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戶外探索:戶外運動認知及基礎技能> 四、現場處理與常見風險應對

四、現場處理與常見風險應對

2024-10-05 16:00:43 作者: 錢俊偉 方翔

  當風險發展成險情或事故後,需要採取合理的措施儘快控制住局面。由領隊或權威人士統一指揮,首先注意照顧自己和全體人員,活動方便的應儘快遠離危險因素,避免再次發生事故;同時評估事故的嚴重程度,按照輕重緩急安排工作次序。

  如果有風險預案,則按照風險預案開始工作。如有發生人身損傷,則應儘早開始傷病救治工作。如果無法通過(或無法判斷能否通過)現場處理進行止損,則需要儘快呼叫救援,通知應急服務機構、活動組織方的負責人、有關管理部門。隨後需組織撤離事故現場,若有傷病患,則送至醫院。事故處理完畢後,考慮接下來的活動如何進行,是繼續還是中止,同時注意團隊人員的心理狀況並進行安撫。活動後要進行總結和反思,修改完善風險管理方案。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下面介紹一些常見風險的預防和應對策略。一些風險的發生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歸類時僅選擇其中一類。

  1.與環境相關

  高溫:應當減少或取消室外活動,轉移至室內進行活動,並準備應對中暑的藥物,提醒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低溫:要求提前準備保暖裝備,例如,衝鋒衣、抓絨衣、薄羽絨、衝鋒褲等,提前普及失溫的相關知識,實時關注隊員身體狀況。如果天氣過於惡劣,或伴有降水、大風等天氣,則需停留在室內,如果在高海拔處,則降低海拔。

  降雨:要求攜帶戶外雨衣,根據天氣情況調整衣物。要求攜帶乾燥的備用衣物以便及時更換,需要保持乾燥的物品應裝入防水袋。提前普及失溫相關知識,關注隊員身體狀態。若遇到降雨險情,應避免通過危險路段,及時撤退到安全避雨地點,儘可能留在室內(帳篷內)。提防降雨引發的次生災害。

  降雪:包含降雨的應對措施。此外需做好鞋子的防水,踩著腳印行走,在行走前,用登山杖探查路況。若有積雪,則需及時佩戴墨鏡,預防雪盲症。若在高海拔一定高度開始降雪,則在安全的前提下下降海拔,避開降雪區域。

  雷擊:儘可能停留在室內。提前普及雷擊相關常識,遇到雷雨天氣時避開山頂、平原上孤立凸起、水面等危險區域,關閉電子設備,在安全區域躲避。

  落石:提前規劃好行程,在現場觀察落石規律,儘量繞開落石區或選擇落石較少的時段通過落石區。在通過落石區時,應佩戴頭盔,快速通過。在選擇駐紮地時也要合理選址,避開落石風險。

  山洪、泥石流、滑坡、塌方等次生災害:每到一地前,提前了解當地地形、水系,向當地人了解風險區域和避險地點。提前查詢天氣,避免在風險天氣前往風險地區。提前普及避險常識。若發現天氣有變,可以考慮原路返回或前往河谷上游開闊地帶,待天氣好轉後再通過。當遇到災害時,應按照科學方法緊急避險。

  陡峭、崎嶇、狹窄、濕滑、冰雪等易導致滑墜的危險路段:提前規劃好行程,避開危險路段。必須經過危險路段時,應提前告誡隊員小心通過,保持適當的間距和行進速度,必要時可架設保護繩或結組通行。在通過冰雪路段時,需正確穿戴冰爪等裝備,正確運用雪地行走技術等前進。如發生滑墜,應使用合適的滑墜制動技術制動。若發生傷病,則需按照相應方法進行處理。

  黑夜、迷霧等視線不佳環境:提前規劃好行程和時間安排,避免在視線不佳時行路。如必須行路,應提前準備好頭燈、通信設備等,行路時保持隊伍緊湊,注意路線標誌。

  注意:

  如果在野外發生迷路、被困等情況,可能需要掌握野外應急生存技能來應對。

  限於篇幅,本書不予具體討論,相關內容可以參見野外求生類的專門書籍。

  野外應急求生的一般原則:

  與極端環境隔絕。保溫,避雨,防止動物襲擊與蚊蟲叮咬。搭建庇護所,使用救生毯包裹身體等。保證食物和飲水。求救。

  2.與人相關

  各類傷病:合理安排行程,保證充足睡眠和規律飲食,忌辛辣、油膩、生冷食品。提前查詢天氣狀況,做好著裝準備,及時增減衣物。提前調查隊員的用藥禁忌以及既往病史,活動過程中若有任何身體不適,應提前向隊醫匯報。

