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2> 不苛責自己,孩子不需要完美媽媽

不苛責自己,孩子不需要完美媽媽

2024-10-08 14:42:48 作者: 寧十一

  知乎上有個問題:身為媽媽,你在哪一瞬間對孩子心懷愧疚?

  點讚量最高的一個回答是:「沒有哪一刻,是無時無刻。」

  

  孩子不夠壯實,怪自己奶水不足;孩子生病住院,怪自己照顧不周;孩子見人不打招呼,怪自己教育不到位;孩子個子比同齡人低,怪自己做飯不好吃;孩子成績不好,怪自己沒輔導好……

  當了媽媽以後,每天提心弔膽,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拖了孩子的後腿。明明用盡全力,卻還是覺得自己的表現差強人意。我們不斷地優化提升自己,還是驅趕不走內心的愧疚感,甚至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自從女兒出生後,周雯就像變了個人。她整天研究育兒書,照著書精確地計算女兒的餵養步驟。一頓吃少了,晚上睡覺醒的次數多了,大便的顏色異常了……稍微和書上有不一致的,她就焦慮得上火。

  女兒慢慢大一點,她擔心買的輔食不健康,就自己親力親為研究各種營養搭配,照著食譜一步一步做。經常是孩子睡了她也不休息一會兒,而是去廚房搗鼓。以前連飯都不會做的她,不僅學習了各種菜式,還開始學習烘焙。

  女兒到了入園期,她又一頭扎進各種媽媽群,學習選擇幼兒園的標準,什麼時候上什麼課外班,如何避免孩子在幼兒園受到傷害,如何降低孩子的分離焦慮……

  有了女兒之後,家裡開銷漸長,看別人工作帶娃兩不誤,她也琢磨著做起微商,在朋友圈賣面膜、口紅。

  她也要求自己即便是帶娃,也不能放棄學習。為了給女兒做個努力向上的榜樣,她報了很多網課提升自己,一邊陪娃一邊上課。

  表面上,她是一個全能型媽媽,不僅娃帶得好,自己的生活也很精緻。但其實,她內心早已疲憊不堪,缺覺、缺理解、缺錢,但日子還得繼續,她絕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不完美,只好硬撐著。

  邱吉爾說:完美主義讓人癱瘓。你也是第一次當媽媽,你已經非常非常努力了,不要再責備自己了,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媽媽,你得放下這樣的執念。

  一個人構建的外部人際關係,同時也是他內在關係模式的展現。所以,當一個人對自己太挑剔,也就很難做到寬以待人,而是更容易挑剔別人。當完美媽媽對自己要求嚴格,也會嚴苛地要求孩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嚴格要求自己,就是想讓孩子明白:我有資格指責你!她也會在內心裡把這種行為美化為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而不認為是對孩子的苛責。

  另外,當孩子出現問題,一部分完美媽媽會自責,把責任都攬在自己頭上。還有一部分媽媽會推脫責任,認為自己已經盡力了,自己不需要負任何責任。這是兩種極端,都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認為,成為一個好媽媽的過程,大概是從「完美媽媽」轉變為「剛剛好媽媽」的過程。什麼是「剛剛好媽媽」?在孩子的嬰兒時期完全適應孩子的需求,隨著孩子長大開始越來越少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並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坦然面對和接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即逐漸放下孩子,接納自己,這是做一個「剛剛好媽媽」的核心。

  當媽媽能接納自己,原諒自己,就能放鬆地與孩子相處。一個總是興致勃勃享受自己生活的媽媽,一定比一個整天唉聲嘆氣、焦慮不堪的媽媽帶給孩子更積極的影響。

  李林的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在孩子剛剛兩個多月的時候,她就和孩子分開了兩周。當她聽育兒專家說嬰幼兒不可以和母親長期分離後,就陷入了恐慌和自責。

  後來和另一個媽媽聊天,對方聽了她的苦惱,哈哈一笑說:「誰規定當媽的就不能有缺點了?比如我做飯不好吃,但我熱愛運動,我會帶他體驗運動的快樂。運動餓了,吃嘛嘛香,不挑食,不是挺好的?」

  李林恍然,她開始審視自己,自己雖然不能每天都陪在孩子身邊,看起來不夠盡職盡責,但自己是個見多識廣的媽媽,能帶給孩子更多見聞,包括自己對工作的熱愛,這不也能開闊孩子視野,並帶給孩子更多正面影響嗎?

  她在給孩子的成長日記中寫道:「親愛的,每一個人都有缺點,媽媽也不是完美的,所以我就自作主張原諒我自己了。」

  是的,原諒自己,媽媽也不是超人,不能面面俱到做到最好,做到「剛剛好」就已經很棒了。《你是孩子的光》的作者張小桃在書中寫道,自己在開始做媽媽的那幾年,也曾立志要做100分的「完美媽媽」,最後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後來,她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問過孩子,他要的「完美媽媽」是什麼樣。也許他從不想要什麼「完美媽媽」,而是媽媽能陪他就夠了。於是,張小桃給了我們另一個答案:不用去做世俗意義上的「完美媽媽」,只要活出自己想要的美好,就能成為孩子的光,就是孩子心中的完美媽媽。

  一段好的關係,是舒服、自然、可以做自己的關係。友情、愛情如此,親子關係也是如此。凡事不要太用力,養孩子也不用太用力。不挑剔自己,不苛責自己,有勇氣做不完美媽媽,讓心情得到放鬆,比什麼都重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