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將血淚寄山河

2024-10-08 17:15:57 作者: 林希美

  人生在世,有一件事可做,有一杯茶可飲,有一卷書可讀,當應知足。雖不見得有知音,也不見得能享盡富貴榮華,但是青菜豆腐保平安,那一粥一飯才是最為真實的生活。過盡千帆,洗盡鉛華,才能品出斜暉脈脈水悠悠,讀懂千金散盡還復來。無論散,或是得,其實都是得到。李清照散盡「書畫文物」,終於懂得凡事有它自己的命運,得到了一份內心的安寧。

  李清照一路走來,經歷了太多,歲月磨去了她的稜角,摧殘了她的身體,帶給她太多悲哀與離愁。她自大病後,身體大不如前,對於文物的保護,更是力不從心。她在《金石錄·後序》中寫道:「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

  她認為,是她生來命薄,不足以有福報享受古董書畫。也或者是,明誠在天有靈,過於愛惜這些文物,不肯使它們留在人間。為什麼收藏竟這樣艱難,而失去它們卻如此容易?可是,許多事不就是如此嗎?所以,她在結尾處又說:「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矣!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三十四年來,她為了文物患得患失,憂心忡忡,實在付出太多心血。可人生本就如此,有得必有無,有聚必有散,太正常不過的道理。有些道理十分簡單,執行起來卻很困難。三十四年間,李清照不是不懂聚散無常的道理,可直到她年過半百,才學會了坦然面對。

  她變了。她不再整日悲戚傷感,而是開始了整理金石碑刻的工作。她形單影隻,獨善其身,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做著學問。當然,她也十分關心政治時局,對故鄉依舊思念不已。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五月,朝廷派遣樞密院事、吏部侍郎韓肖胄,試工部尚書胡松年前往金國,去探望俘虜在金的宋徽宗和宋欽宗。韓肖胄的曾祖父韓琦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為宰相,祖父韓忠彥在宋哲宗、宋徽宗期間任宰相。李清照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得到他們的舉薦和提攜。這次前往金國,是當時的大事,李清照自認家門衰微,不能去拜見他們,但她對此事十分關心。於是,為韓、胡兩位使者提筆寫下了《上樞密韓肖胄詩》,一表她對南宋的期望和鍾愛之心:

  三年夏六月,天子視朝久。凝旒望南雲,垂衣思北狩。如聞帝若曰,岳牧與群後。賢寧無半千,運已遇陽九。勿勒燕然銘,勿種金城柳。豈無純孝臣,識此霜露悲。何必羹舍肉,便可車載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塵泥。誰當可將命,幣厚辭益卑。四岳僉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嘉祐與建中,為政有皋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儀。夷狄已破膽,將命公所宜。公拜手稽手,受命白玉墀。曰臣敢辭難,此亦何等時!家人安足謀,妻子不必辭。願奉天地靈,願奉宗廟威。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單于定稽顙,侍子當來迎。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請纓。或取犬馬血,與結天日盟。胡公清德人所難,謀同德協心志安。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不道易水寒。皇天久陰后土濕,雨勢未迴風勢急。車聲轔轔馬蕭蕭,壯士懦夫俱感泣。閭閻嫠婦亦何如,瀝血投書干記室。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衷甲昔時聞楚幕,乘城前日記平涼。葵丘踐土非荒城,勿輕談士棄儒生。露布詞成馬猶倚,崤函關出雞未鳴。巧匠何曾棄樗櫟,芻蕘之言或有益。不乞隋珠與和璧,只乞鄉關新信息。靈光雖在應蕭條,草中翁仲今何若。遺氓豈尚種桑麻,殘虜如聞保城郭。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人比數。當時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成雨。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在這首詩前,李清照還做了小序,她寫道: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紹興癸丑五月,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使虜,通兩宮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落,見此大號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詩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以待采詩者雲。

  李清照家道中落,身份寒微,不能親自去送行。她身體雖抱恙,但聽到他們出使金國的消息,十分振奮,所以寫下了兩首詩為他們送行。

  這首雜言古體詩,長達八十句,上半首是五言,下半首是七言。上半首主要突出韓肖胄在朝中的地位,稱他出使金國,將個人家庭安危置之度外,堪為朝廷榜樣。對於他出使金國的事,他的母親認為,韓家世代受國恩惠,現在朝廷有命,自要勇敢前行,不能顧及妻兒老小。宋高宗聽說此事,專門下旨封韓家老太太為榮國太夫人。李清照在詩中說,韓肖胄言行一致,是言行道德高尚者。

  詩中第二部分主要稱讚胡松年的品德與才幹。國家危難之際,大臣們搖擺不定,使者們擔此重任,一路上車聲轔轔馬蕭蕭,他們不畏艱險,不懼生死,真是令人感動得落淚。大宋與金國,本就是仇敵,稍不注意便會引來殺身之禍,挑起宋、金兩國戰端。他們既要不卑不亢,又要維護大宋尊嚴,可以說此番前去,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大義凜然,抱定必死決心的獻身精神。

  除了稱頌,李清照還囑託他們,要提高警惕,不能粗心大意,與金國人談判時,不能只聽信君臣的話,還要看看百姓們,聽聽他們的意見。朝廷的事,也是百姓的事,人才要用,要用其所長,好為國家出力。

  最後,李清照說:「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她最關心的還是自來家鄉的消息,這消息比珠璧還要珍貴。為了收復失地,她寧願犧牲自己,願將滿腔熱血灑在齊魯大地。

  沒有國,哪有家。這些年來,李清照因為國不安寧,吃了太多苦。這個國家,遍地狼煙,早已失了民心。這時,有人能擔此重任,為國犧牲個人利益,她自要讚嘆。她之前一心憂國,如今只想捨身報國。

  只恨,她身為女子,不能擔此重任。那麼,就將時光落於金石碑刻,也是一種奉獻。這世界,不僅需要馬上定乾坤,還需要留給後人歷史的印記。那書,那畫,那碑刻,那古董,後人只有仔細研究過,才能知道完整的歷史。

  她老了,開始自稱老婦了。不知,她的聲音是否也變得緩慢,滄桑低沉。她只要開口,便像是要說一段久遠的故事。有多久遠?其實也不遠,就從「倚門回首嗅青梅」開始吧。唉,真是老了,忘記了最初的相遇,是在相國寺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