  提前消除各類重大事故的誘發因素,全隊統一活動,減少不必要的個人行動。

  如遇風險發生,按照本書《戶外運動風險管理與基礎技能》一章的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應對,如若無法判斷情況或無法處理,則及時就近送往有醫療條件的醫院救治,隊伍行程進行相應的微調。

  迷路或走失:提前規劃好路線,下載好導航軟體並確保設備電量充足,必要時攜帶紙質地圖和指南針備用。如需行走在信號不好的區域,應當攜帶衛星電話備用。提前準備好應急裝備,如壓縮餅乾、救生哨、光源(如頭燈)、防雨用品、保暖物等。當不熟悉路況時,應請嚮導帶路,在行進過程中保證隊伍緊湊且在視線範圍內,不要擅自行動。若隊員走失,應停止前進,立即通過通信設備進行聯繫。若無法聯繫,確定最後看到丟失隊員的時間、地點、身體狀況,然後尋求救援,其他隊員在安全地帶等待。

  行程受阻:提前查詢天氣情況,合理規划行程和交通方式。如遇延誤或中斷,集體調整行程,必要時可以改變活動內容或順序,避免部分隊員擅自行動。如必須分開行動,則每隊都應當有經驗豐富的隊員,能夠完成獨立隊伍的所有工作,並且確保隊伍之間的溝通暢通。注意調節隊員的心態。

  瘟疫:按照相關規定做好防疫措施,採購、住宿、飲食選擇正規、大型營業場所,注意消毒,注意所有隊員的日常健康觀測。如遇感染,主動上報送醫,全隊接受相關部門安排。

  違反地方政策:提前向省、地、縣等部門了解地方政策,在活動過程中注意關注隊員動向,提醒不要做出違反規定的行為。如遇風險發生,應主動上報,全隊接受相關部門安排。

  破壞環境:提前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在戶外活動中,遵守本書《戶外運動生態保護基礎技能》一章的相關要求,踐行「LNT」原則,如出現環境破壞行為時,領隊應及時干涉止損,隊員之間互相提醒。

  團隊內發生衝突:提前進行團隊內的磨合,領隊需提醒大家互相尊重,友好交流。如若發生團隊內部衝突,則領隊需介入溝通,坦誠交流,儘快解決爭端,避免影響其他活動安排。

  與外界人士發生衝突:提前規定紀律,由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對外交涉。

  對外交流時尊重對方,有理有節,尊重地方風俗和宗教習慣。如遇無法合理解決的衝突,上報村委會、景區管理方等協助處理,必要時可報警,切忌情緒衝動,發生口角、肢體衝突。

  3.與裝備相關

  裝備(食物)不足:提前制訂好裝備(食物)清單,若需寄送,應預留時間。收到裝備(食物)後進行清點、檢查,確保可正常使用、無質量問題、數量齊全,並有一定的富餘以便備用。如出現裝備(食物)不足,則改變計劃,也可視情況前往當地戶外用品店(商店)或聯繫相關人士購買或租用。

  裝備損壞(包括車輛故障):活動前確保裝備狀況良好,提前培訓裝備使用方法,並準備好備用裝備。在活動過程中正確使用裝備(行車時控制車速並行駛在熟悉的路段上,嚴禁疲勞駕駛),不要做有損裝備的行為。若出現裝備損壞,啟用備用裝備,原裝備不再使用並做好標記,以待活動結束後進行處理。

  火源失火:從正規商家購買符合標準的火源裝備,提前進行培訓。實際使用時規範操作,避免傾覆,遠離可燃物,禁止在防火期、防火區用火,有條件時可提前探查水源位置。如遇失火,可以操作時熄滅火源,或用不燃物覆蓋等方式規範滅火,否則儘快撤離,報火警等待救援。必要時設置好防火帶。

  思考題:

  1.戶外運動風險的成因有哪些類型?

  2.坡地地貌可能會導致什麼危險?

  3.山區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4.試分析滑墜風險的可能成因。

  5.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不正確的請說明原因。

  a.風險可能會造成人身傷害,因此應杜絕風險的發生,追求絕對的安全。

  b.風險都是由客觀危險造成的。

  c.有經驗的人不必在意這些條條框框,憑經驗行事即可。

  d.在理想情況下感知風險應略高於剩餘風險。

  6.風險管理方案應當包含哪些部分?

  7.簡述滑墜風險、迷路風險的應對策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