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培養自信自律自主的孩子> 允許孩子表達負面情緒和感受

允許孩子表達負面情緒和感受

2024-10-08 19:39:31 作者: 寧十一

  父母聽到孩子哭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接納,而是想辦法儘快讓孩子停止哭泣。

  鵬鵬的冰激凌掉在了地上,崩潰大哭。媽媽忍不住發怒道:「哭什麼哭,自己不拿好,怪誰?看大街上這麼多人都看著你,丟不丟人!」

  鵬鵬努力收聲,卻抑制不住地抽泣,看著掉在地上的冰激凌。

  媽媽拉著他催促道:「等會兒再給你買一個,你是男子漢,別動不動就哭,知道嗎?」

  最愛的冰激凌掉了,孩子很難過,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只有哭泣,原本這是很正常的情緒表達,但卻引來了媽媽的一番斥責。

  你是不是也有同感,孩子一哭,就煩躁不安,忍不住想要發火?

  情緒並無好壞,都是正常的情感反應。而且允許孩子哭泣比讓孩子笑更加重要。想想看,我們自己心裡鬱悶不爽的時候,會怎麼做呢?到KTV吼幾首歌?大吃一頓?去商場掃貨?有時候,是不是也羨慕孩子想哭就哭?這都是發泄情緒的方法,我們需要發泄。相對於成年人,孩子發泄的渠道大概只有哭了。那麼,作為父母,我們為什麼要阻止孩子去發泄呢?為什麼聽不得孩子哭呢?

  

  首先,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帶來特殊的刺激。

  在孩子不具有語言表達能力的時候,只能通過哭來表達需求,比如,渴了、餓了、難受了。這種表達會對父母產生一種特殊的刺激,會刺激父母的大腦,讓其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從而影響情緒。

  其次,父母的同類情緒被引爆。

  有心理專家表示,如果孩子哭,會讓父母覺得心煩意亂,那往往是因為父母內心積壓了太多負能量,卻一直沒有宣洩的機會。而當孩子的哭泣觸及了父母內心的同類情緒時,父母作為成年人就會擔心自己壓制不住,怕自己失控,所以就會大聲呵斥孩子停止哭泣。

  最後,孩子的哭泣會讓父母產生無能感、挫敗感。

  德國教育專家麥克指出,我們不喜歡看到孩子難過哭泣,不僅是哭泣讓我們覺得麻煩,還因為孩子的哭泣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價值。孩子一哭,就覺得「麻煩」來了,「無能」的感覺也隨之而來。

  尤其是當父母想了很多方法,做了很多努力,都無法制止孩子的哭聲,就會被無能為力的挫敗感淹沒,認為「我已經盡力了」「你還要我怎麼樣?」很快,這種無助感、挫敗感又會變成煩躁和憤怒。

  成長的過程不可能永遠都是開開心心的,總是會有很多孩子處理不了的委屈、難過、沮喪。允許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是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總是渴望孩子開開心心,快快樂樂,而不想看到孩子哭哭啼啼,悲傷難過。所以,他們總是極力阻止孩子表達負面情緒,甚至打擊他們的負面情緒。

  一個男孩在學校被欺負了,回家向父母訴苦,父母卻要他檢討自己是不是惹到別人了。

  他說自己身體不舒服,有點兒頭疼,爸爸的回應永遠是:「昨天又熬夜了吧?跟你說多少遍了,不要熬夜玩手機,就是不聽,活該不舒服!」甚至越說還越生氣,開始數落男孩的其他毛病。

  他忍不住向媽媽說自己心裡很煩,媽媽說:「我們供你吃供你喝,你有什麼煩惱?」

  後來,這個男孩不再向父母傾訴,父母又罵他和家人一點兒都不親。再後來,這個男孩患了抑鬱症。

  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表達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就會像泥沙一樣,一點點淤積在孩子心裡,變成沉重的負擔。

  所以,當孩子表達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要給他們一點時間去宣洩,不要急著回應。比如,當孩子因為找不到隊徽而哭,不要立即指責:「你不會再好好找找嗎?真是煩死了!」可以等他哭一會兒,再做回應:「隊徽找不到了是嗎?你昨天換校服取下來沒有?」這樣可以讓孩子冷靜下來,開始回憶,自己尋找。

  父母不僅要允許孩子表達負面情緒,還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和關愛。

  妞妞摔倒了,屁股疼得不敢坐凳子。她告訴家人她的屁股很疼,奶奶說:「來,吃個雞腿就好了。」爸爸說:「就摔了一下,不疼的。」媽媽說:「妞妞最勇敢,不怕疼。」

  妞妞聽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理解她的感受,倍感委屈。

  當孩子表達的情緒和感受長時間不被認可,只會帶來兩種結果:一種是情緒被孩子埋在心裡,成為攻擊父母的武器;一種是孩子將情緒「丟」給他人,一切都歸咎於別人,都是別人不好,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