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學·中庸> 林則徐心繫國家

林則徐心繫國家

2024-10-04 16:54:26 作者: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著;李君蘭 譯註

  林則徐,漢族,福建人,是清朝中後期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詩人,清朝政府實行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而林則徐被認為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是當地一個開明的教書先生,他不只重追求學問,還注重品格修養;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他教過的學生,中舉或考上進士的多達數十人,最傑出的還是兒子林則徐。林則徐天性聰穎,四歲就被父親帶到私塾,抱在膝蓋上與學生一起聽講。

  林則徐十四歲中秀才,之後就到福建著名的鰲峰書院讀書,開始注意經世致用之學。二十歲中舉人,同年應聘廈門海防同知書記,此時開始注意到當地的鴉片煙毒。二十七歲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

  林則徐做京官期間,整理研究前人專家的觀點著作,提出在華北興建水利,種植水稻,以便在當地解決糧食問題。外放浙江期間,又修建海塘,整頓鹽政,清理積案,禁絕鴉片,很快得到道光皇帝的信任,開始了青雲直上的為官生涯。

  道光十八年,湖廣總督林則徐表示堅決支持黃爵滋的嚴禁鴉片主張,提出六條具體禁菸方案,並率先在湖廣實施,成績卓著。他上奏指出,歷年禁菸失敗在於不能嚴禁。並且發出警告說如果不加以重視的話,幾十年之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十一月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菸,並節制廣東水師,查辦海口。

  林則徐到達廣州的當天就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查封煙館貨船,收繳鴉片,雷厲風行,他還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34天之後,即收繳鴉片237萬斤。林則徐下令在虎門將鴉片公開銷毀,並帶領大小官員親自監督。他令人將鴉片放入挖好的兩個大池子裡,池中放入滷水,鴉片浸泡半日後,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將生水煮沸,就把鴉片銷毀了。經過22天,才把繳獲的鴉片全部銷毀。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

  銷煙的正義行動,取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虎門海灘每天都有上萬人觀看,人們無不拍手稱快。外國人看到這情形,也對林則徐禁菸的果斷表示欽佩。

  查禁鴉片的同時,林則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學習先進的科學和軍事技術。他親自主持並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參考消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還組織翻譯瑞士法學家瓦特爾的《國際法》等一系列著作。通過分析外國的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他認識到只有向西方國家學習才能抵禦外國的侵略。

  在軍事方面,他著手加強和改善沿海一帶防禦力量。專門派人從外國秘購200多門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為了改進軍事技術,又搜集並組織了大炮瞄準法,戰船圖書等資料。雖然林則徐對西方認識比較膚淺,接觸西學的目的是出於外交、軍事需要,但畢竟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對中國近代維新思想起到啟蒙作用。

  林則徐在廣東一邊禁菸,一邊積極備戰,他修建炮台,拉攔江木排鐵鏈,他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漁民編成水勇,屢次挫敗英軍的挑釁。先後取得九龍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擊戰的勝利。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查禁鴉片時期,林則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副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上聯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於不敗之地;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慾,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

  但是,鴉片戰爭爆發之後,道光皇帝驚恐,林則徐被革職查辦,廣東戰敗後,林則徐充軍伊犁。

  路過鎮江的時候,林則徐還不忘囑託老朋友魏源根據《四洲志》及有關外國資料,撰寫《海國圖志》。

  正在這時候,黃河在河南開封祥符決口,釀成重大水患,林則徐被派往河南黃河工地治河,工程完成後仍然發戍伊犁。在赴戍途中,他仍憂國憂民,並不為感慨唏噓個人的坎坷,他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寫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著名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

  到新疆之後,林則徐不顧自己年老體衰,親歷南疆庫車、阿克蘇、葉爾羌等地勘察,「西域遍行三萬里」。所到之處倡導群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和紡車,人們為紀念他的業績,稱為「林公井」「林公車」。他開闢屯田,繪製邊疆地圖,建議兵農合一,他根據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結合當時沙俄脅迫清廷開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脅的嚴重性,臨終時還在告誡「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林則徐的遠見卓識,終被後來的歷史所證實。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清廷任命林則徐為雲貴總督。在此期間,他提出整頓雲南礦政,鼓勵私人開採,提倡商辦等主張。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著萌芽中的資本主義思想。於道光二十九年因病辭歸。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清政府為進剿太平軍,再次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理廣西軍務。在赴任途中病逝,終年六十六歲,死後諡為「文忠」。

  林則徐一生多次仕途起落,或居廟堂之高,或處江湖之遠,但是不論處於什麼職位和環境,他都能夠兢兢業業、行之有效地做出重大貢獻。這是因為林則徐從未把個人名利地位放在心上,因此無論順境逆境,皆能坦然處之,有所作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