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的失敗及其原因

2024-10-08 14:28:33 作者: (英)約翰·馬里奧特 格蘭特·羅伯遜

  俾斯麥以為這場文化鬥爭類似於1862年他與自由主義者的憲法鬥爭。他認為只要他足夠堅定,反對派定能瓦解。他當時說過一句名言:「我們不會去卡諾莎(1),肉體靈魂都不會去!」但他低估了對手的力量和決心。與1862年的知識分子鬥爭相比,這次與羅馬教會的鬥爭截然不同。波蘭的拉齊維烏家族實力強大,對德國皇后和皇室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個家族極力反對俾斯麥。皇帝眼睜睜看著德國分裂成兩個敵對的陣營,感到十分失望。許多新教徒憎恨和懼怕《五月法令》對世俗權力的極端主張,舊保守黨則另起爐灶,並指責俾斯麥背棄了基督教國家的原則。因為痛恨國家自由黨及其所作所為,很多本來追隨俾斯麥的人也投入了反對派的懷抱。最可怕的是頑固不化的羅馬天主教徒拒絕服從法律,還蔑視行政部門。結果在1876年,包括波森大主教萊多霍夫斯基、科隆大主教和特里爾主教在內的6位主教遭到監禁,1300個教區無法進行公開的禮拜活動。面對羅馬天主教徒的公開反抗,警察動用了最嚴厲的手段,法院也實行了最嚴厲的懲罰,但這些都沒有削弱教徒的反抗精神,他們還拒絕承認刑法的有效性。在帝國議會,德意志帝國最重要的議員溫特霍斯特率領中央黨人向帝國宰相發難。不管時機是否合適,他們都會不停攻擊和反對俾斯麥、他的部長,還有他們的措施。在1874年的大選中,神職人員的人數從63人增加到了91人,還有可能得到150萬選民的投票支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