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看見情緒價值:接住Ta的情緒,捧住Ta的心> 角色排序要求高:愛我就應該把我放在第一位!

角色排序要求高:愛我就應該把我放在第一位!

2024-10-08 17:06:14 作者: 蘇菲雅 姚彥宇

  周末,小不跟男朋友依偎在沙發上時,聊起了未來的共同規劃。小不來自南方,是家裡的獨生女,到了北方工作後經常流鼻血,飲食上也不習慣,她希望在大城市打拼幾年後,跟男朋友一起回南方買房、結婚、生活。她覺得將來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日子會過得比較安心、舒服。小不的男朋友是北方人,也是獨生子,而且男朋友的父母還是老來得子,男朋友剛工作時其父母都已退休,所以他希望以後離家近點兒,好盡孝照顧父母,所以他提出在北方買房,等小不的父母年紀大了,就把他們接到北方來照顧。

  男朋友剛說完自己的想法,小不就紅著眼眶開始抽泣。男朋友被嚇到了,忙問她為什麼哭。小不哽咽了很久說:「你規劃未來時,放在第一位的是你父母而不是我,這說明你根本不愛我,愛我就應該把我放在第一位!」

  男朋友解釋:「那我當然得考慮我父母的感受呀,總不能他們辛苦把我養大,我卻一走了之不管他們吧?」

  小不繼續哽咽:「那以後跟你父母一起生活,他們跟我有矛盾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要求我遷就他們?!你說!」

  男朋友頓時覺得很無語。

  希望伴侶事事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幾乎是每個女生的願望,畢竟每個女生小時候都做過公主夢。

  但在現實中,這個願望卻總會落空。如上例中,小不期望男朋友規劃未來時,能把她的感受和想法放在首位,但男朋友首先考慮的卻是自己的父母。

  類似的例子現實中還有很多。比如,下班後女生期望伴侶陪自己,可伴侶不是打遊戲,就是約朋友喝酒;女生期望伴侶周末陪自己逛街,可伴侶為了業績和加班補貼跑去公司加班;女生期望伴侶遠離一切異性,可伴侶卻一直跟某幾個異性好友保持來往。總是會有很多瞬間,讓我們覺得「我對他來說似乎並不是最重要的人」。

  那我們到底是應該想辦法讓伴侶更重視自己,還是應該放下對「一定要被他放在第一位」這件事的執著呢?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答案自然是後者。原因很簡單,對方有自己的人生規劃,不可能因為跟你戀愛或結婚,就放棄或顛覆他原有的人生。

  很多人會有種錯覺:兩個人相愛之後,生活中的一切都會為這段感情讓步,親朋好友甚至工作都會自動成為這段感情的陪襯並提供助力。兩個人從此可以像雙星系統一樣,一直只圍著對方轉。

  現實情況卻往往相反,每段社會關係對我們的角色期待,都在搶占我們有限的時間、注意力和意志力,因此會阻礙我們的感情發展。

  「朋友」的角色期待我們信賴對方、幫助對方、經常聯繫;

  「同事」的角色期待我們配合工作、維持和諧;

  「職員」的角色期待我們準時上下班、完成KPI、做好職業規劃;

  「兒子/女兒」的角色期待我們關心、陪伴、孝順、照顧父母;

  「戀人」的角色期待我們關心對方感受、親近對方、忠於對方;

  「丈夫/妻子」的角色在「戀人」角色的基礎上,還期待我們主動為伴侶分擔現實壓力和風險、融入對方的生活;

  「父親/母親」的角色期待我們關心子女、照顧子女、保護子女、教育子女。

  每一段社會關係的另一端,都是一個對我們有所期待的主體,為了迎合對方的期待,我們就需要消耗一部分時間、注意力和意志力這些心理資本去扮演特定的角色。這也是我們都會覺得小時候最快樂而越長大越累的原因。年齡越大,社會關係越豐富,承擔的角色越多,外界對我們的期待就越複雜,我們的時間、注意力和意志力也就越不堪重負,自然覺得累。

  為了確保自己有限的精力可以滿足社會關係對我們的期待,我們每個人都會無意識地按照自己認為的重要程度,給這些角色排先後順序,用以指導精力分配和在不同角色之間有衝突時幫助我們做出取捨。這種對角色優先性的排序,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

