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華高歌:走進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 《咱們工人有力量》——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李斌

《咱們工人有力量》——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李斌

2024-10-04 14:06:22 作者: 何建明

  陳先法

  他是工人隊伍里的一員,在金屬屑飛濺的生產一線已經度過了30個春秋。有人說,他早應該離開生產一線了,去當廠領導,或者當公司領導,甚至去市里當領導,再或者去國外當專家。為什麼呢?因為,自1992年以來,他在崗位上獲得了許許多多光彩奪目的榮譽:上海市勞動模範、機械工業部勞動模範、上海市首屆十大工人發明家、上海市「三學」狀元、上海市優秀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傑出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十大傑出工人、全國機械工業職工楷模、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機械工業職工技術改進創新標兵、全國知識型職工標兵、全國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中國機械工業技能大師、第二屆全國「敬業奉獻模範」、60位「時代領跑者」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範、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還有,上海市第七、八、九次黨代會代表、上海市第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可以這樣說,在技能上和政治上,幾乎囊括了一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全部榮譽。他頭上籠罩著那麼耀眼的光環,他的名聲已經響遍全行業,完全可以把他帶到另一個崗位。然而,他哪裡都沒去,一直堅守在一線生產崗位。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說,他從來沒有改變。

  他就是上海液壓泵廠工人、數控專家李斌。

  一

  人們發現,李斌從1986年開始好像換了一個人。

  

  那年,上海液壓泵廠派出30多名工人去德國力士樂公司所屬的瑞士分公司進行技術培訓。液壓泵廠地處上海西南角,是國內液壓泵主要生產企業,它曾經創造過輝煌:20世紀60年代「29」高炮液壓系統、70年代中期「701」通信衛星運載火箭中液壓系統配套元件、80年代坦克搶險車曲線馬達、後來的第三代坦克轉向液壓系統裝置等,都出自該廠。作為一家老國企,它幾十年來演繹的是傳統的金屬切削加工的全部模式——在油漆剝落一層又重新刷上一層的老式工具機上,一人一刀一件。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許多老國企落寞了,紛紛尋找走出憂患、重振國企的新路。當時就有人說,上海液壓泵廠在這時候派出一批工人作為勞務工去國外進行技術培訓,是為了使落寞的企業鳳凰涅槃。

  李斌的名字也在出國培訓的名單中。出發時,別人的行李中帶著許多香菸和食品,他的行李比所有人都重,但裡面裝的是四厚本外語詞典和語音磁帶。

  到國外公司一看,李斌不禁傻眼了,人家的數控技術不知比我們先進了多少,我們不知落後了多少年。實心眼的他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為自己偌大中國的企業的落後技術感到悲哀,也無比焦慮,然而又心裡不甘呀!強烈的自尊心和責任感激發了他好好學習外國先進技術的念頭。

  外國公司把數控工具機加工各類零件的四大關鍵技術要素——工藝、編程、電氣、工具,嚴格劃分在四個部門,分別由四位工程師調控數控工具機,然後再去教類似李斌他們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勞務工去操作。李斌在國內時就有一定的技能功底和外語水平,經過這段時間的強化苦學,又掌握了不少語言,所以不久,他就學會了一些先進的數控工具機操作技術。但他不露聲色,依然每天默默地跟在外方技術人員身後,雙眼緊盯著每一個調試步驟,每一次程序的輸入,心裡又拼命地記著。夏日的日內瓦河很迷人,晚上,同事們都逛街去了,他卻伏案在床,一一回憶著白天所看到的每個程序,並仔細地記錄下來。慢慢的,數控工具機加工各類零件的四大關鍵技術在他腦海里清晰起來。

  一天,外國公司技術人員休假了。這天突然來了一批覆雜的零件要加工,外方負責人急得團團轉。正當眾人束手無策時,只聽得一個輕輕的聲音:「讓我試試。」說這話的正是李斌。外方負責人瞪大眼睛,疑惑地望著李斌。李斌未多言語,拿起圖紙,接著書寫編程、制定工藝、準備刀具、輸入程序開動機器,四大技術要素一氣呵成。外方負責人驚呆了,揮動手臂,滿臉的讚嘆和欣喜。

  此事迅速傳開了,也傳回到了廠里。廠領導和工人們也無不為李斌感到驕傲。是的,一年的學習培訓結束時,李斌精心記錄整理了四厚本數控工具機調試、操作和編程資料。同時,他也成了第一個中國工人調試員,並開始指導外國人上機操作。

  1988年,德國的瑞士公司又點名要李斌去勞務培訓。其實這次哪是什麼培訓啊,而是讓他去工作。李斌還是去了,他想多學點國外的先進技術。這次回國前,外方向他許諾了優厚的待遇,懇請李斌留下來。這對任何一個年僅28歲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誘惑。但是,李斌回家了,帶著外方的技術資料和第一手編程技能回家了。

