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用錯人:張嘉貞得寸進尺
2024-10-08 18:58:29
作者: 九皋寒叟
開元八年(720)正月二十八日,李隆基突然下詔:任命宋璟為開府儀同三司,任命蘇頲為禮部尚書,二人不再擔任宰相。加封京兆尹源乾曜為黃門侍郎,并州長史張嘉貞為中書侍郎,二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這是源乾曜第二次擔任宰相。
三年前,姚崇被趕下台,身為綠葉的源乾曜遭受池魚之殃。不過,他雖然遭遇了政治生涯的滑鐵盧,可意志並沒有消沉,更沒有抱怨朝廷的不公。相反,源乾曜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公務上,這讓李隆基刮目相看。
有一次,李隆基豢養的一隻白鷹無故失蹤。就在當天,內廷傳下嚴令,讓京兆府立刻展開全城搜捕。接到命令後,源乾曜立即命人展開了地毯式搜索,經過一番折騰,最後終於找到了白鷹。很不幸,白鷹已經變成了一具屍體。
衙役們哭喪著臉,唯恐皇帝怪罪。
源乾曜拍著胸脯說道:「你們不用擔心,當今聖上英明神武,不會因為一隻白鷹治你們的罪。再說了,就算聖上怪罪,也由我一力承擔,與你們無關!」
開元初年,李隆基還算英明,至少不會因為這些小事怪罪臣子。面對源乾曜的告罪,李隆基大手一揮,就此作罷。然而,就因為這件事,源乾曜贏了個「敢於擔當」的名聲,這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吧。
宋璟被罷的同時,李隆基當機立斷,再次起用源乾曜為宰相。
上任之初,源乾曜就給李隆基上了一道奏摺:陛下,臣有三個兒子在長安做官,臣懇請將兩個兒子轟出長安城,讓他們擔任地方官員。
據史料記載,唐朝雖然通過科舉考試提拔了不少寒門子弟,但是宗室貴族、功勳大臣、朝中重臣通過各種手段,將自家的孩子和親信安插到長安和洛陽為官,霸占著油水最多的崗位,以至於真正有才能和品行的人得不到提拔重用。
源乾曜很聰明,他看準了李隆基想要改革的心思,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忠心。果不其然,李隆基看到奏摺後十分欣慰,當即派人傳旨,讓源乾曜的兩個兒子前往地方為官,並下旨褒獎源乾曜,希望文武百官能向他學習。
一時間,上百位權貴聞風而動,紛紛舉薦自己的親信前往地方為官。僅此一招,源乾曜便在李隆基的面前站穩了腳跟。
張嘉貞(665—729),蒲州猗氏(今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人,不到20歲就通過了朝廷明經科考試,被任命為平鄉(今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縣尉。
不過,張嘉貞的運氣似乎不太好,剛到任沒幾天,就因為一件小事得罪了上官,結果被一擼到底,回河東老家過起了養老生活。很難想像,一個初出茅廬,毫無根基的縣尉,再加上有犯事的前科,還能有什麼前途可言!
就因為一個過錯,張嘉貞不得不接受殘酷的現實:就算是學富五車,滿腔抱負,也只能埋頭做小老百姓,而且這一做就是十幾年。
平淡的人生,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
然而,就在張嘉貞快要絕望的時候,事情出現了轉機。武則天長安年間,侍御史張循憲以採訪使的身份巡視河東,不料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難題。身為欽差大臣,遇事不能決斷,說出去自然顏面無光,為了挽回尊嚴,張循憲便讓河東的官員推薦幾個賢良之才。當時,河東的父母官聯袂推薦了張嘉貞。
據史料記載,張嘉貞對河東的情況了如指掌,加上一番真知灼見,問題很快便迎刃而解。不僅如此,張嘉貞的文字表達能力超凡脫俗,就連張循憲也望塵莫及。臨走之前,張循憲打了包票:一定會向朝廷舉薦張嘉貞。
侍御史,官名聽起來很霸道,卻只有從六品的級別,放在偌大的洛陽城,實在是區區小官,在皇帝面前有什麼發言權?張嘉貞雖然很感激,卻十分懷疑。
事實上,張循憲回朝之後,向武則天詳細匯報了河東的經歷,坦承自己得到了張嘉貞的幫助,並希望能用自己的官職,換得張嘉貞入朝為官的機會。
武則天頗為不喜,反問道:「朕難道拿不出一個官職來安置賢才嗎?」
沒過多久,張嘉貞就奉詔來到了洛陽。
因為是在內殿面聖,君臣隔著一道帘子。
武則天發問,張嘉貞回答,氣氛雖然和諧,卻顯得十分無趣。
突然,張嘉貞說道:「陛下,臣是鄉野匹夫,未識朝廷威儀,得蒙陛下的賞識,召到內殿。臣與陛下雖然相隔咫尺,卻仿佛隔著一道雲霧,看不清陛下的面容,臣覺得這不符合君臣之道。」
武則天聞言大笑,當即命人撤去帘子,君臣二人坦誠相見。
張嘉貞長得丰神俊朗,談吐不凡,胸中又有些丘壑,武則天非常賞識他。一番長談之後,武則天下詔:封張嘉貞為監察御史。
沒過多久,張嘉貞便升任兵部員外郎。