  人生觀背後是人生的意義,具有相對穩定性,期望你的出現可以立馬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是不現實的。

  比如上面小不的例子,在兩個人探討未來的時候,她完全無法理解,自己才是跟男朋友過後半輩子的人,為什麼他放在第一位的是他父母而不是自己。

  這裡以一個我接手的諮詢為例,帶大家看一下男生視野可能看到的東西。

  有個女生找我做諮詢,遇到的問題跟小不的情況類似。規劃未來時男朋友堅持要去他父母所在的城市工作和買房,就算女朋友拿分手威脅也堅決不動搖,兩人已經因此鬧了幾次分手。

  她男朋友為什麼如此堅持呢?因為在遇到她之前,他的人生觀里排序第一的角色就是「兒子」,其次是「職員」。他的人生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過上舒服且被親戚們羨慕的生活;其次則是努力工作,出人頭地。

  有這樣三件事,錨定了他這兩個人生意義。

  第一件事,讀小學和初中時,父母為了讓他在重點學校上學,勒緊褲腰帶硬擠在只有四十平方米,而且離工作地點較遠的學區房裡生活,每天上下班往返要一個多小時。

  第二件事,他初中時性格叛逆、要面子,在學校跟同學打了架,就是不道歉。學校要勸退他,平常臉皮特薄的父母跑了很多趟學校和校領導家裡,賠笑臉、求情、做保證,他才得以繼續讀書。

  第三件事,上大學時有一次他臨時決定回家,想給父母一個驚喜,結果進門後發現父母正在吃飯,飯桌上只有兩碗粥、一盤炒生菜和一碟鹹菜,跟他寒暑假在家裡天天吃的四菜一湯簡直是天壤之別,冰箱裡也幾乎是空的。聽父母訕笑著說「怎麼回來也沒說一聲,我們最近胃口不好吃得少,這菜可不夠你吃,等我出去買……」時,他一個一米八的大男孩當場就哭了。可就是這樣的家庭條件,父母卻讓他讀了縣城裡最好的小學、市里最好的初中和高中,高中還上了兩年補習班,他讀完本科父母還供他讀了研究生。

  對於有這些經歷的他來說,努力工作、出人頭地、讓父母的付出有回報,同時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可以鬆口氣享受生活,自然是他當下毋庸置疑的人生意義。

  此時,遇到一個彼此有好感的女生,他確實會減少陪父母的時間和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從而扮演好「男朋友」的角色,但也僅限於此。「男朋友」這個角色跟「職員」角色發生衝突時,他或許會妥協;但「男朋友」的角色和「兒子」的角色發生衝突時,他是不可能妥協的,這會推翻他的人生意義。

  很多女生都會有這樣的不合理願望,比如,因為男生的孝順而選擇跟他在一起,但在一起之後又要求他把自己放在比他父母更重要的位置上。又比如,女生是因為男生工作上進積極而選擇跟他在一起,但在一起之後又要求他放下工作多陪自己。

  如果你期望一個男生跟你戀愛後就推翻自己原有的人生意義和對角色的排序,那你是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退一步講,假如他真的能做到因為你而改變原有的人生意義和人生觀,那你敢跟他建立長期關係嗎?面對一個如此善變的人,難道你就不怕哪天他遇到了一個「更重要」的人,然後你也被突然「翻篇」成為過去式?如果一個男生可以隨意放棄把自己養大的父母,那你覺得你得犧牲多少才可能讓他對你死心塌地?

