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創造力,有創造力的孩子才有廣闊未來
2024-10-08 19:40:35
作者: 寧十一
李開復在TED舞台上做過主題為「在這場AI浩劫中,唯有創造性工作方能全身而退」的演講,他說:「未來是人工智慧的世界,失業的浪潮會席捲全球,而只有一種工作——具有創造性的工作是有保障的,因為人工智慧可以優化但不能創造。」
在未來的15年內,駕駛員、客服、銷售員以及血液科和放射科的醫生,所有具有固定流程的工作,都將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美國心理學家E.保羅·托倫斯更是給出了具體的結論:創造力與成就有正比的直接關係,這個預測指標,比IQ等其他方面還要準確。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創造力,縱有高學歷,也會在未來的失業風暴中被撕得粉身碎骨。
那麼,什麼是創造力?西奧多·萊維特說:「創造力就是想出新鮮事物。創新就是製造新鮮事物。」心理學家認為,具有創造力的孩子擁有新異、適宜、高質的創造性思維,這是創造力的核心。司馬光砸缸、諸葛亮的空城計,都是創造性思維發光的典型表現。
具有創造力的孩子的表現有:喜歡探索,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心;敢於嘗試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有主見,能堅持自己的立場;敢於質疑父母、老師制定的各種規範。
發表在2010年《新聞周刊》上的文章《創造力危機》中有這樣一句話:「98%的學前孩子都有著天生的創造力,但步入學校教育後卻只有2%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保持著這種創造力。」那麼如何保護孩子的創造力呢?關鍵不在於如何「向孩子教授創造力」,而在於如何營造一個有利於孩子創造力發揮的環境,使他們的創造力得以紮根、生長並蓬勃發展。
在米切爾·雷斯尼克所著的《終身幼兒園》一書中,提出了五個策略來教父母保護孩子的創造力。這五個策略分別是想像、創造、遊戲、分享和反思。
想像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這是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著名論斷。愛因斯坦在回顧自己的童年時,多次談起他所體驗的驚奇感。他說:「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他認為,學生最可貴的動力是想像力和好奇心。
父母可以利用空白的頁面、空白的畫布以及空白的屏幕,鼓勵孩子天馬行空地表達自己。比如,建議孩子插入自己的聲音或者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並讓孩子思考怎麼做才會與眾不同,怎樣才能增加個性化的風格。不要認為想像只發生在腦子裡,其實動手同樣重要。父母要鼓勵孩子擺弄、搗鼓東西,比如拆玩具、修東西。
創造
創造性的活動有很多,如各種DIY手工,廢舊衛生紙筒製作的城堡、樹葉做的玩偶、舊衣服做的燈罩等。父母總是給孩子買各種高檔玩具,其實買再昂貴的玩具都不如和孩子一起製作玩具。大自然里的樹枝、樹葉、石頭,家裡的紙杯、紙殼、毛線、麵粉等都是現成的材料。
不同的孩子對不同類型的創造感興趣,有的孩子喜歡用樂高積木搭城堡,有的孩子喜歡編織手鍊,還有的孩子喜歡做甜點。另外,寫詩和編故事也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孩子可以通過這些活動,了解創造的過程。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到他們喜歡的創造方式,或者鼓勵孩子參與各種類型的創造活動。
遊戲
有很多父母總是傾向於開發智力的遊戲,認為那才是有用的,而對於孩子玩泥巴就不太支持。甚至很多父母為「什麼樣的遊戲最有益」而困擾。事實上,遊戲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心理學家指出,0—3歲的孩子最好的玩具其實是「人」,孩子們最需要的並不是那些很貴的玩具,而是皮膚有溫度、能陪著他們一起遊戲的人。玩具只是玩耍中的輔助物,如果沒有人陪著孩子玩,他們不會玩得長久,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對玩具總是一時感興趣,隨後就置之不理了。所以,無論我們有多忙碌,都有必要經常帶孩子一起玩。
分享
孩子們都願意分享他們的想法,並和他人共同完成,但他們時常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你可以幫助孩子找到和他一起協作的人,不僅限於現實生活中,還可以是在網絡世界裡。比如,我們可以召集幾個有共同愛好的孩子一起創作,製作雕塑、排練戲劇等,讓他們在協作的過程中互相交流溝通。
當孩子沉浸在項目創作中時,父母還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引導他們思考,如「你是怎麼想到這樣做的?」「最讓你感到驚訝的是什麼?」這能促使孩子思考並改進自己的創作。而且孩子在描述自己的想法時,常常不需要給他們提供進一步的信息,他們就能自己發現問題所在。
反思
父母通常不習慣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思考過程,原因可能是不想暴露自己在思考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確定。但與孩子討論自己的思考過程,是你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對孩子來說,聽到你思考的策略,以及在幾種方案中的猶豫、不確定,會讓他們反思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是一個創造性思維者,那麼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也會成為創造型思考者。
當然,想像、創造、遊戲、分享和反思,這不是一個單一循環,當孩子經歷了這個過程,又獲得了新想法,就繼續下一個螺旋式的疊代,再次開啟一個新的創造力循環。隨著螺旋的每一次疊代,你都會有新的機會來支持孩子進行創造性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