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消除內心的害怕和恐懼
2024-10-08 19:39:34
作者: 寧十一
「我怕黑」「我怕妖怪」「我怕恐龍來吃我」「我怕壞蛋」……孩子驚恐的眼神、委屈的小臉,真的讓父母感到既心疼又很棘手。
孩子為什麼總是有害怕的東西呢?為什麼天黑了之後就不敢一個人在房間了呢?為什麼打雷孩子也會哭呢?其實,每個孩子的害怕都會有一定的理由。在孩子的世界裡,有很多東西會讓他們覺得不安全,他們在對新鮮事物產生好奇感的同時,也會生出一種對未知的恐懼感。這是孩子在成長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
孩子所害怕的內容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變化。比如孩子在5—9個月的時候會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心理;3歲以前很容易被巨大的聲響嚇住,害怕身邊的人離開,或者因雷電、狂風等自然現象而害怕,孩子在7歲的時候充滿「恐怖」的想像,對想像中的「鬼」「妖怪」「巫師」感到害怕;隨著知識的豐富,八九歲的時候對自然現象的恐懼減弱乃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害怕自己的成績不好或假期作業沒有完成。
很多父母很不理解孩子的這種恐懼。「有什麼好怕的?那都是假的,看你膽小的樣子,真沒有出息。」當父母這樣和孩子說的時候,不僅不能消除孩子的恐懼,還會讓孩子感到孤立無援。
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健興說:「受刺激時產生恐懼、焦慮和緊張是每個人都有的正常心理活動,適當的刺激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能夠鍛鍊他們的承受能力和膽量;相反,沒有體驗過恐懼感受的孩子,長大後容易膽小怕事,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因此,適當地讓孩子體驗一下恐懼是必要的。
沫沫開始的時候只是害怕黑夜,後來沫沫就連黑色的東西也害怕,媽媽決定幫助她戰勝內心的恐懼。
一天晚上,沫沫和媽媽從奶奶家回到家,媽媽沒有開燈。沫沫緊緊攥著媽媽的手說:「媽媽,黑,我怕,我怕。」
媽媽抱住她說:「寶貝,今天停電了,我們只能這樣過了。」
「媽媽,我怕。」說完沫沫快哭了。
媽媽很快適應了屋內的光線,她拉著沫沫走向沙發,說:「媽媽在,來和媽媽坐在沙發上。」
媽媽讓沫沫坐到自己的身邊,接著問:「沫沫,告訴媽媽你為什麼怕黑呀?」
沫沫緊緊地摟著媽媽的胳膊,說:「媽媽,黑夜裡有穿白衣服的鬼,會吐長長的舌頭來抓我。」
「那今天媽媽就陪你在這裡坐著,看有沒有鬼出現好嗎?」
「好,可是媽媽我怕。」沫沫縮了縮身子。
「噓,小聲點,我們不說話,看有沒有鬼?」媽媽不再和沫沫說話,她感覺沫沫的小身體有點發抖,就抱她坐在自己腿上。
「沫沫,有鬼了嗎?」
「媽媽,沒有。」沫沫很小聲地回答。
「那你怕嗎?」
「有點怕。」
這時候,爸爸進來打開了燈,問:「怎麼和媽媽坐在這裡呀?不怕嗎?」
沫沫看著明亮的屋子,還有爸爸,突然大聲說:「爸爸,沒有鬼對不對?」
之後,沫沫常常主動要和媽媽在關燈的房間裡坐一會兒,慢慢沫沫就不再害怕夜晚了。
適當的刺激可以激發人的內在潛能,體驗恐懼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看恐怖電影、爬很陡峭的山峰、坐過山車等。孩子如果能在愉快中體驗恐懼,會變得更有自信、勇敢。但要防止過度刺激,那會引發孩子的恐懼心理,讓他變得更加膽小。
恐懼的感覺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是很難掌握的一部分。所以,孩子恐懼的時候,會瑟瑟地躲在父母的背後,也會拉著父母的手遠離他們害怕的場地,他們並不知道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恐懼,只能把求助的眼神投向父母。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予理會,那麼就會間接地把孩子推向恐懼的深淵。
有心理專家說:「當我們把恐懼看作一扇窗子,從恐懼這扇窗子,我們可以看到幼兒必須經歷的適應期。父母不需對幼兒的恐懼加以壓抑,反而要試著在他恐懼時,教他如何面對以及如何處理。」這樣才可以讓孩子慢慢走出恐懼的陰影,戰勝恐懼。那麼,面對孩子的恐懼情緒,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允許孩子害怕
有時候,父母不了解孩子恐懼背後的原因,所以當孩子只把「怕」說出口的時候,父母就大聲制止:「有什麼好怕的,一看你就是個膽小鬼。」父母不允許孩子害怕,會讓孩子覺得「怕」很嚴重,會讓他們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其實,父母應該允許孩子害怕。比如,有月光的晚上孩子看到黑影感到恐懼時,父母可以說:「孩子,別怕,和媽媽一起衝過去,我們不碰它就可以了。」然後對孩子解釋影子產生的原理,了解了就不可怕了。
避免在孩子面前說怕
孩子看到父母對一件事情恐懼的時候,他們一定會認為這件事情非常可怕。比如,在打雷的時候,媽媽先喊了起來,接著你會聽到孩子也喊起來。所以,父母也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比如,媽媽不小心劃破手指的時候,一個人靜靜地塗上藥水。孩子看到了媽媽不在乎的樣子,再次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也就不害怕了。
對於孩子的恐懼,父母要及時引導,也要學會和恐懼中的孩子交流,避免恐懼長期停留在孩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