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個性不同,教育當然也不同
2024-10-08 23:29:08
作者: 麗罡
蕭芳是兩個小男孩的媽媽,大寶和二寶五官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但性格卻大不一樣。
大寶相對來說喜歡追求完美,這也跟蕭芳的教育有關,因為蕭芳把大寶照顧得太精細了,而且一開始就對他給予厚望。這就導致大寶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做事小心翼翼、一絲不苟,總是追求完美。比如,他寫作業時要求紙張特別乾淨,不能出現錯別字,不能有褶皺,如果有一點點不滿意,就會重新寫整篇作業,跑步沒得第一名不高興,考試如果得99分也要大哭一場……
而二寶的性格完全不同,可能因為家裡所有的人都照顧他、讓著他,他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要完成一件事時,他會想很多辦法,一一嘗試,錯了就繼續換一種方式,而且從不害怕失敗。如果憑自己的力量搞不定,他會請求身邊的人去幫忙搞定,而且對於結果如何,他似乎並不太關心。
對此,蕭芳經常勸導大寶要學會接受失敗,告訴他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到十全十美,讓他減少對自己的壓力和要求,但不是說基本的要求不要了,而是讓他學會給自己減壓。對於二寶,蕭芳則會強調要學會承擔責任。為此,她經常將一些簡單的家務事教給二寶,讓他承擔完成任務的壓力。
朋友們見到這種情況有些疑惑,便向蕭芳請教,蕭芳回答說:「大寶平日做事小心謹慎,所以我要鼓勵他;二寶好勇過人,所以我要約束他。」
對待自己的兩個孩子,蕭芳採用了完全不同的策略。
很明顯,蕭芳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並善於區別對待,這就是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有所不同,因材施教就是不能向孩子提出完全統一的要求,而要從每一個孩子的實際出發,承認並考慮不同孩子的個別差異,以不同的途徑、措施和方法,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先天個性不同,教育當然也不同。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收到實效。
是的,教育的目標就是尊重孩子的差異,讓所有孩子的個性、能力等得到充分發展。
為此,父母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了解每個孩子的氣質特點
活潑好動、內向靦腆、理性沉著……氣質是個體與生俱來的差異特徵,是人格發展的基礎,它使每個人的行為方式都帶有了獨特的色彩。
有的孩子比較活潑好動,還可能有些調皮,媽媽卻讓孩子「修身養性」,做一個安靜文靜的孩子。這些現象在家庭教育中屢見不鮮,這樣的父母就是在抹殺孩子的個性。這種抹殺天性的做法不僅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也不利於孩子與家人的情感建立,更不利於孩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只有當父母了解了孩子的氣質特點時,才能夠充分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避免對孩子橫向比較和按照成人期望去教育。
了解孩子的心理年齡特徵
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幼兒期兒童更多會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在自我意識方面變化較大,因此還不能形成真正穩定的個性。例如,2~3歲是幼兒發脾氣的高峰期,隨著年齡的增長,控制情緒的能力會增強;再如,青春期的孩子會比較叛逆,這些只是出現特殊階段的特殊個性。父母不必擔憂害怕,總以過來人的身份或是社會上的常規思想和標準糾正孩子的思想和言行,而應該以積極、鼓勵、寬容的態度接受孩子,通過關心、幫助、交流,改良孩子的不良個性。
切記,人的個性是在先天基礎上,隨著後天的經歷不斷變化修整的,所以我們要以一種動態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人為地「設限」。
個性化要與社會化相協調
具有獨特個性的個體應該得到的重視,尊重孩子的個性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就是培養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長。但是,在遵循個性化教育原則的同時,我們也要重視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共性心理特徵,如善良、勇敢、誠信等,孩子的個性想要與社會發展相協調一致,父母必須進行必要的引導。
任何個性的孩子都有無限潛能,了解孩子的個性特徵,有針對性地進行教養,我們才能幫助孩子打開通向更廣闊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