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主張立憲抵製革命
2024-10-04 14:14:00
作者: 上官雲飛
光緒三十一年(1905)春,康有為自加拿大南遊美國。秋,赴歐洲,旋迴美國,撰《物質救國論》,以為「中國之病弱,在於「不知講物質之學」。這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為了抵製革命,清廷於次年七月十三日(1906年9月1日)頒布「預備立憲」。正在歐洲漫遊的康有為大喜過望,九月四日(10月21日),發出《布告百七十餘埠會眾丁未新年元旦舉大慶典告蕆,保皇會改為國民憲政會文》,謂:「仆審內外,度形勢,以為中國只可君主立憲,不能行共和革命,若行革命,則內訌紛爭,而促外國之瓜分矣。」「今者舉國同心,咸言憲法,遂至使臣周咨於外,朝廷決行於上。頃七月十三日明諭,有準備行憲政之大號,以掃除中國四千年之枇政焉。」說是「今上不危,無待於保」,準備於「丁未新年元旦行大慶典」,宣布舊保皇會「告蕆」,新開國民憲政會。說什麼「向日之誠,戴君如昔,開天之幕,政黨我先」,希望重溫立憲之夢。
光緒三十三年二月十日(1907年3月23日),保皇黨人在紐約召開大會,康有為自歐洲趕來,「議行君主立憲」,正式定名為帝國憲政會,對外則稱中華帝國憲政會。在章程第二條中申明:「本會名為憲政,以君主立憲為宗旨,鑑於法國革命之亂,及中美民主之害,以民主立憲萬不能行於中國,故我會仍堅守戊戌舊說,並以君民共治、滿漢不分為本義,凡本會會眾當恪守宗旨,不得誤為革命邪說所惑,致召內亂而啟瓜分。」第三條申明:「本會以尊帝室為旨。」帝國憲政會成立後,康有為企圖回國從事政治活動未果,指使梁啓超等與清朝皇室貴族、國內立憲分子聯繫,又借用僑商名義,寫了請願書,「乞立開國會而行憲法」。
光緒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1908年8月27日),清廷宣布自本年起第九年召開國會,再於下月頒布《憲法大綱》。這個《憲法大綱》的主要目的是要保存封建專制制度。革命派採取了堅決反對的立場,而保皇派則表示擁護。《憲法大綱》頒布不到兩個月,光緒帝就「龍馭上賓」了。康有為又說帝國憲政會「本以保皇為事,忠義昭著」,「應發討賊之義」,但是榮祿早死,慈禧太后也卒,誰是賊呢?「查大行皇帝之喪,實由賊臣袁世凱買醫毒弒所致」,於是「簽名上書監國公,請殺賊以報先帝之仇」。
宣統二年(1910),康有為用帝國憲政會名義草書請開國會,指出「若待九年,恐國非其國」,請「立下明詔,定以宣統三年開國會」。這時,保皇會與國內的國會請願會聯繫頻繁,擬於年底改帝國憲政會為帝國統一黨,向清民政部申請註冊,說是「不日會而日黨,乃合全國人士與蒙古藩王共之」,「故益光明廣大之」。
宣統三年(1911),清廷嚴制國會請願。四月,組織皇族內閣,以慶親王奕勖為總理大臣。康有為對奕勖並不信任,一些保皇會員在海外製造輿論,散布揭貼,說是「今舉中國之敗壞危亡,非他人,皆奕勖一人為之而已;阻撓立憲,阻撓國會,非他人,皆奕劻一人為之而已」。警告奕勖:「若不即開國會,則為舉國公敵,為賣國大賊」。五月,赴日本,初住箱根,後移居須磨。八月,武昌起義。康有為聽到消息,「憂心如焚」,仍持「革黨必無成」之說,想「用北軍倒政府,立開國會,挾以撫革黨」,還想「乘此以建奇功」。自我陶醉地說:「人知革之無成,士大夫皆思吾黨而歸心」,「他日國會開時,吾黨終為一大政黨,革黨亦自知無人才,不能為治也」。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結束,康有為已無皇可保了,但他仍戀棧舊制,眷念君主,是年冬發表《共和政體論》,說「專制君主以君主為主體,而專制為從體;立憲君主以立憲為主體,而君主為從體;虛君共和,以共和為主體,而虛君為從體。