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強勢,並沒有令孩子變優秀

2024-10-08 13:55:48 作者: 曉平

  很多父母將教育孩子的過程當成一場博弈,並要求自己永遠是贏的一方。而這場博弈影射到現實,就成了對孩子的強勢,對孩子有諸多的高要求。

  父母會對孩子強勢,通常來說有兩個原因:

  

  首先,父母本身是強勢的性格。父母在與人相處時,表現得很要強,那麼這股強勢會變成習慣,繼而會蔓延到與孩子的相處當中,沁入對孩子的教育當中。所以,平時很要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強勢。

  其次,父母希望孩子變得優秀。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優秀,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也因此對孩子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就會指責或訓斥孩子。其實,對孩子的高要求,對孩子的訓斥、指責都是強勢的表現。

  我們不妨自省一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是否總向他展露自己強勢的一面呢?那麼,在你的強勢之下,孩子有沒有變得很優秀?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並沒有因為你的強勢而變得優秀,不僅如此,他們甚至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小愛今年8歲,出生於藝術家庭。她的爸爸是一名畫家,媽媽是一名鋼琴老師。所以,在小愛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對她進行了藝術啟蒙,學習繪畫和鋼琴兩門藝術。如今已經過去幾年了,小愛學習得怎麼樣呢?答案是很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平庸。其中原因,與小愛父母的強勢息息相關。

  小愛是兩歲多接觸繪畫,在最初的時候,爸爸只教小愛色彩。爸爸對小愛非常嚴厲,每當小愛回答錯物體的顏色時,都會被要求反覆的認知。哪怕小愛表現得很不耐煩,甚至用哭來抗議時,都不管用。

  稍微大點的時候,爸爸開始培養小愛的審美,他會拿大量的畫冊讓小愛看。畫冊里的內容有人物素描,有山水畫或油畫。在初看的時候,小愛很好奇,也很感興趣,但隨著看得多了,她就覺得越發枯燥,並漸漸顯露出不耐煩。小愛跟爸爸說自己想要看動畫片,但爸爸每一次都拒絕,因為他覺得看動畫片不利於培養孩子較高的審美。然而,爸爸的強勢卻讓小愛打心底里抗拒畫畫,因此學了這麼久,還是表現平平。

  小愛是在3歲的時候接觸鋼琴的,在最初的時候,小愛很喜歡鋼琴,因為每次媽媽彈鋼琴的時候都很優雅,彈出來的曲子也很好聽。但在開始學習鋼琴後,她對鋼琴的感情發生了巨變。

  小愛的媽媽是個完美主義者,所以,她對小愛的要求極高。在教小愛音符的時候,她不允許小愛出錯,只要彈錯了一個音符,就會罰小愛再練習十分鐘。稍微大點的時候,媽媽占據了小愛很多的周末時光,在別的同學出去玩的時候,她只能待在家裡練習鋼琴。小愛向媽媽抗議過,但每次都被駁回來。

  漸漸地,小愛認為鋼琴是阻礙自己自由的最大敵人,並打心眼裡討厭彈鋼琴。當一個人對某樣東西產生了厭惡的情緒,又怎麼能學好呢!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小愛的爸爸媽媽是想小愛變得優秀,但在引導小愛變優秀的這條路上太過強勢,太過急功近利,最終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強勢,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那麼,具體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呢?

  首先,會令孩子缺乏安全感。一般來說,父母強勢的表現有命令、批評、指責、訓斥等方式,而這些強勢會令孩子產生恐懼感。從心理學上來說,當孩子長期處於恐懼之中,就會缺乏安全感,形成不好的性格。這會導致孩子長大後,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害怕被否定,不敢與人交往等等。

  其次,會令孩子自我懷疑。父母強勢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就是經常吼孩子,否定孩子。一旦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就會被父母用無情的話語駁回,批評得一無是處。當父母打擊得久了,否定得多了,孩子便會漸漸失去自信,變得膽小懦弱。

  再次,父母強勢會令孩子變得叛逆。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所處的環境令自己感到窒息壓抑時,會迫切地想要掙脫出這個環境。而父母的強勢對孩子來說,何嘗不是一個令人窒息、壓抑的環境呢?所以,當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時,他會迫切地想要脫離父母的掌控。尤其是受到青春期的影響,他們會在父母的面前表現得很叛逆,做出許多挑戰父母神經、底線的事兒。一旦父母處理不好,會令孩子的成長之路越發糟糕。

  最後,父母的強勢會令孩子與自己離心。強勢就像是一堵牆,能夠隔絕人與人。對孩子來說,父母的強勢是一睹厚重的牆,令他們感受不到父母對他們的愛意和親近,只會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冷漠和不尊重。長久以往,孩子便不會向父母敞開心扉,漸漸與父母離心。

  可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強勢並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反而會對孩子造成諸多不好的影響。

  教育孩子並不是一場博弈,並不需要高孩子一籌,也不需要令孩子低一籌。當你試著向孩子收斂強勢,試著用春風化雨的方式教育孩子,你會發現,你的收穫遠遠比強勢教育孩子的收穫要好很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