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我想成為一個根系紮實的人> 成為生機勃勃的成年人

成為生機勃勃的成年人

2024-10-05 15:48:19 作者: 申美京

  「人上了年紀,一定得有自己的工作和愛好。」

  這是我從一位40 歲出頭的同事那裡聽到的話,這句話跟我迄今為止遇到的眾多前輩的建議如出一轍。人的一生,金錢貫穿始終,而填滿這「始」與「終」之間的是人們對於生活始終如一的熱愛。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會逐漸改變。無論此刻是多少歲,這個年齡我們都是第一次經歷,對於這個年齡該有的樣貌一定是陌生的,因而,需要我們根據情況不斷修正自己的人生態度。在一點一點改變生活軌道的過程中我體會到,只要我們心中有強烈渴望的東西,即使很小,生活也不會無聊。

  若論能在平淡的日常中激發人活力的事情,我首推學習,在學習中我找到了快樂。從生活妙招到人文知識,再到職業教育,無論學什麼,都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未知的世界有多麼廣闊。

  最近我在讀《論語》,反覆咀嚼著每一句話的含義。讀《論語》是源於我對朝鮮美術史的興趣,我想讀懂文人畫作上的句子,想知道為什麼會寫這樣的句子,想知道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和信念。出於好奇,我一邊欣賞名家畫作,一邊思考,我認為畫作和跋文所傳達的那個時代的統治理念本身,就是士大夫的自我成就。同時,他們將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像水母一樣透明地表達出來。

  朝鮮時代著名的士人茶山丁若鏞a,想在君主面前好好表現自己,稱頌是君主的賢德創造了當下的太平盛世,並且以中國上古時代的明君故事為喻。他阿諛奉承的樣子,讓人覺得他只是把自己想要立身揚名的欲望包裝得很有品格。但是,當我看到他在流放地為祝賀女兒成婚而畫的《梅花雙鳥圖》時,對他的印象立刻改觀了,那簡練質樸的畫面中飽含的思念和士大夫們卓爾不群的氣節讓我心潮澎湃。

  

  我雖然不太了解討論「理」和「氣」關係的程朱理學,但是從書畫中我看到了與時代無關的、活生生的人的形象。我喜歡讀著歷史人物留下的隻言片語浮想聯翩。很多時候,原本興味盎然的領域因自己的一知半解而淺嘗輒止,未免太可惜了。但如果深入鑽研下去,可能會走向一個新的世界。目前哪怕只是淺淺地涉獵,也是有意義的。

  a 丁若鏞(1762—1836):字茶山,是朝鮮李朝的一名哲學家,著作有《經世遺表》《牧民心書》等。

  當然,我也會帶著自我提升的目標開始學習。比如,為了開花店,我雄心勃勃地學習插花技藝長達六個月的時間,也曾盲目地開始學習法語和西班牙語,還去上了補習班……但是都沒有取得什麼成果,因為我中途放棄了。

  「你必須把那些簡單但有益的習慣堅持下去,不要因為沒有進步、沒有成果就改變想法和方向。如果你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干那,沒有人能給出你好的建議,因為你太變化無常了。」

  在《泰坦的工具》這本書中讀到的這段話使我受到了強烈的衝擊,我深深地意識到自己就是一直在改變想法,改變方向,甚至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干那,這種態度確實與有所成就相距甚遠。

  「50 歲以後,我想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

  一位社會學教授這樣說。他被邀請以美食為主題進行演講,他說,這樣的演講對他來說也具有挑戰的意味。那一刻,我感受到包括我在內的聽眾們無聲的支持。堅持做一件事和不斷挑戰新事物,這二者之中到底哪一個會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呢?關於這個問題,我短暫地思考了一下,發現和往常一樣,沒有正確答案。

  但是我得出一個結論:在堅持做一件事的同時,一點一點地嘗試一些新事物,是最適合我的方法。

  半途而廢肯定是有原因的,但如果你沒有徹底放棄,那麼重新開始就可以了。因為一旦過了「開始」這個最艱難的階段,暫時中斷之後再重新開始其實並不難。而且,任何學習都不會是沒用的。我的終極目標不是「完成」,而是一直做下去,同時,我也一直堅持嘗試過去沒有做過的事情。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之下,每個周末我都會冷靜地尋找一兩件在未來生活中想做但此刻還不確定的事情。對心之所向的東西少一點慎重和猶豫,會讓生活更有驚喜感。

  「之前稀里糊塗開始的這件事,我居然一直在做欸!」幾年前,我為了給突然開始思考未來的自己送一份禮物,每個月定期存10 萬韓元。我想,就算不知道這筆錢將來會用在什麼地方,也先把啟動資金攢出來,會不會更有助於看清自己真實的心愿?

  懷著這樣的想法,我開始攢錢了。這既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儀式,同時也有點為未知的夢想積累備用金的味道,不知何故,我竟然感覺得到了來自自己的支持和幫助。

  一想到存在夢想存摺上的錢將來會用在某個地方,我就會有點小感動。想做的事比要做的事更多,這樣的人生,該有多麼令人激動。我夢想著這樣的人生:即使年紀大了也不會害怕變化,一直嘗試新事物——我想成為那樣生機勃勃的成年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