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用最好的方法,養最棒的孩子> 一步一個腳印,孩子更優秀

一步一個腳印,孩子更優秀

2024-10-09 00:06:25 作者: 馬利琴

  家庭教育是父母跟子女之間心與心的碰撞,只有達到一定的默契程度,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換句話說,父母需要慢下來,回歸到心靈深處去探索最符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這樣才有希望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一天吃晚飯時,女兒對我說:「我們同學都特別羨慕我,說我有一個好媽媽,周末的時候從來都不逼著我學不喜歡的東西。她們現在最害怕過周末,一到周末,她們就會被『押』著去上各種補習班……」我聽後淡淡地一笑,沒有說話。

  其實,並不是我對女兒放任自流,而是接觸過許多的案例後,我懂得「慢養」孩子的道理。有時候,慢慢來可以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讓成長變得更加快樂。

  我國著名作家冰心小的時候,父親特別疼愛她,既不強迫她學什麼東西,也不刻意教她長大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相反,父親謝葆璋的教育更加生活化,讓冰心從生活中的點滴領悟自己應該怎麼做。比如,父親帶她到建在半山腰的屋子走廊上眺望遼闊而深邃的大海,冰心的內心被深深觸動,她後來說:「我和父親一起看大海,我看父親也看大海。我覺得,父親的胸襟就像大海一樣寬闊、坦蕩,做人就應該那樣。」就這樣,寬容、坦蕩的做人理念定格在冰心的心裡。

  可見,與單純說教死板的教育方式相比,生活化、自然化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比如,帶孩子去看海,讓他們知道「海納百川」,明白做人要懂得寬容;帶孩子去爬山,讓他們體會山的巍峨挺拔,明白做人要懂得堅持、有毅力;給孩子分配家務,讓他們意識到責任感,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總之,這種生活化的慢養,目的並不是想讓孩子立刻學到多少東西,而是通過不斷地體驗,使他們的心靈有所觸動,讓他們自己去感悟生命、體味人生。

  在教育過程中,父母只有放慢腳步,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聽到孩子最真實的想法。同樣,只有慢下來,孩子才能對身邊的一切產生新的感悟。

  方法一:從尊重孩子做起

  同事曉麗通過相親認識了一個男生,男方的前妻已經去世兩年,他自己一個人帶著5歲的兒子淘淘生活。相處一段時間後,曉麗覺得男方各方面都不錯,決定跟他結婚。

  

  當曉麗給我們發喜糖的時候,我們都替她捏了一把汗,覺得她太年輕了,擔心她這個後媽的角色會當得很辛苦。不料,曉麗胸有成竹地說:「孩子還小,雖然淘氣,但我想我有辦法改善我們之間的關係。」後來事實也證明,曉麗跟孩子相處得跟親生母子似的。

  結婚當天晚上,丈夫把兒子叫到身邊,對他說:「淘淘,從今以後她就是媽媽了,要聽媽媽的話,不能再淘氣了,知道嗎?」然後轉過身對曉麗說,「這個小區裡有幾個孩子出了名的淘氣,淘淘就是其中一個。以後要是別人找上門,你該說就說,該打就打。」

  曉麗沒有理會丈夫的話,而是蹲下身,將手放在淘淘的肩上,用親切、和藹的口氣說:「雖然孩子有點淘氣,但哪個男孩不淘氣呢?只要不欺負人、不做壞事就行了。我倒是覺得淘淘特別聰明。上次我給他買的汽車模型,我自己都覺得很複雜,可淘淘很快就組裝好了。對吧,淘淘?」

  淘淘聽了,點點頭,衝著爸爸說:「媽媽說得對。」

  聽淘淘這麼一說,曉麗跟丈夫看看孩子,又看看對方,欣慰地笑了。

  在之後的日子裡,曉麗沒有因為孩子淘氣、不聽話而打罵、訓斥他,而是關注育兒方面的知識,用足夠的耐心和極大的包容心慢慢地引導淘淘,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這麼做會有什麼好處;什麼是錯的,這麼做可能會引發什麼樣的問題或者後果。最重要的是,有些事情,曉麗讓淘淘自己做決定,比如要不要上補習班,跟什麼樣的孩子交往等。漸漸地,淘淘發自內心地喜歡上了這個新媽媽,而且曉麗說的話他基本上都會聽。以至於小區里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私下說起來,都夸曉麗聰明、能幹,說淘淘的爸爸能娶到這樣的媳婦,是他和兒子的福氣。

  雖然曉麗對淘淘的教育是個例,但也足以證明「慢工出細活」的道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不妨放慢節奏,用足夠的耐心去理解和尊重孩子,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慢慢長大。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提倡的「慢」教育,並不是說讓父母撒手不管或者偷懶,而是提醒父母要把精力放在重要的方面。比如父母希望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那麼在一段時期內,就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採取措施,當孩子真正做到上課、寫作業等能夠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再著手培養孩子別的方面的能力。只有慢慢來,一步一步讓孩子打好基礎,他們才能具備足夠應對生活的能力,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順利解決。

  方法二:合理引導,不強求

  《揠苗助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凡理智的人都不會贊成故事中那個人犯的愚蠢的錯誤。可在教育孩子期間,父母總在不知不覺中犯這樣的錯誤,而且還不自知。孩子感興趣的,就過度施壓,希望他們快速提高;孩子不感興趣的,硬要他們接受,還美其名曰為他們好。實際上,留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廣泛接觸後確定自己的喜好,父母再據此培養,孩子才有望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朋友的女兒剛上初一,各科成績都還不錯。但是初一下學期期末的家長會後,老師單獨找到朋友,告訴他:「孩子一上化學課就趴在桌子上睡覺,說了幾次她都不聽,成績也不斷下降。」

  回到家,朋友詢問女兒喜不喜歡化學。女兒回答:「化學老師每天都讓我們背一堆枯燥的公式和化學元素,學會了又有什麼用呢?簡直無聊死了。」

  朋友聽了女兒的話,才知道原來女兒認為化學「無用」,所以才對它失去興趣。既然如此,自己為何不想點辦法讓女兒對化學重新產生興趣呢?

  過了兩天,朋友拿著一瓶可樂對女兒說:「閨女,幫爸爸一個忙唄?把這瓶可樂擰開。」

  女兒照做了。可當她把瓶蓋擰開的一瞬間,瓶里的可樂一下子噴涌而出,像一束噴泉。女兒驚奇地問:「嚇死我了。爸爸,這是怎麼回事?」

  朋友告訴女兒,他把一顆曼妥思糖用線穿起來,再用瓶蓋把線固定住,當瓶蓋被擰開時,曼妥思糖掉下去,與可樂發生化學反應,就出現了剛才神奇的一幕……

  女兒不信,於是朋友又拿來一瓶可樂,把操作步驟告訴女兒,她親自試驗了一次,果然出現了跟之前一樣的結果。在朋友的提示下,女兒從書包里翻出化學課本,找到相關章節,結合剛才的情況認真閱讀課本內容,並且從此改變了對化學的看法……初二上學期結束時,女兒的化學成績不僅在班裡排名靠前,在年級里也遙遙領先。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一件事情產生了深厚的興趣,我們才會自覺地、主動地去接觸它、探索它、理解它,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會心情愉悅,不會感到任何的不快。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隨著他們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無論學哪門學科,一旦失去興趣,就不可能學好。很多事實也證明,孩子不感興趣的東西,不僅學習動機不強,學起來也是淺嘗輒止、三分鐘熱度,還為此耽誤了寶貴的時間。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時,要做的不是訓斥、強求,而是想辦法合理引導,讓他們重新愛上學習。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