當時,兵部的人才非常匱乏,以至於公文堆積如山,張嘉貞上任沒幾天,便快刀斬亂麻,將積壓的公務處理得一清二楚。有能力,有業績,還有皇帝力挺,張嘉貞隨後升任中書舍人,又外放擔任梁州都督、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都督、并州長史等職。
據史料記載,張嘉貞的業務能力非常強,每到一地都會有所作為,每年吏部考核的時候,張嘉貞都是名列前茅,早就在李隆基的跟前掛了號。
有一次,張嘉貞前往長安述職,完事的時候,李隆基照例問了一句:「張愛卿啊,你還有沒有想要說的?」
張嘉貞:「陛下,臣有話要說!」
李隆基:「說吧!」
張嘉貞:「陛下,臣從小便成了孤兒,與弟弟張嘉佑相依為命,如今弟弟擔任鄯州(今青海海東市樂都區)別駕,臣懇請陛下將舍弟內遷,以便兄弟二人互相照料。臣必當竭心盡力,報效陛下的恩德!」
按照慣例,如果兩位兄弟都在朝廷做官,是不允許在相鄰州縣任職的,防止發生變亂的時候,朝廷難以控制局勢。然而,李隆基欣賞張嘉貞的為人,因此加封張嘉佑為忻州刺史,成全了張嘉貞的願望。
開元五年(717)五月,張嘉貞上奏朝廷:歸降的突厥部眾散居在太原以北,由於人員結構太複雜,請求朝廷在此地布置重兵,震懾突厥百姓。李隆基深表贊同,當即傳下旨意:在并州設置天兵軍,編制八萬人馬,任命張嘉貞為天兵軍大使。
開元六年(718)三月,張嘉貞照例前往長安匯報工作,卻遭到御史大夫王晙的彈劾。王晙認為,張嘉貞在天兵軍徇私舞弊,把軍營搞得烏煙瘴氣。
李隆基非常奇怪,張嘉貞年年都被評為優秀官員,怎麼會突然遭到御史的彈劾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李隆基決定親自過問此事,於是派遣了一批官員前去調查此案,後來發現王晙的指控完全是子虛烏有。
李隆基大為震怒,當即傳下旨意,要嚴懲御史大夫王晙。
張嘉貞得知消息後,立即入宮求情:「陛下啊,朝中的御史身負監督和彈劾官員的職責,本就有風聞言事的權力,您不能因為查無實據就要處罰他們,長此以往,誰還敢在您面前說真話?您身處深宮,又從何處得知外面的消息呢?」
李隆基感慨萬分,他十分欣賞張嘉貞為帝國前途考慮的主人翁精神,因此說道:「張愛卿,朕以後一定要任命你為宰相!」
按照一般的套路,臣子肯定會謙虛一番,然後感謝皇帝的恩德。
然而,張嘉貞卻表現得憂心忡忡。
李隆基:「愛卿,你為何如此沉重?」
張嘉貞:「貞觀時期,馬周深得太宗皇帝的欣賞,年紀輕輕就出任宰相,可惜47歲就去世。如果太宗皇帝再晚一點起用,恐怕就用不上馬周了。如果陛下想要重用臣,希望能夠儘早,否則再過幾年,臣就要告老還鄉了!」
此言一出,李隆基的下巴都快驚掉了。
彼時,宋璟剛剛擔任宰相,李隆基不可能起用張嘉貞,因此委婉地拒絕道:「你先回并州吧,時機到了,朕自然會召見你!」
開元八年(720),宋璟下台的前夕,李隆基開始物色新的宰相人選。
源乾曜身為京兆尹,又擔任過宰相,李隆基記憶十分深刻,因此毫不猶豫地將他任命為宰相。然而,當他想要起用張嘉貞的時候,卻死活想不起名字來。
李隆基對身邊的宦官說道:「去把外廷值班的官員叫進來!」
當天值班的人是中書侍郎韋抗,接到皇帝的命令,韋抗立馬趕到宮中,李隆基問道:「韋愛卿,朕依稀記得有個賢良大臣,他在北方擔任要職,姓張,是復名,很有風度和操守,你幫朕好好想想!」
韋抗思考了一番,回答道:「莫非是張丘齊?」
這名字聽起來很耳熟啊,會不會是他呢?
李隆基:「出去擬旨,讓張丘齊來長安面聖!」
到了半夜,李隆基趴在桌案前批閱奏摺,碰巧看到一份精彩絕倫的奏疏,就著燈光看了看署名:天兵軍節度使張嘉貞!李隆基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要找的人並不是張丘齊,而是張嘉貞。
開元八年(720)正月二十八日,張嘉貞升任宰相。數月之後,李隆基任命他為中書令、銀青光祿大夫,官職甚至超過了前任宋璟。
看得出來,李隆基確實對張嘉貞寄予了厚望。按照李隆基的設想,張嘉貞能力超群,很有想法,適合擔任首席宰相,而源乾曜無論從品德還是性格方面,都是副手的不二人選,這樣的組合,一定可以給他帶來驚喜。
很遺憾,李隆基看錯了人。
張嘉貞的優點是有能力,缺點是能力太強悍。他長期在地方任職,養成了說一不二的習慣,到了京城後開始變得水土不服。為相期間,張嘉貞搞起了一言堂,絲毫不尊重同事們的意見,還大肆提拔自己的親信,行事放蕩不羈,得罪了不少同僚。甚至有人在李隆基面前告起了他的黑狀。
古往今來,京城就是龍虎盤踞、勢力縱橫的地方,你得罪了一個人,就是得罪了一個派系,誰都沒能力在京城隨心所欲。想想看,張嘉貞不得人心,如何能夠領導群臣,如何能夠干出業績?
李隆基後悔嗎?答案多半是肯定的。
然而,張嘉貞是他提拔起來的,如果因為這點小事就罷免他的相職,張嘉貞難堪不說,朝臣們恐怕會議論紛紛,暗地裡嘲笑他不會用人吧!不過,李隆基算是明白了,僅憑張嘉貞一人,無法幫他實現宏圖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