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華為文化:華為人中的「焦大」
2024-10-08 16:36:12
作者: 唐島漁夫
除了華為慧通之外,類似的內部外包公司的機構還有一個——山東華為。
山東華為,也曾經是華為的全資子公司,性質和慧通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於,慧通外包的工作一般是平台支撐部門,而山東華為外包的則是工程以及售後服務部分。
「山東華為」這個名字很有欺騙性,很多人都對山東華為進行了顧名思義的理解。不過實際上,山東華為並不坐落在山東,而是包含落地到各個省會城市的本地服務機構的集合體。這就好像是當年落地在各個代表處的異地化的銷售兄弟們一樣,他們的關系統統掛在「上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這樣一個組織下面。實際上,遍布全國的華為銷售人員,恐怕連這個公司長得什麼樣都不知道。
在華為發展早期,華為的知名度在業界之外還普遍不高的情況下,很多路人經常這樣問我:「你們公司是上海的公司?」同樣的困擾,當然也出現在了山東華為兄弟們身上。
同慧通一樣,山東華為的招聘門檻低,工資水平也低;同慧通不一樣,山東華為的員工大部分是男生,這是由工作性質決定的。
華為員工與慧通員工同時出現,主要在華為總部基地。而「華為技術」與「山東華為」成對出現,則主要在華為全國的各個代表處。兩者之間,同樣有一些不可言說的心結。
首先,華為技術與山東華為同工而不同酬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山東華為早期招聘的員工,主要分布在各省地方代表處的基層,屬於本地化員工。比如,瀋陽代表處的山東華為人,主要在遼寧招聘,而昆明代表處的山東華為人,則主要在雲南招聘。但是與此同時,各省代表處的中高層則是來自華為技術的「空降派」。這些「空降派」領導,隸屬於全球技術服務部,即GTS部門。事實上,他們雖然稱呼完全不同,但是如果我們拋開管理崗和技術崗的差別,其工作內容其實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這樣的不平等,帶來了大量山東華為人員的流失。
不過,相對於華為總部基地的華為與慧通之間的異性相吸的那點小情愫,華為技術和山東華為在代表處層面的關係就沒有那麼溫和了。華為技術異地外派到地方代表處的,除了GTS領導人員之外,大部分是市場部的客戶經理或者產品經理。於是華為技術之於市場部,山東華為之於技服部,居然成了在地方代表處層面上完全割裂開的兩個陣營。這兩個陣營之間的暗自較勁,不僅體現在工作分工的不同上,甚至還延伸到了工作之外的生活圈子,乃至代表處層面的籃球、足球活動的組織上。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此外,早期外派的大量華為代表處市場部兄弟,很多都是剛剛畢業的青瓜蛋子,這些人的教育程度不缺,工作熱情不缺,但可能唯獨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於是,華為技術的年輕人,很多時候對山東華為同樣屬於年輕人群體的同事們有那麼一點小歧視。
尤其是,我們後文會講到的華為的工號文化,當年華為為山東華為員工預留了「9」開頭的工號欄位。這樣一來,單單通過工號,就給你打上了鮮明的「山東華為」標籤。此外,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華為人和山東華為人的工卡顏色也不同。華為的灰色卡帶是華為技術,代表白領;藍色卡帶是山東華為,代表藍領。
當然,這種人為造成的等級劃分,可能在代表處層面上還稍微有那麼一點不同之處。因為在代表處層面上,有大量華為的工程合作方,這些合作方本身也在從事關於華為的工程項目。而這些公司的員工,則往往視山東華為人為自己的甲方。這點小差別,也算是為當年的山東華為兄弟們找回了一點點在公司內部的小自尊吧。
當然,在代表處層面,華為技術與山東華為的一些矛盾,究其本質其實是本地化和異地化的差異造成的,而不僅僅是收入和地位所造成的。
眾所周知,山東華為人都是在省內招聘的本地人員,只是名義上嘯聚在「山東華為」這杆大旗麾下。所以,但凡是山東華為的兄弟,幾乎都是本地人。而我們也知道,嚴格執行異地化策略的華為技術,則幾乎清一色是外地人。這種分類方式,天生就帶著一點地域黑的節奏。一個經常看到的場面是,在本地運營商客戶的辦公室里,山東華為的員工可以同客戶講方言,華為技術的員工則都講普通話。如此這般下來,大家雖然同是中國人,但私下裡在省內的圈子卻截然不同。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種山東華為人同本地客戶的天然親近感,造成了對山東華為的各種內部審核更加嚴格。比如客戶招待費用,對於異地化員工相對寬鬆,而對於本省員工則要多加幾個心眼兒。這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是看破不可說破的一點潛規則。
不過說到底,山東華為算是特殊歷史時代的特殊產物。
華為高層在權衡設置山東華為的利弊之後,早在2007年就開始將山東華為的員工分批轉到華為技術。直到今天,除了從工號上判斷,你已經很難看到所謂山東華為和華為技術之間的差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