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看見情緒價值:接住Ta的情緒,捧住Ta的心> 理想化是自戀者操控他人的工具

理想化是自戀者操控他人的工具

2024-10-08 17:07:24 作者: 蘇菲雅 姚彥宇

  「理想化」這個詞,我們平常會用來形容那些對現實有過高期待的人,而在精神分析中,它是指一種自騙性防禦機制(1),指人為了防禦現實問題帶給自己的挫敗感,對他人進行抽象美化,再通過跟這個人建立起模糊界限的關係以自我認可,從而緩解內在自我否定帶來的壓力。

  像小時候跟小夥伴比成績比不過時,我們就會開始比父母的工作收入,這就是個啟用理想化防禦的過程。成績比小夥伴差,這是一個會帶來挫敗感且暫時無法改變的現實問題,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種感覺就是挫敗感,於是我們會把跟自己關係親密的父母進行理想化,以超越對方的父母,從而緩解這種挫敗感。潛台詞就是「我雖然不如你,但我有個比你厲害的爸爸/媽媽」,於是自己就舒服了。

  如上例,小正之所以總是對男朋友有過高的期望,就是由於理想化的防禦機制。小正覺得自己皮膚差、身材差、聲音難聽、脾氣大,會經常由於自身條件不夠完美而有挫敗感,並因此覺得別人不重視自己,所以經常悶悶不樂。

  跟男朋友談戀愛後,她就經常通過各種經過加工的故事,跟身邊的人吹噓自己的男朋友。男朋友是私企派駐到國家機關的,小正就跟身邊人說男朋友是公務員,而且是副局級;男朋友的父母在北京租房打工,小正就跟身邊人說男朋友父母定居北京,還有北京戶口;男朋友出差坐飛機,順便從機場給小正買了瓶香水,小正就跟身邊的人說男朋友公費進修,回來時順便給她帶了外國的香水。只有在身邊人對她的附和跟羨慕嫉妒聲中,她才能稍稍緩解對「現實存在不如意」的挫敗感。

  本來這事跟小正男朋友沒什麼關係,但小正在別人面前一遍又一遍地理想化男朋友後,再看到真實的男朋友,她的注意力就總會放在男朋友表現得不夠理想的地方,進而產生「男朋友不應該是現實中這個樣子,要是找個真跟我說的一樣的男朋友該有多好」的想法。於是時間長了,小正對男朋友的期望越來越高,要求也越來越多。但凡男朋友沒有達到她的期望,她就會有股恨鐵不成鋼的憤怒,覺得自己已經降低標準跟他在一起了,可他絲毫不懂得感恩。

  她這股恨鐵不成鋼的情緒是如此強烈且真實,以至於她幾乎不會質疑自己的高要求是否合理。反而是身邊的人,包括她男朋友,都會被她的這股強烈的情緒所裹挾,為了緩和她的情緒而被迫受她操控。

  習慣用理想化防禦機制緩解挫敗感的人,是把解決自己問題的責任,轉嫁到了伴侶身上。外界的認可和自己的自欺欺人,對於緩解挫敗感只能起一時的作用,而且外界的認可也是不穩定、不可控的,所以期望外部力量來解決自己的內部問題,自然是緣木求魚,總是會失敗。

  防禦機制是我們緩解內心衝突、保持狀態穩定的必備本能。但過於原始的防禦機制,往往會讓我們扭曲對外界的認知。儘管理想化的防禦機制確實能夠防禦我們的挫敗感,但理想化投射失敗後,我們會由於被迫直面自己生活的不如意,而攻擊被理想化的人,導致人際關係緊張。

  比如,上例中的男朋友,他沒能按小正想像中那樣時時關注她、事事重視她,小正就會憤懣地責怪男朋友不夠體貼;比如,現實中我們會認為,比我們有權勢、有知識的人應該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解決更多問題,如果他們做得不夠好,便會有很多人群起而攻之;比如,很多追星的粉絲,由於偶像沒按自己的期望行事而轉變成痛恨偶像的「黑粉」。

  習慣用理想化防禦挫敗感的人,久了會變得憤世嫉俗,對身邊的所有人、事、物都不滿意,覺得自己現實中的不如意都是別人的錯,但自己又無力改變,負能量滿滿。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