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書刊信件傳播新思想

2024-10-04 18:42:04 作者: 羅鳴

  李鴻緒因病去世時,李坤泰才13歲。大哥李席儒就接管了家務事,做了李家的當家人。他雖上過新學,但一點也沒有接受新思想,只是去趕了一趟時髦,追尋外面紛繁複雜的世界……

  李坤泰那時已經在大姐夫的幫助下讀了許多書,鄭佑之不時將自己訂閱的、朋友贈送的、看過了的、適合李坤泰讀的,如《女星》《少年》《女子參政之研究》《婦女雜誌》《婦女周報》《婦女日報》《教育雜誌》《精神講話》《中國青年周刊》《覺悟》等書籍報刊,不時托人或郵寄給李坤泰。他們還經常通過書信的方式,暢談自己讀書的感受和心得體會。

  

  當大哥看見么妹近來讀的那些書刊,知道是宣揚革命的……他擔心這些書籍也許會給家族帶來不幸,給么妹帶來厄運,把她引向邪路。因此,他就幾次對么妹說:

  「你整天看這些有毒的書,將給你帶來不好的後果,你把它們拿去扔了燒了。你現在還小分不清是非,這些書可不是好東西,如果讓外人知道了,也許會抓去坐牢的!」

  李席儒尋思著么妹,小時候聰慧伶俐,雖然愛與人理論,但沒有特別的反叛現象。而今她離經叛道,堅決不纏足,還讀這些書。後來他得知么妹看的書是鄭佑之寄來的,他就專門請回鄭佑之責問:

  「你是怎樣當的校長?又是怎樣當的姐夫?把一個規規矩矩的小妹妹,教得瘋瘋癲癲的,不但不守規矩,而且,還專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不但不好好地讀書,還專門讀一些不三不四的書,這還了得。你作為一個兄長,不僅自己不學好,還把自己的小妹妹往人生的彎道上帶,你要毀了她的人生?」鄭佑之耐著性子,聽李席儒一口氣指責了這麼多。

  「席儒,其實每個人的人生,並不都像你一樣,你的看法也不一定正確。么妹愛讀書愛看書,其實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同意的話,我就帶她到柳小去上學,會好好地管教好她的。」

  「你還有完沒有完啊?還要把她帶出去讀書。你睜大眼睛看看,鄉下哪個女子外出讀書?我不同意,絕對不行!從現在起,你不能再給她寄這種書了,不能再給她講什麼革命之類的話了。假若你再不聽,你就不要回家了,我們李家人不認你!」講完話後,李席儒負氣而走。

  鄭佑之原來想帶李坤泰去柳嘉小學讀書,遭到大舅子的反對後,他也就放棄了這個想法。而青春年少的李坤泰,看著前方的光明,就如撲火的飛蛾,怎不去追尋呢?她還是背著家裡人,如饑似渴地讀書,這可更加惹惱了大哥李席儒。

  一天,李席儒趁著李坤泰不在家,闖進了么妹的閨房,翻箱倒櫃地找到了她收存的心愛書刊。氣憤不已,招呼下人把這些書全都撕爛扔到院子裡,點了火把書燒了。

  惠嫂看見了哭著擋著:「老爺,這可是小姐的寶貝啊。小姐回來了可怎麼交代呢?你們可不要毀了這些書啊!」

  火一下子就燒著了,書頁在火里扭曲著、呻吟著,最後都敵不過那火舌,慢慢地化成了黑色的灰燼。

  得知消息的李坤泰趕回了家,只見場壩里圍了一圈子人。煙霧升空,灰飛煙滅,心愛的書都被付之一炬。她擠進人群,完全不顧火堆滾燙,伸手在火堆里掏,卻只掏出一些沒燃完的碎紙片。捧著這些紙片,李坤泰直愣愣地盯著大哥李席儒:「為什麼?為什麼?你要燒我的書?」

  望著李坤泰清澈見底的眼睛,李席儒就說:「么妹,我是為你好,怕你走上了邪路。今天你還不懂,以後你會明白我的好意的。」

  李坤泰哪管得了今後,當她看見自己的書被燒了之後,氣憤之極,怒火攻心,只覺得天昏地暗,一口氣上不來。等她緩過氣來的時候,滿嘴都是又腥又鹹的血。她的肺病又犯了。在她的心裡,有說不出的悲涼和苦哀。燒自己心愛書的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同胞哥哥,曾經給自己帶回各種好吃的、好玩的大哥。李坤泰病倒了。她得的身病可以醫治,而心病才讓她痛苦不堪臥床不起……

  後來李坤泰把大哥「焚書一事」,傷心地寫信告訴了大姐夫。鄭佑之就連夜寫信安慰么妹:

