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培養自信自律自主的孩子> 父母越妥協,孩子越「貪婪」

父母越妥協,孩子越「貪婪」

2024-10-08 19:39:19 作者: 寧十一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這也要,那也要,欲望就像是個無底洞,怎麼也填不滿。哪怕和孩子說好了「這是最後一塊巧克力」「這是最後一個故事」,可孩子吃完、聽完,立馬「翻臉不認帳」,非得纏著你「再來一塊」「再來一個」。如果軟的不行,孩子立馬會開啟號啕大哭、撒潑耍賴模式,父母為了儘快收場,不得不妥協。

  導致孩子「貪婪」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不斷妥協。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曾做過一個小白鼠的試驗。他將一隻飢餓的小白鼠放入一個安裝了小槓桿的箱子,一旦小槓桿被壓動,就會掉落一粒食物。開始,小白鼠無意中壓到槓桿,吃到了食物。反覆幾次後,小白鼠認識到了「按壓槓桿」和「獲得食物」之間的聯繫,就學會了持續按壓槓桿,獲得食物,直到吃飽。

  同樣,孩子最初也並不知道通過「哭鬧」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偶爾「無心」地嘗試之後,孩子發現了兩者之間的聯繫,從此就像小白鼠一樣,學會了頻繁使用哭鬧打滾的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孩子哭鬧要玩具,媽媽說:「別哭了,我們這就去買那個玩具。」結果孩子馬上停止哭泣,高興地去買玩具。等到下次想要買玩具時,繼續哭鬧。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將「哭鬧撒潑」當成達到目的的手段,並且不斷變本加厲。

  那麼,遇到為達目的大哭大鬧的「熊孩子」怎麼辦?

  消除後續「獎勵」

  斯金納後續的試驗和發現,為我們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當小白鼠習慣了按壓槓桿獲取食物後,斯金納將槓桿連接的食物取走,使得小白鼠在按壓槓桿後沒得到食物。數次後,小白鼠就不再去按壓槓桿了。也就是說,小白鼠又進行了「學習」,明白了「按壓槓桿」和「獲得食物」之間不再有關係了。

  這個道理放在孩子身上也同樣適用。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哭鬧,也並不能達到目的。方法就是消除後續的「獎勵」,當孩子發現通過撒潑耍賴不能再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慢慢就會放棄這種沒有用的行為。

  提前亮出底線

  一些父母在給孩子吃了一顆棒棒糖後,總是耐不住孩子的纏磨、請求,又給了孩子第二顆糖,第三顆糖。與其如此,不如在一開始就告訴孩子:「今天你可以吃兩顆糖。」絕對不要給第三顆。

  

  父母的讓步妥協會讓孩子誤以為「哭鬧」「央求」是他的「萬能鑰匙」。一開始就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底線,並堅決守住底線,孩子才會收斂貪心行為。

  溫柔堅定地拒絕

  孩子太過貪心,我們最好的回應方式是溫柔而堅定地表示拒絕。當孩子無理取鬧時,父母可循循善誘,提出「談判」,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平復孩子的情緒。拒絕並非直接說「不」,父母可以和孩子談判。將姿態放低,平視孩子的眼睛,先冷靜傾聽孩子的理由。如果孩子不能說服你,理智地告訴孩子:「雖然你很失望,但談判已經結束了。」孩子若是不接受結果,繼續發脾氣,要及時暫停。比如,留孩子一個人在房間裡冷靜。談判次數進行得越多,孩子越能明白哭鬧是換不來期待中的結果的。久了,孩子自然會學會按規則行事了。

  冷處理後,再耐心講道理

  孩子撒潑耍賴,父母可以先冷處理,即忽略它,不做任何反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無聊、沒意思。千萬不要大聲斥責「你冷靜一下,不要鬧了行不行?」父母的反應越是激烈,孩子哭鬧撒潑的行為越是變本加厲。不妨告訴他:「如果你認為哭鬧有用的話,就繼續吧。鬧完了,再來吃飯。」然後轉身不理他。

  孩子的觀察力是非常強的。當他哭鬧時,會一邊哭一邊觀察大人的反應。父母越是在意,他們鬧得越起勁。若是父母完全不理,那他們就會慢慢停下來。

  等孩子情緒發泄完冷靜下來後,再和他解釋你拒絕的原因。比如,孩子提出想要多吃一支冰激凌,父母可以告訴他:「冰激凌吃多了,你會像上次一樣肚子疼,媽媽就要帶你去醫院打針了。」聯想到上次的慘痛經歷,孩子多半就不會堅持自己的要求了。

  讓孩子做選擇

  孩子喜歡「撒潑耍賴」,可能是因為他不會表達,所以只能採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較弱,父母可以採用選擇題的方式,讓孩子選。比如,孩子吃飯時,提出想要看電視,可以給孩子兩個選擇:1.認真吃完飯,可以看半個小時;2.如果哭鬧,一晚上都不能看電視。孩子肯定會選擇第一個,長時間下去,就能減少撒潑打滾的情況。

  妥協只會換來孩子暫時的快樂,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等孩子覬覦起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哪怕不擇手段也要得到的時候,父母再後悔就已經晚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