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誘惑,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學會等待
2024-10-08 19:39:22
作者: 寧十一
媽媽從鍋里端出剛蒸好的雞蛋羹,一歲半的小米急得從兒童座椅里站起來大喊大叫,媽媽怎麼安慰都沒用。
爸爸買來一個大西瓜,4歲的妞妞等不及媽媽回來,非吵著要立即切開。
媽媽在試衣服,7歲的小池看到喜歡的變形金剛非要買,媽媽說試好衣服再買,他不同意。
……
這些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面對誘惑,連一秒都不想等。美國史丹福大學沃爾特·米歇爾博士曾在幼兒園裡進行了一系列「棉花糖試驗」。孩子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立即吃掉得到的棉花糖,一個是如果願意等待,可以再獲得一個棉花糖。經過十幾年的跟蹤,研究人員發現,那些願意耐心等待的孩子在畢業後,無論是社會適應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還是面對挫折的抗壓能力等,都遠遠高於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但在生活中,為了避免孩子哭鬧,或者儘快使孩子停止哭鬧,父母採取的策略都是即時滿足。比如,孩子口渴了,為了滿足孩子馬上喝到水的要求,父母通常都會用兩三個杯子甚至更多的容器來回倒,試圖讓水儘快涼下來。孩子在旁邊急得直跺腳,大人則在忙亂中不斷地安撫著:「快了,快了,馬上就好了。」
如果父母一味被動地滿足孩子的每個需求,就會使得孩子在面對誘惑時沒有一點抵抗力。誘惑無處不在,但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立即被滿足,父母必須教孩子學會等待,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
父母可以利用「延遲滿足」來鍛鍊孩子的耐力,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應對策略各不相同。
不同年齡段的延遲滿足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0—1歲
1歲之內的孩子還太小,一般來說,他們吃喝拉撒睡的需求父母都應該給予及時滿足。延遲滿足可以選擇在孩子心情放鬆或玩耍的時候進行。比如孩子把玩具扔在地上,自己夠不到,急得大喊,父母可以一邊說「寶寶,等一等」,一邊去撿玩具,稍停一下遞給孩子。這一階段的延遲滿足時間要以秒計算,不可以超過一分鐘。
1—2歲
1歲多的孩子已經能聽懂簡單的話了,父母可以用簡短的語言讓孩子學會等待。比如,水太燙,孩子著急喝,可以嘗試著這樣做:「寶寶,你摸摸,燙不燙?等一會兒涼了才能喝哦。」注意要讓孩子輕輕觸摸,不要燙著。
2—3歲
2歲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多半都能聽懂大人講的道理,也能明白「等」字的含義。這時父母要有意識地帶他多體驗,比如,帶孩子去超市,買了吃的,孩子迫不及待想要拆開吃。父母可以嘗試這樣說:「寶寶,現在不能吃。要等媽媽付了錢才能吃。」再如,孩子看著桌子上的蛋糕非要打開,可以這樣說:「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咱們等爸爸下班回來一起吃吧。」
這一階段的延遲滿足時間,可以從幾分鐘延長至一兩天。比如,孩子徘徊在幼兒園門口的玩具攤前不肯走,非要買一張恐龍貼畫,父母可以嘗試著這樣說:「寶寶,你看今天媽媽沒帶錢,等明天,媽媽帶錢了再給你買。」
3歲以上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能明白很多道理了,延遲滿足的時間可以再長一點。比如一個星期,或者等到元旦、春節、生日等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時間。
讓孩子確定自己會被滿足
延遲滿足的最終目的並不是不滿足,而是等一等才滿足。因此,父母要注意儘量避免直接拒絕和否定,要讓孩子意識到稍等一段時間,他們的願望就會得到滿足。
比如,當孩子說「媽媽,快來看我畫的畫」,不要直截了當地說「不行,我正忙著呢」,可以換成「好的,等媽媽兩分鐘」。當孩子說「媽媽我要盪鞦韆」,不要直接說「不行,你沒看別的小朋友正在玩嗎?」可以換成「可以,但你要排隊,等等前面的小朋友」。
如果只是簡單粗暴地甩給孩子一句「不行」,孩子反而較真兒,從而更想要堅持自己的主張。父母要先接受孩子的請求,讓他們明確自己的需求什麼時間可以被滿足,孩子逆反心理就會減少,並且更加願意去等待。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說到做到,不可以欺騙孩子。不能答應孩子第二天去吃肯德基,結果第二天找理由不去。當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會更加不願意等待,因為他們知道等待根本沒有結果。
讓等待不那麼枯燥
單純的等待總是枯燥和無聊的,容易讓人不耐煩。當孩子表現出不耐煩的時候,父母可以運用各種小遊戲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上去。比如,鼓勵孩子背一首古詩,唱一首兒歌。
有些經驗豐富的父母也會在這個時候和孩子玩「猜猜看」的遊戲。讓孩子選出一個東西,再描述它的樣子,父母通過孩子的描述猜它是什麼。還有的父母會讓孩子從周圍的環境中找出一些有特殊特徵的事物,比如寫在牆上的孩子能夠認出的字等。
玩這些小遊戲的目的是轉移孩子等待時那種不愉快的體驗,讓他覺得等待也可以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的耐性便能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