  婚姻的作用是繁衍、分擔生活成本和分攤人生風險,選擇一個有責任感的伴侶,他才不會在完成繁衍後,面對沉重且繁雜的生活成本和高昂的風險就棄你而去。擁有相對穩定且符合社會期望的人生觀,就是「角色勝任」,是一個人有責任感的體現。反之,那種為了「愛情」,不顧世俗評價,幾乎放棄了其他角色的人,往往會在你遇到人生危機或年老色衰時離你而去,或在面對誘惑時就拍拍屁股重新追求他的「真愛」去了。你以為這種人愛的是你,事實上他愛的只是這種為愛犧牲的自我感動、自我陶醉的感覺,他愛的是他自己。

  選擇人生觀相對穩定的伴侶,尊重他原有的人生觀,放棄讓對方為了你而改變人生觀的願望,變「改造」伴侶的人生為「融入」伴侶的人生,你的感情就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衝突。

  希望伴侶降低某個角色的重要性,你需要做的不是下命令,而是了解對伴侶來說這個角色背後的社會關係有什麼價值,並嘗試提供這種價值。

  在對待異性好友的問題上,很多女生都會對伴侶的異性好友特別警惕,恨不得確定關係後就把對方手機里那些異性朋友全部刪掉,這同樣也是過度干涉對方人生的行為。

  我就接過這樣一個諮詢。前來諮詢的女生知道自己男朋友有個已經認識了五年但沒見過面的女網友後,要求男朋友把那個女網友的聯繫方式刪掉。男朋友有點兒不樂意,女生就生氣了,覺得他是在給自己留後路,是在「養魚」。為了緩解女生的情緒,男朋友不情不願地把那個女網友刪了,但隨後對女生的態度也變冷淡了。女生認為,男朋友的態度變化這麼明顯,恰恰說明他重視、喜歡那個女網友,所以更加生氣。兩個人心裡都窩著火,進入半冷戰狀態。

  那麼,我們從男生的視角看一看。

  那個女網友是他在網上玩遊戲認識的,一開始因為玩得來,所以加了好友,偶爾一起約著玩遊戲。後來雖然兩個人都不玩遊戲了,但因為聊得來,就會時不時地聊天,更新下彼此的近況。由於兩個人的生活完全沒有交集,影響不了彼此的實際生活,所以兩個人反而成了交心的朋友。女網友和男朋友吵架或失戀傷心時,男生會幫她分析問題,開導她;男生和女朋友吵架或對未來、工作感到迷茫時,女網友也會教他怎麼跟女朋友溝通,並給他信心。兩人雖然沒見過面,但看過彼此的照片,都覺得對對方沒感覺,所以就一直保持這種網絡朋友關係。

  男生在女朋友的壓力下把女網友刪了後,心裡覺得很對不起女網友,想到她發現自己被刪後的不解和傷心,就覺得特別愧疚。同時,他也因女朋友對他的不尊重和強硬感到生氣。按以往的習慣,他遇到這種感情煩惱都會找女網友聊天並尋求建議,現在女網友被刪了,他連情緒出口都沒有了。想到以後可能都得壓抑自己的情緒,他就開始後悔談這段戀愛,對女朋友的態度也冷淡了。

  可能很多女生聽完男生和女網友的經歷後,會更想把她刪掉。因為她對男朋友來說實在太重要了,重要得讓人嫉妒。但我們其實不得不接受一點:在你出現之前,你伴侶的人生里很可能有其他女生,遠比現在的你更重要。

  沒辦法,因為伴侶並不是老天爺專為你製造的工具人,他有自己的自我意識,會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構建他的社會關係網絡。他不可能單身二三十年對任何異性都敬而遠之,然後一遇到你又愛得死去活來。勢必會有其他女生在你出現之前就參與了他的人生,扮演了有一定分量的角色。如果你期望自己的出現能讓他立馬抹掉其他女生的「戲份兒」,同樣是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

  但好消息是,儘管現在你的重要程度還不夠高,但你未來可能變成遠比他人生中其他女生更重要的人,因為對他來說有一定分量的女生,就是來告訴你方法的人。你可以通過了解他為什麼離開前任,從而知道跟他相處時有哪些雷區不能碰。可以通過了解他為什麼跟一些異性保持朋友關係,知道他在關係里有哪些情感訴求需要被滿足,以及哪些異性特質對他來說是有魅力的。

  如上例,女網友對男生來說,可以滿足他處理感情矛盾的訴求、被傾聽的訴求、緩解迷茫和焦慮的訴求。因此,如果這個女生希望他把寄托在女網友身上的訴求放到自己身上,那就需要學會扮演「情感導師」「人生導師」的角色,通過滿足男生的這些情感訴求讓他更加重視自己,而不是在自己沒能滿足男生這些訴求的情況下,斬斷他的社會關係。

