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你自律的程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重新審視幸福與金錢的關係

重新審視幸福與金錢的關係

2024-10-08 19:31:33 作者: 樊曉鵬

  我們辛苦賺錢,是為了改善生活。但賺錢絕不是你人生的唯一目的。將追逐金錢視為人生唯一動力源泉的人無疑是可悲的,他們不懂真正的幸福其實與金錢並無直接的關係。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東北彩王」的故事讓人唏噓不已,如果你真的讀懂了這個故事,就該停下腳步,好好審視一下你的金錢觀,看看它是否偏離了方向。

  馬洪平曾在2003年10月和2004年6月先後兩次押中500萬彩票大獎。這件事轟動了當地,而他本人也被巨大的幸福感擊中,久久回不過神來。

  在暈暈乎乎的心情中,馬洪平乾脆辭去工作,將所有的時間都拿來研究和購買彩票。與此同時,他花錢再無節制,肆無忌憚地揮霍著積蓄。奇怪的是,他錢花得越多,心裡反而越空虛。為了彌補這種空虛感,馬洪平愈發不加節制地購買起彩票來。

  這一次,幸運之神再沒有光顧他了。不出幾年,他的腰包漸漸乾癟,慢慢變得負債纍纍、窮困潦倒。為了能東山再起,馬洪平甚至走上了詐騙之路……

  當馬洪平失去自律,徹底淪為金錢的奴隸時,幸福便離他越來越遠。類似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說,有的人縱使一夜暴富,要不了幾年,一切又恢復原樣。又或者,他們淪落得連原先也不如。另外一些人雖然從未擁有過多的錢財,卻能有滋有味地過完這一生。

  很多人喜歡將金錢與幸福緊緊聯繫起來,甚至武斷地在兩者之間畫上等號,這是三觀不正的體現。有錢真的就能擁有一切嗎?有錢一定意味著幸福嗎?答案是否定的。

  著名作家穆尼爾·納素夫說:「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得到。」如果你將自己人生的價值歸結為金錢的簡單堆砌上,那麼你一定不曾真正領略過幸福的滋味。只因財富對於個人的影響,其實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

  決定你這一生過得幸福與否的,是你的格局、認知,乃至你的金錢觀,卻恰恰與金錢本身無關。關於這個道理,普羅大眾很難想得明白。

  幾年前,央視曾做過一次街頭採訪。記者手持話筒,將「你幸福嗎」這個問題一一拋向路邊行人。在這個視頻中,我們能夠聽到的答案五花八門,但幾乎都與「金錢」這個字眼兒緊密相連。某權威雜誌也曾做過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直接提高工資,老百姓才能變得更幸福。普通人的是非觀念都是簡單直接的,所以極易人云亦云。

  而學者們在進行長期、深入的研究後,發現並不能將財富的多寡視為調控幸福感的手段,對幸福產生主要影響的反而是財富的使用與分配。對於普通人而言,哪怕擁有的積蓄有限,只有將它們通通用在刀刃上,才能產生極大的滿足感。

  成功人士們往往熱衷於慈善事業,為了幫助貧困弱勢群體不惜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站在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他們提高自身幸福感的有效手段之一。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出身貧寒,在獲取足夠的財富之前,他一直是個自信樂觀的好青年。而當金錢源源不斷地流入他的口袋後,他卻變得多疑、冷酷起來。

  人們談論起這一時期的他,總是皺著眉頭,口出惡言。無數的威脅、詛咒湧向洛克菲勒,連他的兄弟也開始討厭起他來。洛克菲勒卻不在乎這些,他將自己不幸福的理由歸結為:自己還未擁有更多錢財。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洛克菲勒幾乎推掉了所有休息的時間。

  因操勞過度,他的身體一度變得非常糟糕。醫生嚴肅道:「如果你繼續保持這樣的狀態,你只能活到50歲。你必須在金錢、煩惱、生命三者中做出選擇。」

  洛克菲勒突然想通了,他放下了對金錢的執念,選擇退休回家。有了大把空閒時間的他開始學著打高爾夫球、上劇院看喜劇,還經常和朋友們坐在一起閒聊。

  久違的幸福感再一次回到了洛克菲勒的身邊,他開始嘗試著去用半生積累的財富幫助世界各地的窮人……

  洛克菲勒逝世於1937年,享年98歲。去世之前,他將絕大部分財富捐給了慈善機構,少部分留給繼承人。他曾說,當他選擇不再做金錢奴隸的時候,他內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與快樂。而當他選擇用金錢來幫助別人的時候,他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意義。

  人生這場旅行並未設置返程票,當金錢成為累贅的時候,你再也沒有時間領略窗外的風景,也慢慢失去了陪父母老去,陪孩子長大的耐心。

  電影《耳朵大有福》的主人公說:「我餓了,看到別人手裡頭拿著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見別人穿了件厚棉襖,那他就比我幸福。」幸福始終是一種自我感受與自我滿足,有時候它幾乎可以與「吃飽穿暖」這種簡單的事情等同起來。

  從更高的層次來說,幸福是一種內在的精神訴求。這其實與金錢、財富也產生不了多大的關係。記住,幸福也許離不開物質,但物質一定不能主宰你的幸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