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自律,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做決定
2024-10-08 19:32:13
作者: 樊曉鵬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滾水看不清倒影,盛怒看不見真相。」這背後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只因人在盛怒之時做出的大部分決定,往往會害了自己。
陸軍部長斯坦頓曾在與林肯會面的過程中提起某位少將。斯坦頓說,這位少將總是在外散布謠言說他私德有虧,包藏禍心。斯坦頓越說越生氣,怒道:「這個人實在是太過分了,他的那些話對我而言是侮辱!」
見斯坦頓惡狠狠地捏起拳頭,氣得額上青筋暴起,林肯沉聲建議道:「不如寫信好好痛罵他一頓。」斯坦頓點頭同意,他第一時間找來信紙,花了半小時寫了一封措辭極其尖刻的信,寫完後又給林肯從頭到尾讀了一遍。
林肯連連點頭,道:「很痛快,真是出了一口惡氣呢!」
當斯坦頓將信折好塞進信封,正準備讓人送出去的時候,林肯及時攔住了他。見斯坦頓疑惑不解的樣子,林肯微笑道:「這封信已經發揮了它真正的作用,此時應該燒了它。」
林肯解釋說:「這封信本來就是用來發泄你憤怒的情緒的呀,如果你將它寄出去不定會鬧出怎樣的矛盾來呢。既然你已經冷靜下來了,請將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據傳林肯在憤怒的時候寫的信,都會立即燒掉,絕不會流傳出去。正是這種自律與理性,才造就了他傳奇、偉大的一生。
每一個自律的人,都有著極其高超的情緒管理能力。弗洛伊德曾用「馬與騎手」來比喻憤怒的情緒與理智之間的無休無止的衝突。作為一名出色的騎手,最大的優點是:從來不會在憤怒的時候做判斷、下決定。只因他知道,真相往往隱藏在盛怒情緒之後。
歷史上,有很多因一時之氣而將此生斷送的人,令人惋惜不已。拿屈原來說,千年前,楚頃襄王聽信奸臣讒言,將屈原放逐湘南,後者一氣之下投了汨羅江。
屈原的氣節千古讚頌,之後的結局卻是可悲可嘆。隨著楚國朝中如屈原這般清正廉潔的大臣越來越少,君王變得越來越昏庸,楚國的領土也一天比一天縮小,最後終於為秦國所滅。
到了現代社會,這樣的事情充斥在普通人的生活里,更是不勝枚舉。被憤怒沖昏頭腦的人將應該背負的責任和種種現實情況拋到了腦後,輕易做出決定,事後又後悔不已。
某社會調查顯示,很多刑事案件背後,都站著一位在盛怒之時管控不了自身情緒的犯人。他們任由怒氣噴瀉而出,直至雙手沾滿了罪惡。記者採訪這些犯人的時候,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臉上絕望的表情和顫抖的話語:「如果當初……」
如果當初理智占了上風,怎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悲劇?因生氣做出錯誤決策的事,很多人都曾經歷過。他們中有的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有的人幸運地逃過了懲罰。如果你是後果,別慶幸得太早,只因幸運之神不會永遠垂青於你。唯有自律,你的一生才不會偏離軌道。
劉浩在兒子18歲生日的那一天,向他講起了一個故事。劉浩說,他小時候養了一隻名為「大黑」的狗,聰明而忠誠,陪伴年幼的他度過了很多孤寂的歲月。
有一天,父親做農活回來,見劉浩躺在院前的地上奄奄一息,身上有很多撕裂的傷口。那隻黑狗嗅著劉浩受傷的胳膊,喉嚨里發出低低的聲音。父親定睛一看,黑狗嘴邊帶有血跡。他勃然大怒,抄起扁擔向黑狗打去。那天他足足打了一個多小時,最終將黑狗活活打死。
兒子迫不及待地插嘴道:「後來呢?」劉浩眼裡蓄滿了淚水,良久,他低聲說:「實際上那天咬傷我的是一隻流浪狗,是大黑拼死攆走了流浪狗,將我救了下來。」
那時候劉浩蹣跚著爬起,想要向父親解釋事情的真相,可是盛怒至極的父親根本顧不上理會他。而父親暴打黑狗,用它來發泄怒氣的樣子,成為劉浩最可怕的記憶。
劉浩嚴肅地對兒子說道:「我想告訴你的是,無論多麼生氣,都不要輕易做出決定,否則只能留下無可挽回的遺憾。」
人在生氣的時候意志力是最薄弱的,情商也會降至零點。這時候我們說的話、做的事唯一的目的是發泄怒氣,極有可能不是出於本意。
縱觀身邊的那些自律者,他們厲害的地方正在於他們從不會在生氣的時候做決定。只因當我們被憤怒蒙蔽了雙眼的時候,便已埋下了悲劇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