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負文化:精細化運營時代的前奏
2024-10-08 16:35:42
作者: 唐島漁夫
在本章之前文字的講述中,我們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早期華為領導幹部個人英雄比較多,粗放式發展還是主流。那麼到了AT會議,道德遵從辦公室等一系列措施出台之後,華為的發展已經明顯開始轉向,由粗放發展到了集約經營。
對於領導幹部的要求,也順勢進行了比較大的導向轉變。
關於這一點,我們簡單討論一下。
華為在2010年前後的時候,提出來一個「雙負代表處」的說法。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代表處經營一年下來,其利潤是負數,現金流是負數,那麼這個代表處的代表就要面對下課的命運。
如此一來,所有的之前很多年裡關於一個代表處代表人設的假定,似乎突然一下就都不成立了。原來最優秀的代表處依然必須完成銷售任務,這是作為一名代表處代表考評的下限。但是與之相對的,如果只懂完成銷售目標,而不能夠為代表處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那麼這名代表處代表一定是不合格的。這是對代表處代表要求的上限。
所以,工作了這麼多年,代表處代表們突然發現,原來代表們已經不是超級SALES了。華為對代表處代表們的要求,已經是從代表本人一直到下面的系統部部長(系統部主管名稱開始叫主任,後來改叫部長),再到下面的系統部客戶經理,都必須熟悉財務三張表,都必須明白一個銷售組織存在的意義是能夠為該組織盈利的,並且時刻想著怎樣才能活下去。
由超級SALES化身經營者,這就是對新時代代表們的要求。
具體來講,對代表要求的下限,代表處利潤和現金流這兩項,至少要有一項是正的。如果經營者忙活了一年,結果到年底一看兩個指標雙雙為負,這樣就要面臨被掛紅燈通報批評的危險,而且還必須向全球片聯做出解釋。最為嚴厲的懲罰,可能就是這位代表處代表就地下課,以此作為對新時代代表處代表們的警示。
利潤和現金流雙正,最差不能雙負,這樣的話,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
實際上,很多財務指標是相互關聯的,甚至是互相掣肘的。就拿利潤來說,利潤最簡單的算法是給代表處按照子公司的運營模式建模,所有財務指標單獨拆分,最極端的時候,甚至每個代表處的系統部也都可以作為一個經營單元(Business Unit)進行財務指標的單獨剝離核算。如此拆分之後,利潤就是BU的收入減掉成本。比如原則上講,要想使利潤指標無限拉高,就必須拼命增加收入。
但是如果無限拉升收入指標,那問題又來了。對於財務指標來講,收入越高同時也意味著應收帳款越多,應收帳款的居高不下,最後就會影響一個經營組織單元的現金流指標。
所以,財務三張表以及雙負代表處這兩個說法,就把代表處代表們的緊箍咒箍得死死地。要想不被秋後算帳,就必須學會迅速轉身,來適應新時代華為對於代表們的經營素質要求。
換個角度,精細化運營時代的全面到來使代表們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看上去綜合要求漸次提升,實際上單兵作戰能力卻被組織有意地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