  同樣,如果期望伴侶少玩遊戲,那自己就多帶給伴侶輕鬆快樂和成就感;期望伴侶不出去喝酒,那自己就盡力緩解伴侶的壓力;期望伴侶不整天忙工作而多陪自己,那就多賺錢或在工作上幫助伴侶,讓他不用投入那麼多精力在工作上。

  希望自己對伴侶足夠重要,那你需要做的不是強硬地摧毀他原有的生活,刪除他生活中原有的其他關係,而是對他原有的生活保持好奇,了解他重視的那些關係存在的意義,透過關係去思考並滿足他的訴求。你越能夠滿足他的訴求,他越離不開你,你才能越重要。

  但就算你擁有滿足伴侶大部分訴求的能力,你也需要意識到,自己不是永動機,沒辦法永遠做到圍著對方的訴求轉。所以你還是得接受,有時候需要允許他跟異性好友聊聊天、玩玩遊戲、出去喝酒,否則你早晚會被疲憊和不公平的感覺反噬而遷怒於對方。你可以降低他人生中其他角色的重要性,但你永遠不可能讓他的人生里只有「男朋友/丈夫」這個角色。

  需要注意的是,在處理異性好友這件事上,如果他重視的異性不是老朋友,而是只認識幾個月的「姐姐妹妹」,那你就需要謹慎觀望了。到底誰才是他的女朋友,還真不好說。又或者他重視的所謂「好朋友」,其實是他多年求而不得的「白月光」「硃砂痣」,並因此對你有所保留,那你就要考慮清楚,沒必要以備胎角色開始一段地獄級難度的感情。

  對方對「伴侶」角色的投入程度,取決於你對「伴侶」角色的投入跟對方預期之間的差距。

  每個人都會有對伴侶不滿的時候,就像有句話說的一樣:「再恩愛的夫妻,一生中都有100次想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

  女生對伴侶的不滿,一般集中在覺得伴侶不夠關注自己、不夠關心自己的感受、陪伴太少這三類事情上。但往往我們意識到自己有上面這些訴求的時候,已經對伴侶有所不滿。因此,我們提出這些訴求的時候總是帶著強烈的負面情緒,往往是通過下命令、發脾氣、刪除、拉黑等會傷害對方情感的方式提出訴求,自然對方的反饋也不盡如人意。

  想讓伴侶對自己更好、付出更多,不應該在對方「沒做好」的情況下才怨氣滿滿地採取行動,而應該在平時就多引導他付出,提高他付出的基礎水平。正所謂「求其上者得其中」,這樣就算他偶爾做得不盡如人意,也遠比他之前做得好。

  很多人在引導伴侶付出的時候,總以為是通過某些話術或技巧去引導對方,比如讚美、認可、正強化、間歇性強化等。這些技巧和思路不能說沒用,但並不是起關鍵作用的部分。一個人之所以會心甘情願地為你付出、對你好,關鍵是兩個因素,一個是他認可你的價值,另一個是你對他足夠好。

  要是他不認可你的價值,你們也不會在一起,所以關鍵的因素就剩下一個:對他足夠好。

  怎樣才算對他足夠好呢?那就是你扮演好自己的伴侶角色,好到超出對方的預期。

  前面我們說過伴侶角色的基本義務,「戀人」的角色期待我們關心對方感受、親近對方、忠於對方。「丈夫/妻子」的角色在「戀人」角色的基礎上,期待我們主動為伴侶分擔現實壓力和風險、融入對方的生活。

  關心對方的感受,要求你情緒穩定、溝通耐心、做事情為對方著想;親近對方,要求你接受跟對方有肢體上的親密互動,願意坦誠交心,分享彼此真實的想法;忠於對方,要求你心意專一,不能「養魚」「養備胎」「認乾哥哥乾弟弟」,感情有矛盾時不能動輒找「男閨密」,用「綠帽警告」逼男朋友妥協;主動分擔現實壓力和風險,要求你能做家務活兒、能照顧對方、做決策時有自己的主意或建議、信任對方的能力和人品;融入對方的生活,要求你不能公開跟對方的朋友鬧矛盾、跟對方的家人融洽相處、替他照顧他家人的感受、懂人情世故。