故立憲猶可無君主,而共和不妨有君主」。又說:「中國積四千年君主之俗,欲一旦全廢之,甚非策也。況議長之共和,易啟黨爭,而不宜於大國者如彼;總統之共和,以兵爭總統而死國民過半之害如此。今有虛君之共和政體,當突出於英、比與加拿大、澳洲之上,盡有共和之利,而無其爭亂之弊,豈非最法良意美者乎?」混淆民主制與君主制度的界限,以最徹底的民主制度為最壞,越不徹底、封建殘餘保存越多的就是最好;並提出「虛君共和」的口號,想掛一個「共和」的招牌,恢復清朝的統治。
此後,發表《救亡論》和《中華救國論》,妄說:「共和政體不能行於中國」,「立憲國之立君主,實為奇妙之暗共和國」,而「滿族亦祖黃帝」,還應由清朝復辟。
1913年,以母喪歸。在國外15年,至此歸國。去國時是一個進步的維新運動領袖,回國時卻是一個保守的人了。袁世凱邀請他去北京,作為反動政權的點綴。康有為沒有答應,這是為了記住袁世凱出賣戊戌變法的舊恨,反對袁世凱乘著革命危機逼垮了清朝。葬母畢,移居上海,辦《不忍》雜誌,主張「以孔子為國教,配享天壇」,說是「若今不尊孔,則何從焉,將為逸居無教之民歟?暴戾恣睢,以快嗜欲,而近於禽獸乎,則非待烹滅絕種而何?」戊戌變法前的孔子,在康有為的心目中是「維新」的孔子;這時的孔子,卻是封建勢力的代表者了。
1916年3月,電請袁世凱退位。6月,袁世凱死,康有為電黎元洪,「望早召正式國會」,又請「以孔子為大教,編入憲法,復祀孔子之拜跪明令,保守府縣學官及祭田,皆置奉祀官,勿得荒廢汗菜,勿得以以他職事假賃侵占」。
1917年,張勸擁護溥儀復辟,康有為於事先《擬復辟登極詔》,說是「民主政體只能攘亂,不能為治,不適於中國」,並受弼德院副院長職。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康有為發表《請誅國賊救學生電》,首謂「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賣國,以自刈其人民,斷絕其國命久矣」。繼稱「幸今學生發揚義憤,奉行天討,以正曹汝霖、陸宗輿之罪。舉國逖聞,莫不歡呼快心」,「政府宜亟釋放被捕學生而誅賣。1922年,游曲阜、登泰山,反對聯省自治,認為「分裂則必爭而大亂,統一則必治而修明」。11月,杭州別墅一天園建成遷居。12月,溥儀「大婚」,康有為在杭州「望闕叩賀」。溥儀賞以「御書」,他又賦詩誌慶。1923年,游開封,與直系軍閥吳佩孚往還,又至陝西演講數欠,夏曆年底返滬。1924年,馮玉祥部入京,把溥儀趕出清宮。康有為電北京當局,說是「挾兵逼宮」,「何以立國?」次年,從上海去天津「覲見」溥儀,漫遊各地後返滬,辦天游書院。
1927年2月,赴天津祝溥儀壽。旋上《追述戊戌變法經過並向溥儀謝恩折》,表示「以心肝奉至尊,願效墜露輕塵之報」。3月8日(二月初五日),70壽,溥儀「賜壽」。康有為有詩謝恩。18日,赴青島。31日(二十八日),病逝。
康有為所寫論著,據《萬木草堂叢書》目錄所列,經部有《孔子改制考》、《偽經考》、《春秋董氏學》、《春秋筆削微言大義考》、《禮運注》、《大學注》、《中庸注》、《論語注》、《孟子微》等19種;史部有《時務芻言》、歷次上書、《戊戌奏稿》、《政見書》、《官制考》、《物質救國論》、《金主幣救國論》、《理財救國論》、《救亡論》、《共和政體論》、《中華救國論》、《共和平議》等64種;子部有《大同書》、《諸天講》、《長興學記》、《桂學答問》等26種;集部有文集、詩集等28種,共137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