了觀察,以致常常遭到他人的反駁與回擊,從而造成了莫名的衝突和矛盾,使得原本親密的關係產生了隔閡。
玲玲的家庭條件頗豐,多才多藝,長得小家碧玉,是人人都羨慕的標杆。玲玲的父母都是軍人,平常生活非常嚴謹,對玲玲要求也是相當的高。比如:起床後,床單必須鋪得整整齊齊,被子必須疊成豆腐方塊,吃飯必須全部吃完……
一天,玲玲在學校跟同學發生了些矛盾,心情特別低落。回到家中本來想跟父母聊聊天,話還沒說出口,母親依如往日那樣嚴肅地說「玲玲,快去寫作業。」
玲玲一邊寫作業,一邊黯然神傷,無處訴說的痛苦讓她更加鬱悶。
「吃飯了。」媽媽喊著,玲玲無精打采地起身,例行公事般洗手吃飯。食不言寢不語,是他們家飯桌上的規矩。玲玲低著頭吃飯,由於心情沉悶,食慾也隨之受到了影響,沒吃幾口就吃不下了,只見碗裡還剩大半碗米飯沒吃完。
「這孩子怎麼能這樣呢?太沒規矩了!不知道勞動人民很辛苦嗎?怎麼能這麼浪費糧食呢?吃完了再下飯桌!」爸爸見狀,厲聲指責道。
「老王家的雯雯,跟你同班,你看人家多有規矩,你怎麼不學學?」媽媽說。
玲玲委屈地大聲地宣洩道:「每天都是規矩、禮貌,我受夠了!」
玲玲的遭遇是很多家庭都有的問題,因為很多家庭就是這樣溝通的,也正因為如此,家庭中的衝突往往比其他關係中的衝突要多。實際上,只要父母改變一下溝通的方式,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摩擦,至少要讓孩子知道這不是在故意刁難他。
觀察與評論的不同在於,前者更偏向於客觀、理性的事實。
在公司的茶水間裡,採購李姐拉著職員曉紅,進行了下面一段對話:
「曉紅,我想跟你商量個事。」
「什麼事搞得這麼嚴肅啊?說來我聽聽!」
「是這樣的,我好幾次看見你把公司的飲料、咖啡帶回家,以前咱們公司經費充足,大家也都不怎麼在乎,但現在是我們自己掏的錢,所以大家……」
「不好意思,李姐,我不是故意的,只是以前拿習慣了,一時沒改過來!」
「沒事,這個我知道,以前我也經常這麼幹,但自從公司要咱們自己掏錢買後,我就沒再做過這種事了,畢竟這些都是大傢伙的,被人看見影響不好!」
「你放心,李姐,我保證從今以後,再也不會占這種小便宜了!」
「這麼點小事,哪還需要保證啊!只要你心裡有個數就行!」
就這樣,李姐輕鬆搞定了一件讓同事們都十分頭疼的事!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便是觀察,若我們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聽到的往往就是批評或指責,這顯然會影響彼此之間的正常交流。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先觀察他人,再將觀察的結果描述出來,而不是急著去評論。當然,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得學會區分觀察和評論,具體方法如下所示:
是否需負有責任
很多時候,評論是沒有具體的責任劃分的,如「你真大方」,這句話並沒有明確自己的立場,只是說出了對他人的看法。若以觀察的方式來描述,應該這樣說:「我剛才見你給了路邊的乞丐100塊,我覺得你真是太大方了!」
是否絕對或唯一
通常評論都帶有一定的絕對性或唯一性,而觀察卻是根據事實進行推測,所以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例如,我們通過日常觀察,發現某個人的工作能力較差,評價式的表述是:「他無法勝任這項工作」,而觀察式的描述則是:「通過對他最近一段時間工作的考察,我不認為他能勝任這項工作」。顯然,觀察是根據事物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描述。
是預測還是事實
觀察是根據事實來進行預測,而評論卻是將預測當成了事實。舉例說明,我們發現一位朋友很喜歡吃零食,於是說:「如果你整天都吃這些垃圾食品,身體就會越來越胖」,實際上,這位朋友吃垃圾食品導致肥胖只是我們的預測,而並非事實,說不定他是缺乏運動變胖的。
有沒有依據
觀察都是需要具體依據的,而評論則不需要,換言之,即我們可以從有沒有依據來判斷是觀察還是評論。例如,我們評論某個人小氣:「雯雯實在是太摳了」,但觀察卻是這樣來表述:「雯雯經常蹭我的零食吃,真摳!」
是否將評論當成事實
前面已經提到,評論是沒有事實依據的憑空猜測,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誤將評論當成了事實,如在描述他人能力時,我們會說:「他是個差勁的前鋒」,而觀察式的表述應該是:「在好幾次球賽中,他每次射門都沒進,看來球技不行!」
…|愛的練習題|…
1.生活中,你的語言是偏向於觀察,還是評論呢?
2.你是否能準確區分觀察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