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你自律的程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效率第一,勤奮並不等於高效

效率第一,勤奮並不等於高效

2024-10-08 19:30:41 作者: 樊曉鵬

  很多職場白領在總結工作經驗的時候,詫異道:「我每天加班加點的工作,總是奔波在出差的路上,幾乎所有的節假日都獻給了公司,為什麼始終進步不大呢?」

  很多大學生也曾有過這樣的疑惑:「我上課認真做筆記,下課泡在圖書館,為什麼成績始終不如那些從不看書的同學呢?」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想法,不用懷疑,你一定是掉入了「勤奮式懶惰」的陷阱中。記住,不是所有的勤奮努力都能得到預期中的回報。失去效率的勤奮比懶惰還要可怕得多。

  王奮剛剛工作就經歷了一件對他啟發很大的事情。那一次,公司安排員工去旅遊。老總將購買火車票的任務交給了王奮,並提醒他說最好在一天之內辦成這件事。

  王奮急匆匆趕去火車站,只見售票室里的隊伍排成了長龍。他焦急地排在隊伍末尾,一直朝前眺望。王奮足足等了好幾個小時,才輪到了他。誰知這時候售票員卻面無表情地通知王奮道,他購買的那一班次的火車票早已售罄。

  王奮一聽,只得垂頭喪氣地趕回了公司,向老總匯報說:「現在正是出行高峰期,咱們要買的火車票早就賣光了。」老總聽了沒說話,將吳奇叫進了辦公室,將購買火車票的任務重新交給了他。吳奇回到工位後,拿出手機一查,發現該班次的火車票早已銷售一空。

  他沒有急著向老總匯報情況,而是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各種資料後,再次走進了老總的辦公室。只聽他說道:「火車票雖已售光,但我聯繫了火車站的其他人員,可以買到黃牛票,只是價值稍貴。我們可以採取搭乘火車再轉車的方式,或者直接搭乘大巴。我建議選擇後者,因為前者會延遲到達的時間。」老總聽了,滿意地點點頭。站在一旁的王奮傻了眼……

  沒有效率的勤奮堪稱最笨的努力。效率才是勤奮的首要目標,而非時間。如果你只拿投入時間的長短來衡量自己是否勤奮,無疑是中了「假努力」的圈套。

  很多人熱衷於向周圍人「表演」自己的勤奮,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身處一種社會輿論壓力中——只有長時間學習,才算勤奮,才了不起。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實際上是在用這種表面上的忙碌狀態來代替深度思考,同時用這種方式緩解內心的焦慮。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因此,學生哪怕坐在自習室里昏昏欲睡,只要挨夠了時間就心安理得。白領們永遠奔赴在去辦公室、各種培訓班的路上,將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就以為自己已足夠努力。

  實際上,這所謂的「勤奮」只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你勤奮與否,而在於你勤奮的結果。沒有效率,你的勤奮就成了一紙空談。

  很多小型創業公司完成的那些創舉令很多大企業都望塵莫及。Facebook就曾花費10億美元的巨資收購了Instagram,而後者僅僅擁有13名員工。絕大部分原因在於Instagram是一家聯繫緊密、運轉高速、成員分工明確而高效的公司。

  Instagram的員工並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忙得團團轉的「標準員工」,相反他們的工作時間極其自由。Instagram的總裁曾總結道:忙碌不一定等於高效。

  那麼,怎樣做才能帶給你真正的勤奮呢?

  首先,將有效時間和有效精力真正匹配起來。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想要達到超高效率,一定要對自己的最佳狀態有充分的了解。

  如果早上上班的時候,你的精力比較好,就充分利用那幾個小時去集中處理手頭最重要的工作。如果午睡後你倍感精神,就利用這段時間來看書學習,提升自己。找到自己的巔峰狀態,就能用更少的時間達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避免做重複的工作,避免犯重複的錯誤。很多人終日忙來忙去,其實忙的都是一件事情。他們永遠會被同一件事絆住腳步,在同一個問題上犯錯,時間就這樣悄悄溜走……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做任何事之前,心中都要有計劃、有條理,不要盲目去做。完成一件事情後,也要及時總結、反思相關經驗。這都是避免重複工作的竅門。

  最後,很多人總以忙碌為藉口,認為自己已經足夠努力,卻忘了時間是可以高度拉伸的。你若能如下列故事中一般像對待「壞掉的熱水器」一樣對待工作,就能得到很多富餘的時間。

  曾有人花了1001天做了一個項目,項目主角是一些行程忙碌的女人。其中一個女人在某周三下班的時候突然發現家中的熱水器出現故障,弄得地下室都是水。

  那天晚上,她花了一個小時清理水跡。到了第二天,之前聯繫好的清理工來到家中,幫她修好了熱水器。第三天,女人特意請專業人士來家中幫她清潔地毯……項目主導者發現,那一周,女人一共花了七個小時的時間將這件事處理完畢。

  他不由得感慨道:「如果一周之前你問這位女士:『你有七個小時的空閒時間嗎?』她一定會回答說:『你瘋了嗎,看看我的日程表,你沒看到我有多忙嗎?』」

  當我們感到自己的付出與努力不成正比的時候,先問問自己:「你真的努力了嗎?你珍惜時間了嗎?」

  我們的努力不是做給別人看的,關心別人的評價不如將全部的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上,切切實實地提高效率,永遠不要在同樣的錯誤里打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