  ……焚書一事盡悉。凡是做一件事情,既不可把它看易了,也不可把它看難了;看容易了便會粗心,看太難了也會害怕。自信心不可不堅固。在俄國,列寧便是第一個自信心很強的人;在中國,孫文也是一個自信甚堅的人……

  么妹,你既有這種覺悟,這種進步,盡可以自信,不必灰心氣餒,各自一步步地朝前走!我自己信我得行,就會得行,我自己不信我得行,那就硬是不得行了。不必因為人家誇獎你、你就歡喜,也不必因為人家罵你,誹謗你,你就慪氣。總之,自己要做的事,各自做起去,別人不相干的言語是無足輕重的。

  讀完大姐夫的來信,李坤泰重新燃起了希望,渾身充滿了力量,不再迷茫。之後,就請大姐夫為她訂閱所寄的書報刊,改寄到二姐李坤傑的肖家灣她不時去自取,拿回家藏在罈子里、穀物里,尋找一切機會偷偷繼續閱讀。

  之後,鄭佑之把要寄給李坤泰的書籍、報刊和信件,就先寄到蕭簡青家也讓他們夫妻學習,然後再給么妹。坤泰看過書籍後,也愛寫心得體會,並寄給大姐夫批改。鄭佑之看了她的文章,覺得語言犀利,富有感染力。他們經常在信里交流,談學習心得,談思想認識,談革命形勢,談人生理想……

  1921年,李坤泰已滿16歲,在大姐夫鄭佑之的宣傳鼓動下,積極起來同封建家庭作鬥爭。她給大姐夫寫信說:「我想到柳嘉讀書,爭取外出讀書的權力。可大哥大嫂硬是不同意,與他們鬧得不和,我就向母親講,請她分家的事……」

  鄭佑之收到李坤泰的來信之後,就幫么妹出主意,教她注意鬥爭策略,學會鬥爭方法。一次,他致信道:

  你們姑嫂不和,是你們讀不成書的大原因。你嫂嫂既恨你,你哥哥當然恨你……只要你拿定主意,正正大大的做事,明理的人自然會贊成你、幫助你的。你哥哥雖橫,但他越不講理,他的不好過日子,越來得快。你盡可以放心看書,多得些見識,將來絕不至餓飯的。像你哥哥這宗行為,他又拖起四個兒女,將來他倒要招架。

  你分地方的事,是難辦到的,不過家門中既贊成你不出閣,當然要替你謀衣食,只要你母親說提點地方來給你,眾家門是無法反對的(若有人反對,盡可請他打主意——問他要穿吃)。若是家門不反對,你么弟不反對,也就不愁了。縱然你哥哥不贊成給你地方,總要使你衣食無缺。他若是怕分地方時,你才讓一步,叫二姐出來轉拐,要他出錢送你讀書,他答應出錢送你,你才答應不分他的地方,這也是一個法子。

  反抗的事不宜過度了,因為你的勢力不足。你現在還是聯絡你一般嬸娘、姐妹、弟侄,使他們隨時幫你說話。此外,你對於一般窮人和窮人的兒女,你也要盡力去幫助他們,使他們感激你,聽你的話,慢慢地再看時機。

  你哥哥再橫,橫不過五年,你在這五年之中,千萬不要得罪眾人(老腐敗不算)。

  總之,反抗的事不可少,但處在現時也不宜太過……

  鄭佑之雖然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但他從小在鄉野長大,長期生活工作在農村,對鄉村農民的生活生存狀況十分了解,對廣大的農民勞苦大眾有深刻的認識體會,對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

  如今目睹百業蕭條,生靈塗炭,社會黑暗,兵禍橫行,貪官污吏巧取豪奪,惡霸地主盤剝農民。「匪如梳,兵如篦,民團好比刀子剃。」是當時廣泛流傳的民諺。軍閥、團閥、盜匪是宜賓社會的三大禍害,以致廣大勞苦大眾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要想打破舊社會,創立新世界,只有進行革命,沒有別的道路可走。

  鄭佑之經過這些年來的鬥爭實踐,充分認識到中國農民長期受到壓迫剝削,原因在於不敢反抗軍閥官吏,不敢與惡霸地主作鬥爭,缺乏團結協作精神,沒有文化科學知識,思想愚昧落後。

  為了打破黑暗的社會,改變農民的生存生活狀態,提高勞動人民的文化水平,喚醒他們的思想覺悟。鄭佑之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想著多辦各種各類學校,免費招收平民及農村孩子入學。一面教給農民文化科學知識,一面向農民灌輸改造社會的革命道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