  你越是一個合格的女朋友或妻子,對方約束自己做合格的男朋友或丈夫的概率就越大。你只做好你該做的事,給對方自由,不去逼迫對方,對方反而會體驗到一種道德上的愧疚感而想主動付出,而且他也能從你的行為中學會正確的付出方式。在動力和認知上都幫助他付出,才是引導付出的正確思路。

  當然,有一部分男性看著你付出後,只會覺得理所當然,而不會有愧疚感。這是由於我們文化中的典型夫妻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因此,有部分男性現在依然會認為照顧家人、料理家務就應該是女性的責任,自然不會因為看到你付出而心有愧疚,甚至壓根兒忽略你的付出。針對這一類男性,我們除了扮演好伴侶角色外,還需要多做一項工作:強調自己的付出。

  強調自己的付出,不是像怨婦一樣跟對方反覆強調你的犧牲,而是狀態輕鬆地去向他邀功。比如,在他心情好的時候、其他人誇你對他好的時候、看到其他情侶或夫妻吵架的時候,對著他喜滋滋地來上這麼一句「你看,跟我在一起多幸福,×××(你做的對他好的事情,比如『你衣服隨處亂扔我不僅沒生氣,還總是屁顛屁顛地給你洗好、晾乾、熨平,你是上輩子做了多少好事才能娶到我呀』)」。沒有這些時機的話,那就向他轉述其他人對你們相處的正面評價,以強調你的付出。注意,狀態要保持輕鬆開朗,比如「我媽總說我對你特別好,伺候前伺候後,說話也輕聲細語的,特別尊重你,她跟我爸都吃醋了」。

  扮演好你的伴侶角色,適當刷存在感,提醒對方注意到你的付出,就能夠潛移默化地引導你的伴侶也認真扮演好他的角色。

  感情Tips

  暗示催婚

  上述引導伴侶增加付出的思路,同樣適用於女生「催婚」。很多女生都諮詢過我催婚問題。她們普遍二十七八歲,跟男朋友戀愛一兩年了,關係穩定,開始有年齡焦慮和生育焦慮,可她們的男朋友卻始終不提結婚這件事。她們想主動,但又覺得作為女生得矜持點,所以很糾結。這種情況下,我往往會建議她們先覺察一下自己,當下她們是否嘗試過扮演好妻子的角色,承擔對應的責任。如果她們已經扮演好妻子的角色,往往不用她們主動,她們伴侶身邊的其他人自然就會好奇地替她們開口。

  反之,如果有結婚的想法,但自己連女朋友的角色都沒有扮演好,而是在扮演「孩子」的角色,說「為什麼我在家裡不用做家務,跟他在一起就得做家務」,期望對方一直照顧自己、寵自己,那對方不想結婚也是正常的。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其他角色的升級,比如,在公司里你期望晉升管理層,那你就得在完成個人KPI的情況下,嘗試承擔管理層的責任,讓上級看到你有扮演「管理者」角色的能力。不能自己手頭的工作都做得磕磕絆絆,卻還想著升職。又比如,你希望伴侶同意生育計劃,那你就需要嘗試承擔父母角色的責任,讓伴侶看到,你在照顧好自己之外,還有餘力照顧他和其他人。而不能自己跟孩子一樣,連獨立自理的能力都沒有,卻還想增加一個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家庭成員。

  很多人生角色的獲取和升級,都是我們事實上已經承擔了一部分責任,關係的另一方才可能配合我們,賦予我們對應的角色。「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規劃共同未來

  規劃未來,是伴侶雙方暢想共建愛巢的浪漫過程。但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個感情雙方為了未來有足夠多交集而各自犧牲部分原有人生的過程,是「殺死」部分原來的自己的過程。如果彼此的重要性還沒達到值得自己犧牲的地步就規劃共同未來,往往就會變成雙方都只想保護自身利益,而爭相「殺死」對方人生的零和博弈。

  因此,不建議在感情基礎不紮實的情況下規划具體的未來,比如居住城市、彩禮嫁妝、父母贍養問題等。至少需要戀愛半年以上,感情穩定且無大矛盾,雙方足夠了解彼此後再討論這些現實問題,才不容易把感情規劃沒了。

