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學·中庸> 中 庸 天地萬物的根本

中 庸 天地萬物的根本

2024-10-04 16:53:23 作者: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著;李君蘭 譯註

  天命1之謂性,率性2之謂道,修道3之謂教4。

  道也者,不可須臾5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6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7見8乎9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10,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11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注釋

  1.天命:這裡是天賦的意思。朱熹解釋說:「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中庸章句》)因此,這裡的天命(天賦)意思就是上天賦予人的自然稟性。

  2.率性:遵循本性而行動,也就是按照天命決定的人性去行動。率,遵循,按照。

  3.修道:按照道的原則來修身以提高自己。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4.教:教化。

  5.須臾:片刻,一會兒。

  6.戒慎:謹慎敬戒。

  7.莫:在這裡是「沒有什麼更……」的意思。

  8.見(xiàn):顯現,明顯。

  9.乎:於,在這裡有比較的意味。

  10.中(zhòng)節:符合法度。

  11.致:達到。

  譯文

  上天賦予人的一切自然稟賦就是本性,遵循著本性行事稱之為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自己就是教化。

  道,是片刻都不能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檢點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懷著戒懼之心的。沒有什麼地方比黑暗隱蔽之處更能表露人的天性和修養,沒有什麼事情比細小幽微之事更能顯現人的道德和品質。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約束自己的。

  心裡有喜怒哀樂卻並不表現出來,稱之為中;表現出來卻能夠有所節制合乎法度,就稱之為和。中,是達到天下穩定的根本;和,是為人處事所要遵循的共同原則。

  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萬物便都能夠各安其所,生長繁育了。

  曹參相漢,無為而治

  漢高祖劉邦病重的時候,呂后問他:「如果蕭相國死了,應該讓誰來做丞相呢?」劉邦回答:「可以讓曹參來做。」劉邦死後,蕭何繼續做丞相輔佐漢惠帝,後來蕭何病重,惠帝問他:「到您百歲之後,誰可以代替您做丞相呢?」蕭何回答說:「知臣莫若主。」惠帝就問:「曹參怎麼樣?」蕭何欣慰地說:「皇上您心裡已經很清楚了。」

  曹參接替蕭何做了漢朝的相國以後,做事情沒有任何變更,一概遵循蕭何制定的法度。

  他任命官員時,總是挑選一些質樸寬厚而不善文辭的人,若發現官吏中有關注語言文字和法令條文的細枝末節、一心追求聲譽、為人苛刻待人嚴厲的人,就立刻斥退攆走。

  曹參自己則不理政事,每天痛飲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們見他這樣,都想上門相勸。可是曹參心中有數,只要這些人一到,他就立即拿美酒給他們喝,使他們來不及先開口,等到過了一會兒,有的人想說些什麼,曹參又開始勸酒,直到對方喝醉離去,始終找不到開口勸諫的機會。眾人漸漸也就習以為常了。

  相國住宅的後花園靠近官吏的宿舍,住在那裡的官吏們也是整天飲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參的隨從官員們很厭惡這件事,但又無可奈何,於是就請曹參到後花園中遊玩,想讓曹參聽到之後加以責罰。曹參去了,果然也聽到了那些官吏們醉酒高歌、狂呼亂叫的聲音,但是讓隨從官員們失望的是,曹參不但不責罰制止他們,反而叫人取來美酒搬來座席,自己也坐下痛飲起來,並且一邊喝一邊歡呼歌唱,與那些官吏們隔著牆相應相和。曹參見別人有細小的過失,總是隱瞞遮蓋,因此相府中平安無事。

  曹參的兒子曹窋當時在朝中做中大夫,惠帝埋怨曹參不理政事,懷疑相國是不是因為自己年輕而看不起自己,就對曹窋說:「你回家後,試著私下隨便問問你父親說:『先帝剛剛扔下群臣走了,現今的皇上又很年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怎麼考慮國家大事呢?』但不要說是我告訴你的。」曹窋假日休息回家後,就在閒暇陪伴父親時,把惠帝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話規勸曹參。曹參聽後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說:「趕快進宮侍奉皇上去,國家大事不是你應該議論的。」

  到上朝的時候,惠帝當面責備曹參:「為什麼要懲治曹窋呢?上次那些話都是我讓他規勸您的。」曹參立刻脫帽謝罪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陛下的聖明英武比得上高帝嗎?」惠帝說:「我怎麼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參又問:「陛下看我與蕭何,誰更賢能?」惠帝說:「您似乎比不上蕭何。」曹參便說:「陛下說得很對啊。高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明確了法令,如今陛下只要垂衣拱手,我與群臣則謹慎遵守各自的職責,大家按部就班,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也就行了嗎?」惠帝無言以對,只能點頭說:「好。您去休息吧!」

  曹參做漢朝相國,前後有三年時間。他死了以後,追諡為懿侯。曹參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親的侯位。

  百姓們歌頌曹參的事跡說:「蕭何制定法令,明確劃一;曹參接替蕭何為相,遵守蕭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變。曹參施行他那清靜無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寧不亂。」曹參繼相三年病逝,漢史上與蕭何齊名,「蕭規曹隨」一詞也成為歷史上的佳話。

  曹參為政,清靜無為,待人寬厚,選拔官員時極力摒棄那些聰明伶俐的嚴苛之人與名利之徒,他懂得在府中國中容納人的瑕疵,甚至給奸惡之人以容身之所,他引導百姓按照天地賦予自己的本性行事,而不強加干涉。這些不是恰恰符合孔子一直推崇的中庸之道嗎?漢朝也正是經歷了這樣的休養生息之積累,方才達到了後世的「文景之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