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別人的好,溫暖自己的心
2024-10-08 21:05:52
作者: 靜文
人要學會感恩,記住別人的每一份善意,無論是否相識。父母的生養之恩,老師的教誨之恩,好友的知遇之恩,上司的賞識之恩,等等。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珍惜,感恩是一種生存智慧,是做人的道德底線,是維護我們內心安寧和提升幸福感必不可少的能力。
有一年鬧饑荒,一位麵包師把鎮子上的窮孩子召集到一起,告訴他們,在饑荒過去之前,他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充飢。
瞬間,飢餓的孩子一擁而上,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然後,拿到麵包一鬨而散。
有一個叫艾娃的小女孩,不吵不鬧,站在旁邊等別的孩子都拿到麵包,才拿起最後被剩下的那一個。末了,她走向麵包師,親吻感謝他。
第二天,麵包依舊被瘋搶,艾娃得到的是一個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麵包。但她依然走向麵包師,向他表示感謝。
那天,當艾娃的媽媽切開麵包,竟然從裡面掉出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媽媽立即讓她把銀幣歸還麵包師,她認為那一定是他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麵包師聽了艾娃的話,慈愛地說:「不,我的孩子,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里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
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我們在受到別人的恩惠時,一定不能夠忘記。即使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難能可貴的。要明白,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當我們有能力時,應該報答施與我們恩惠的人,這並不僅是一種有教養的表現,還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
懂得感恩的人都是善良的人,他們不僅擁有高情商,還懂得為自己積攢人脈,而那些不懂感恩的人再優秀也很難成功。
趙冬冬和李青是好閨蜜,畢業後趙冬冬去了北京,而李青則回到家鄉創業。一年以後,李青創業失敗,待在家裡無所事事。趙冬冬了解情況後主動說:「要不你來北京吧,先住我這裡。房租我已經先繳三個月了。等你找到工作穩定後,我們再平攤房租。」於是李青來到了北京。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後來趙冬冬的學姐給趙冬冬介紹了一份工作,是一家知名企業,招聘崗位只限一人,下周面試。約好時間後,恰巧趕上趙冬冬身體不適,沒法去面試。趙冬冬擔心因爽約讓學姐不高興。李青得知情況馬上寬慰小趙說:「你放心休息吧,學姐我也認識,我跟她說吧。」
但是,趙冬冬再也沒有機會去面試了,因為李青當天頂替她去參加了面試,被成功錄取。李青跟學姐謊稱小趙放棄這個面試機會了,因為不好意思跟學姐說,就讓她來試試。學姐知道二人是閨蜜,並沒有懷疑。
趙冬冬知道後很是傷心,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李青寧願犧牲掉多年的友誼,也要得到這個工作機會。她好心好意把李青帶到北京,提供住處,換來的竟是對方的「背叛」。
直到她和李青大吵一架時,李青還在說:「你是不是太小題大做了?就一份工作而已,讓給我又怎麼了?」
不懂感恩的人,在他們的世界中善與惡的界限十分模糊。他們往往舉著朋友道義的大旗,做著為自己謀利益的事情,觸碰別人的底線卻覺得沒有關係。這種人很可怕,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他們背叛,他們的邏輯和行為傳遞著負能量。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而後來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為顧全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對方的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其實這樣的朋友我更傾向於把他定義為利己主義者。他們的世界只有自己,你對他的關心,他認為是天經地義;你對他的幫助,他坦然接受,認為就是理所應當。
但如果他的要求你沒有做到,他便會對你責怪,甚至會生氣。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這樣的人會時不時地抱怨,一點小事就容易想不開。他們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所以對世界充滿敵意。雖然他們內心善良,但是卻讓人不敢靠近。懂得感恩的人,時刻記著你的好,能給你帶來滿滿的正能量,以及發自內心的溫暖。
人生中我們一定會遇到困難時願意施與援手的人,傷心時陪伴我們的人,失敗時給予鼓勵的人。我們一定要記得這些人曾經給予的關懷和照顧,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