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不用寫日記

2024-10-05 15:48:16 作者: 申美京

  還是小貓活得簡單啊,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惱了就大發脾氣,傷心難過了就大哭一場,就像遇到了世界上最悲傷的事。它們絕對不會寫日記之類沒用的東西,因為根本沒有必要——在夏目漱石的小說《我是貓》中,我確認了日記的無用。

  過去在日本,日記主要是貴族們寫公事,或者記錄家族的生活,是非常正式而且很有必要的記錄。依據夏目漱石的說法,寫沒用的日記始於學校的假期作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嗎?把它們記錄下來吧!當然也可以把你想像中的內容記在日記里。有時候,我遇到實在沒有寫作素材的時候,就會以日記里記載的那些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作為素材寫小說。如果你發現自己文學創作熱情高漲,那麼認真寫日記似乎就是練習寫作的良好開端。

  進入青春期之後,我曾經在日記里記錄了自己的感情,後來再看,當然覺得那時候真是太幼稚了。中學時,我還把帶著小鎖的日記本扔進了垃圾桶里。高中時,我曾經把寫有隱私的日記本銷毀了。長大以後的日記是我用電腦的Word 程序寫的,某天我重新讀了一遍那些日記,忽然想到,在我死後如果我的家人讀了這樣的日記會怎麼想呢?我越想越覺得恐懼(到底是什麼內容),因此經常刪除一些日記。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庸見詞典》中有關於「私生活」的「庸見定義」,他說:「雖然私生活是盡人皆知的,但如果留下文字記錄,私生活就會變成正式的東西。」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為了緩解壓力,或者在某一瞬間被某種感情所掌控的時候,我通常會寫寫日記。我給這樣內容的日記設了時限,限定在一周之內刪除。因為那樣強烈的憤怒和悲傷,似乎需要整整一周的時間才能治癒。雖然當時的心情那麼真摯,可是過一段時間再讀的話,不知道為什麼,常常會覺得有點難為情。

  感情這種東西,總是需要時間打磨,才能慢慢變遲鈍。

  為了不讓自己後悔,我曾經下決心不讓周圍的人變成感情垃圾桶,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都雲淡風輕地分享給別人。不因為高興就喜形於色,也不會因為崩潰而悲傷。我不是貓,所以有時候我不能簡單地生活。

  「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處」,這是瑞典「拉戈姆」

  (Lagom)精神的內涵,與之相近的還有柏拉圖和孔子的中庸思想。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強調「不缺也不濫」的均衡的生活態度。

  我也是這樣,不會懷著「我比你強或者我不如你」的念頭自傲,或與別人攀比,我想和周圍的人保持清靜平等的關係,所以一度努力讓日記成為我唯一的情緒發泄口。

  但是最近,用日記記錄情緒這件事被我忘得一乾二淨。在公司里,無論對方說了什麼,表面上我都可以照單全收,接受對方的話。我覺得,想為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做好準備的話,就得有這樣的思想準備。當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與其瑟縮著身體坐在昏暗的房間裡黯然神傷,不如把客廳里的窗簾拉下來洗洗,一邊幹活兒,一邊讓自己的想法變得簡單起來。相比於把壞情緒記錄下來反覆回味,讓身體動起來是更好的方法,壞情緒很快會在忙碌中煙消雲散。

  我覺得,寫點什麼,讓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這個時候的我是非常幸福的。因此,比起消失已久的日記,我更喜歡把最近關心的事通過文字留下來。現在,我熱心於健康飲食法,喜歡收集和整理類似「納豆在晚上吃更好」之類的可以直接應用於生活的各類信息;會把參觀朝鮮美術史展覽時獲得的新知識整理下來:聽完音樂會會簡短地寫下感受,留待日後重溫當時的愉悅。

  日本的一位平凡的工薪族——筱田課長用圖畫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每日的飲食,連續記錄了二十三年。我相信,這件事已經成為他每日的習慣,雖然我不知道他的記錄是出於飲食習慣還是畫畫玩的習慣,但是我知道,他以一個人為代表,記錄了不遜色於任何文化圈的飲食文化史。我想,如果我像筱田課長一樣,把我現在關注的事情按照主題分類,進行長期的收集整理,那麼,我所熱愛的日常生活就會成為一段歷史。

  把新的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的那種快樂,如果到生命的盡頭時再拿出來重新讀一讀,一定會覺得非常有趣吧?這趣味之一,很可能是寫成一本對所有人都有幫助的文集。我突然想,這樣的文集雖然不是什麼獨特的志願活動,但是這種興趣會不會為世界做一點貢獻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