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必要的調節——讓兩個孩子學會自己解決衝突
2024-10-08 23:28:05
作者: 麗罡
素素7歲,簡簡5歲半。有一次,姐妹倆在客廳一起玩,簡簡忽然大哭起來。媽媽慌忙從廚房跑出來,看到簡簡在地上半坐著,原來素素嫌妹妹推倒了自己的積木城堡,氣得一把將妹妹推倒在地上。媽媽十分生氣,狠狠地朝素素的屁股打了幾下,然後將簡簡抱了起來,一邊哄著簡簡,一邊呵斥素素。
「這件事是你錯了,趕緊給妹妹道歉。」
素素大喊著:「她推倒了我的積木,我就不。」
媽媽於是下了最後通牒:「我數到3,如果你還不道歉,我就不再理你!」
這時,素素大哭起來,喊道:「對不起!」
平靜下來之後,姐妹倆又繼續一起玩,但沒過一會兒,又傳來簡簡大哭的聲音。
媽媽又急忙跑過來,還沒等她開口問,素素就「解釋」了:「妹妹的手被玩具卡了一下。」
媽媽抓過簡簡的手一看,上面留下的明明是被咬的牙印,而此時素素的眼裡滿是怨氣!
「我原本是想用強勢的方式讓素素明白,不能欺負簡簡,誰知卻激發了素素更強烈的逆反行為,反而令兩個孩子的矛盾加深了。」於是,媽媽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不再說教,也沒有再打罵素素,而是囑咐道:「你們要好好玩,玩得不好兩個人都傷心,玩得好兩個人都高興,哪一種更好?你們選擇。」
接下來,媽媽開始嘗試著讓姐妹倆自己解決矛盾。
其間,簡簡總是不停地給姐姐製造「麻煩」,好幾次不小心推倒了素素壘起來的積木城堡,素素偷偷瞄了下媽媽,媽媽假裝沒看見,於是她還是會忍不住向妹妹動手,要麼打一下,要麼推一下。受到姐姐「欺負」後,簡簡意識到媽媽沒打算幫自己的時候,她也就變得從容了。甚至在被姐姐推倒之後,馬上一骨碌爬起來,繼續跟著姐姐玩。其間,簡簡總會不小心將姐姐的積木推倒。
幾次之後,素素沒好氣地說道:「你為什麼老給我推倒?我不要和你玩了。」
這時,媽媽走出來,坐在了地上,說道:「你們先把手上的玩具放一放,坐到我旁邊來,我想聽你們說一說發生了什麼事情。」
媽媽對素素說:「我看見你打妹妹了。」只描述看到的事實,語氣平和。
素素解釋道:「因為簡簡老是推倒我的積木,我不喜歡她這樣!」
媽媽看向簡簡:「姐姐說你老推倒她的積木,她不喜歡你這麼做。」仍然不評判對錯,只是重複剛才素素的話。
「你們倆有什麼好辦法嗎,怎麼樣才能繼續一起玩下去?」媽媽繼續問。
兩個孩子不說話,媽媽繼續說道:「壘城堡是很辛苦的,是不是?素素。一會讓簡簡也壘一個小城堡,好不好?讓她體驗一下你的辛苦。」
一會,簡簡壘起來一個小城堡,媽媽假裝不小心推倒了。
簡簡原本想哭,但媽媽卻說:「現在,你知道姐姐的心情了吧?」
簡簡怯生生說了句:「姐姐,對不起!」
素素忍不住笑了,姐妹倆開心地玩了好長時間。
大寶和二寶之間吵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快速「息事寧人」,往往會選擇替孩子做裁判,但效果往往不顯著,還極有可能導致兩個孩子的關係惡化,這是令很多父母頭痛的事情。不過,從上面這位媽媽處理兩個女兒矛盾的案例中,我們看到,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衝突,反而能更好地解決糾紛。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吵吵鬧鬧是上帝賜予孩子的禮物,孩子們在吵鬧中長身體,長智力……」可見,孩子之間的衝突並不完全是壞事,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衝突,學習如何處理問題,學會與人交往,可為今後融入社會做好準備,而這一切都不是父母單純的說教可以代替的。
那麼,具體如何讓兩個孩子自己解決衝突呢?方法如下:
讓孩子自己感受氣氛
依據上面的案例,當二寶破壞了大寶辛苦搭建的積木城堡,大寶已經生氣的時候,你可以如此詢問大寶——「現在我看你非常不高興,你是不是覺得妹妹是故意把積木推倒的?」如果大寶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事實如此。這時,你可以不說話,這會營造出一種「凝重」的氣氛。孩子都是敏感的,再小的二寶此時也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此刻的氣氛,意識到大寶被自己激怒了。
這時候,不要逼著一個孩子向另一個孩子道歉,其實形式上是否道歉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愛護。尤其是當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是礙於面子口頭上沒有任何表示時,那麼我們也就別太糾結細節,不妨鼓勵孩子:「要不,你想想怎麼可以讓你姐姐好受些?我們給姐姐拿一個草莓蛋糕,好不好?」
給孩子描述糾紛的權利
當面臨一個對峙局面的時候,我們要儘量避免評判誰對誰錯,也不要說「不要再爭搶了」或「誰先停下來誰更乖」。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解釋被聽到,被理解,如果大寶和二寶都已經到了可以正常表達的年紀,不如鼓勵孩子們講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你可以對二寶說,「姐姐覺得你是故意的,你想和她說一下剛剛發生了什麼嗎?」——給孩子描述糾紛的權利,這樣可能會再次產生衝突,卻可以幫助他們找出癥結所在,而且會讓孩子增加對我們的信任。
教給孩子必要的解決方法
要想有效解決孩子之間的衝突,你應該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常見的處理方法包括談判達成妥協,輪流決定等。例如,如果哥哥想占用桌子玩棋盤遊戲,而弟弟也想在桌子上玩樂高,你可以建議他們先一起玩棋盤遊戲,然後一起打掃,一起玩樂高,或者討論接下來玩什麼。
還有一個比較好用的方法是,在衝突發生之前進行類似情況的角色扮演,比如,拿走一個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讓他們自己在整個過程中想辦法來解決問題。角色扮演之後,你的孩子就會知道怎樣去處理這種情況,你還可以和孩子討論如果以後再面臨這樣的情況他是否可以做出不同的處理措施。
孩子吵鬧時之所以找父母,有時並不是為了找人評理,而是隨便拉一個人聽聽而已,父母無須過多干涉,很快他們就會和好。但是如果衝突擴大,甚至有爆發肢體衝突時,父母應該立即介入,並告訴孩子暴力是不好的,不但讓大家不愉快,也無法解決問題,建議他們應以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做好一些必要的調節,讓兩個孩子學會自己解決衝突。相信在一段時間後,他們會建立屬於自己的相處模式,在彼此心中的地位變得越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