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心靈的天籟之音

2024-10-05 15:48:02 作者: 申美京

  想像自己生活在靜謐之中,就會聯想到在自然中追求物我一體的道士。小時候在教科書上了解到的道教,對年幼的我來說,不過是一種奇妙的神仙思想。當我一次又一次在大自然中體會到被治癒的感覺後,對於道教思想產生的原因,似乎明白了一點。

  有一次,為了探訪韓國畫家李禹煥在日本的美術館,我從高松市出發,坐船去往被稱為「藝術之島」的直島。正常情況下,這段路程一個小時左右就能到達。那天出發時,高松港口晴空萬里,沒想到直島卻是風雨交加。就像小說《暴風之丘》中的希斯克利夫生活的地方一樣。整個島上都停電了,狂風裹挾著大雨,幸好還沒達到有生命危險的程度。因為我是一個人去的,又不會開車,只能靠著一把傘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向美術館。無法預測的海島天氣就像大自然演奏的威嚴的奏鳴曲——風聲、雨聲,加上驚濤拍岸的聲音。那天,我以「休息在自然界」為主題,在沒有電視的威尼斯酒店度過了一個沉寂的夜晚。在露台上,我一邊聽著自然界雄壯的聲音,一邊望著遠處翻滾的海浪和熱烈舞蹈的樹木,就像欣賞世界上最動聽的演奏會一樣,那情景久久不能忘卻。

  小時候,我偶爾會背著媽媽撥打114 之類的收費服務電話,原因是在那裡能聽到我喜歡的大自然的聲音,鳥聲、水聲……就像空中生活的休閒頻道一樣,光是聽一聽就覺得很舒服。這麼想來,用自然界的聲音撫慰心靈,我在更早的時候就開始了。

  生活在城市裡,耳朵里聽到最多的聲音要數汽車的噪聲。我渴望寧靜,奈何偏偏生活在嘈雜的都市環境中,為了不被噪聲干擾,要常常開著音樂。年輕時候我喜歡流行音樂,現在我去到了更久遠的時代,我把古典音樂作為生活的背景音樂。古典音樂很難,我從一開始就不知道欣賞的重點是什麼,只能做出「哇,這部分演奏好聽得讓人直起雞皮疙瘩!」的泛泛評論,但是只要遇到與我的頻率和諧共鳴的特定的旋律,還有讓內心平靜或跳動的大調、小調,我就會陷入音樂和愛的洪流中無法自拔。

  塞澤爾?法蘭克的A大調大提琴奏鳴曲是我每天做瑜伽伸展運動時的背景音樂;蕭士塔高維奇的爵士音樂中最著名的2 號華爾茲,還有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中的《六月船歌》是我六月份一定要聽的曲子;去佛羅倫斯旅行的時候,單曲循環著柴可夫斯基的《佛羅倫斯的回憶》;當然,無論何時我都喜歡聽蕭邦。

  

  用喜歡的音樂填滿生活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在我看來,根據當前的心境和狀況,選擇不同的音樂安撫自己的心,此時的音樂就如同一支冰激凌,是可以讓人忘記憂傷和無聊的良藥。當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聽不到大自然的聲音時,沒有比欣賞古典音樂更完美的了。古典音樂的魅力在於它是人類所創造的和諧而平靜的聲音,與現在以數位化為基礎的音樂微妙地刺激人神經的聲音不同,它可以觸動人們隱藏在心靈深處的情感。難道因為這是尼採在宣布「神已死亡」之前就已經高度發達的音樂嗎?它們充滿了靈性。音樂和藝術的佳作就是這樣,即便創作的年代已經非常久遠,但依然廣受喜愛。

  吸菸喝酒、暴飲暴食、在歌廳大聲嘶吼,用這樣帶有自我破壞傾向的方法釋放壓力並不是最佳方法。我認為消除壓力是治癒心靈的前提。人們為了治療受傷的心而破壞身體,能得到什麼呢?

  為了撫慰過度疲憊的身心,可以在周末欣賞鋼琴演奏會;為了獲得心靈的寧靜,可以在大自然中漫步。每當精神振奮的瞬間突然來臨,之前承受的所有痛苦就會立刻變得模糊起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