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相互告狀,爸爸媽媽如何處理?
2024-10-08 23:28:08
作者: 麗罡
「媽媽,弟弟拿我的筆不給我,我討厭他。」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爸爸,剛才哥哥踩我了一腳,現在還疼!」
「媽媽,妹妹剛才罵我,還不向我道歉,我再也不喜歡她了。」
「爸爸,姐姐占了大半張桌子,沒我的地方了。」
……
像這樣的告狀,作為二孩父母,我們一點都不陌生,而且經常哭笑不得。你認為這是一個問題吧,但它往往又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你認為這不重要,不值得去深究,而兩個孩子卻整天接二連三地來告狀,使你坐立不安,心煩頭痛,畢竟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們相親相愛。
面對兩個孩子的告狀,我們究竟該怎麼處置?相信這是不少父母都有的疑惑。
要想好好解決這一疑惑,其實我們更應該反思,孩子們為什麼愛告狀。不管我們怎麼看待並處理兩個孩子的相互告狀,都應該明白,在孩子告狀的背後,在他們小小的心靈里,其實自有他們的想法和理由。
在這裡,我們不妨一起來深入探討,並找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確實受到了委屈
很多孩子受到委屈時,比如被哥哥欺負、捉弄,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嚴重,但如果弱小的一方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就可能產生委屈、憤怒等心理,這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向父母求助,通過告狀請求父母的安慰、同情、保護和支持或求得公正裁決,這類告狀占了所有「狀紙」的大部分比重。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正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信任。如果父母認為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深究,孩子會誤以為父母對自己不關心,或者對另一方偏袒,進而激化大寶和二寶之間的矛盾。
所以,我們應該對那些確實受了委屈又沒能力「反抗」的孩子進行必要的幫助,不管事情大與小都要積極處理,對犯錯誤的一方給予適當批評,讓告狀的孩子知道父母處理問題是公正的,做錯事情的孩子要挨批評,同時讓事情得到解決,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大寶和二寶的矛盾,也讓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關愛。
孩子想引起父母的注意
在二孩家庭,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有些孩子表現欲很強,自我評價能力較差,總是期望父母對自己做出肯定的評價,得到父母的表揚和稱讚,卻又常常被父母忽視,因而他就借一些小事來告狀,他們是在通過「告狀」這種獨特的方式來告訴你——「媽媽,我很棒,請多關注我!」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千萬不要責備來告狀的孩子沒事找事,而是應該多關注他們,平時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說一些鼓勵和表揚的話,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比如,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錯,作為父母,我們要及時進行誇獎:「你確實做得很棒,以後也要這樣做!」一句話會使孩子感覺到父母在關心他,看到了他的努力。同時也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再糾纏於告狀本身。
但是,不能過多地表揚這類孩子,以免孩子形成愛「打小報告」的壞習慣。
孩子出於簡單的是非判斷
有的孩子看到兄弟姐妹在做的事情,其實自己也很想去做,但不確定這種行為正確與否,是否在被允許的範圍,他們擔心做錯事,就利用「告狀」來探虛實。如果父母對這一行為持肯定態度,那麼他會立即模仿這種行為。若父母反對,那麼他不僅自己不會做這種行為,而且還會阻止兄弟姐妹。
對於這一類告狀,我們平時要多給孩子制定行為規則,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讓他們心中有數;也可以將兩個孩子叫到一起,讓告狀者公開表述自己的觀點,批評那些不正確的行為。如果對錯不太明晰的行為,也可以讓兩個孩子進行討論,發表各自的觀點,使兩個孩子都從中得到品行教育。
源自一種損人利己的心態
我們已經知道大寶和二寶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當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對方時,有些孩子就會產生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複雜的情緒狀態導致的嫉妒行為,他們「告狀」時常添油加醋、誇大其詞,希望通過告狀貶低對方、抬高自己,讓對方受到父母的嚴厲批評。
很明顯,這是一種損人利己的心態,這種告狀堪稱「兒童版告密」,是身為父母要特別注意的,我們不僅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實事求是」,而且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姐姐明明做得不錯,弟弟卻故意告狀,那麼不妨給弟弟提供一些如何變得優秀的建議,引導他去發現姐姐身上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鼓勵兩個孩子之間要團結,學會相互尊重和愛護。
由此可見,孩子互相告狀表面看起來多是小事,其實動機各有不同,關係到兩個孩子之間的情感培養,也關係到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獲得的幸福感,以及以此形成的價值觀。因此,我們不能輕視敷衍,不可草草了事,而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心平氣和地和他們談,再根據事情大小做出恰當處理。
處理這些問題,是非常考驗成人耐心的,因為在大人看來無足輕重的事情,在小孩眼裡,都是大事。有句話說「教育就是等待」,意思是對孩子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善意,這道理同樣適用於解決告狀這件事情。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包容,這樣就把一個個問題變成了孩子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