  與之相反,為了雙方有共同未來,有些工作我們需要提前做,提前到還沒確定戀愛關係之前,這項工作是:跟父母協商,確定擇偶的基本條件。基本條件,是指可量化和可確定的條件,常見的有六項:籍貫要求(雙方同市、同省還是同國即可)、年齡(可以相差多大)、身高(區間)、收入水平、工作類型、婚史。儘量跟父母針對上述六項條件達成一致意見(且要跟你實際條件匹配),而且要按父母可適當讓步的程度將這些條件排先後順序。父母有什麼特殊要求具有一項否決權,比如不允許對方是外國人,或一項條件放寬權,如軍人可以無籍貫要求等,也都提前談好。以免造成你談了很長時間的戀愛快要結婚時,父母卻極力反對的麻煩局面。

  自我照料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需要扮演很多角色,在眾多角色中,有一個最特殊也最值得我們關注的角色,是「我」這個角色。扮演其他角色時,判斷合格與否的依據,是我們是否符合關係中另一方的期望,而扮演「我」這個角色時,關係中沒有另一個主體,判斷合格與否的依據,是「我」的身體和感受是否舒服。

  「我」這個角色是其他所有角色的基礎,如果你天天不開心或身體不舒服,那無論你學了多少經營關係的技巧,你都用不出來。因為你本身是匱乏的,是需要別人來照料的。要想影響別人,就要有自我照料的意識,把自己照顧好了,才能照顧他人或照顧關係。越懂得愛自己的人,在感情中才越可能被愛。所以,你至少需要做到:

  ①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放下工作和關係,讓自己好好休息;

  ②找到至少兩種不依賴他人的、可以讓自己開心起來的方式;

  ③關係親近的人讓你不開心的時候,教會對方如何正確對待你。

  避免角色刻板

  很多來訪者都會跟我抱怨,一旦涉及與工作相關的內容,她們的伴侶就跟變了個人一樣,特別嚴肅、不近人情,很容易引發爭吵。比如,有的女生工作上受挫了找伴侶傾訴,結果對方一連指出她的好幾個工作錯誤,讓她心情更差,導致雙方大吵一架。比如,有的女生讓伴侶教自己開車,結果對方一直嚴厲地批評、強調她的操作失誤。開車沒學會,兩個人卻停在路邊吵了半小時。

  這些女生都覺得自己很委屈,不理解伴侶為什麼態度轉變這麼大。這背後其實就是雙方對角色的期望差異問題。

  平常小兩口在一起時,女生偶爾扮演下需要被哄、被寵的「小女孩」的角色,可以調劑感情,滿足自己被照顧的需求,也滿足伴侶保護、照顧別人的需求,對感情沒什麼負面影響。但在面對工作問題、生活問題時,問題導向的男性往往會默認我們此時不應該繼續扮演無憂無慮的「小女孩」角色,而應該扮演「職員」「司機」這些需要承擔責任、解決問題的角色。此時他們表達愛的方式,就是提醒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幫助我們扮演好角色。

  「職員」的角色對應的是公司的期待,我們需要以KPI為導向承擔工作責任。「司機」的角色對應的是公眾的期待,我們需要承擔遵守交通規則和行車安全的責任。如果在這些時候,我們依然刻板地扮演「小女孩」角色,就會導致雙方對當下應該扮演的角色有差異而起衝突。時間久了,還會導致伴侶因為要承擔的責任過重而考慮放棄關係。

  最好的伴侶關係,是以「朋友—朋友」的角色搭配為主,輔以「戀人—戀人」的激情和親密、「大人—孩子」的互相照顧、「合伙人—合伙人」的協作配合。不能自己刻板地只扮演「孩子」角色,卻強迫對方一直扮演成熟、冷靜、強大的「大人」角色。

  當然,如果你並不是期望伴侶來幫你解決現實問題,只是因為工作導致心情不好,需要他傾聽,或者是開車不熟練,只需要他在一旁壯膽,那你需要提前跟伴侶說清楚你的需求到底是什麼,好讓他知道怎樣配合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