  後來,有人不解地說:「李斌呀,你傻不傻啊?」李斌淡淡地說:「隨你們怎麼看我,反正,我是我們企業的人,我的一切都是企業給我的,我應該回來。」

  德國人太欣賞李斌了,以後幾年裡又幾次點李斌的將,甚至以無償贈送給企業價值40萬元人民幣的數控工具機為代價,換取李斌去他們公司「培訓」一年。

  這多麼讓中國工人驕傲啊!那天,有人把這消息告訴李斌時,李斌正俯身在轉動的工具機上,頭都沒抬起來……

  二

  常言道,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是基礎。

  1980年,李斌從上海液壓泵廠技校畢業後進了工廠,被安排做銑床,還做磨床。那時,工廠設備陳舊,廢品率高;市場萎縮,企業連年虧損;加上工廠搬遷,企業面臨著激烈的震盪。李斌學的是車床,平素沉靜少言,他想:工人強,企業才能振興;而工人強,就應成為高科技人才,而要如此首先要打好基礎,要學習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術。他這麼想,也這麼做。在師傅的指點下,他勤學苦練,先是花了一年多時間,初步掌握了車、鉗、銑等金屬切削加工技術,後來又逐步掌握了機械、工裝、維修等技術。與此同時,人們看到他業餘時總是在看書,那是在自學高中課程。

  1982年,上海電視大學裡多了一個學員,那就是李斌。不錯,他的刻苦好學也引起了廠領導的重視,就有意培養他,推薦和鼓勵他去電大學習。有人擔心,李斌基礎差,能跟得上嗎?結果,電大畢業時,36門課程考試,他35門成績在80分以上,英語全國考試得了85分。他還被評為「三好學生」,畢業論文獲「優」的只有兩位同學,他是其中之一。是的,李斌正因為知道自己基礎差,所以對任何學習機會都不放棄。那時,他還利用業餘時間去上海交通大學和長寧區科技站進修。

  正是憑著一股勤奮好學和刻苦鑽研的精神,李斌掌握了運用數控工具機的四大要領,在技能上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峰。

  1989年,上海液壓泵廠開始陸續從國外購置數控工具機。對高新技術的保密,是國際競爭中公開的「秘密武器」,輸入國內的數控工具機只設置一兩種加工程序是不足為怪的,這也使「洋機」顯得格外神秘。那天,李斌圍繞著一台工具機轉了又轉,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最後終於忍不住了,他向這台「洋機」開刀動了手術——在短短的時間內,僅2CNC數控工具機加工範圍就擴大到12個品種,24種零件。接著他又對原為6種規劃柱塞的環槽割刀進行改革,使一次成型割刀從原來做60隻零件就要換刀,增加到一次做700隻,功效提高了整整10倍。

  又有一次,廠里花100多萬元購買的TNS42數控工具機,原設計功能僅為加工棒料零件,而液壓泵廠的零件中既有棒型,也有盤型和不規則幾何形狀。廠里資金少,不可能奢侈地為每個零件配置專用數控工具機。那些日子,李斌被人稱為整天「呆頭呆腦」的,從車間到家裡,從桌上到地上,攤滿了圖紙,從白天到黑夜,多少次的計算,多少次的試驗,多少次半夜突然來了「靈感」就爬起來記錄,把工具機當成了自己的「寶貝疙瘩」。最後,一套「洋機」自身不具備的新程序在中國、在上海、在液壓泵廠誕生了。有人說,李斌「把洋機也具有了中國特色」,「全能」的李斌,把他的「寶貝疙瘩」——數控工具機也變成了「全能型」的工具機。

  人們還清晰地記得這麼一件事:1996年7月,液壓泵廠好不容易籌措了一筆資金準備購買一台數控工具機。在設備選購時,廠長請李斌一起參加談判。是呀,廠長信任李斌。李斌也深知它的分量,對於正處在困難時期的液壓泵廠,100多萬人民幣不是個小數字,全廠職工辛苦幹上幾年也拿不出這筆錢。談判一開始,外方就把數控工具機本身固化的程序也作價,開口就是120多萬元。此時,平時與不熟悉的人講話都會臉紅的李斌忍不住了,他沉穩地告訴對方:「按慣例,工具機固有程序不應再論價,我有能力打開這些程序。」外方起先並不把憨厚的李斌放在眼裡,而此時望著一臉自信的李斌不禁一驚,知道了他的分量。然後一陣討價還價,外方不得不讓步,答應與液壓泵廠簽一份100萬元的特殊優惠合同。這外方也從此知道了液壓泵廠有個厲害的角色。

  此時的李斌名聲越來越響,先是當上了工程師,又通過了高級技師評審,是上海屈指可數的雙職稱合一的技術工人,又當上了上海市勞動模範。

  雖然如此,液壓泵廠仍不是效益好得誘人的地方,一度企業還面臨著虧損的窘境,一些有門路的工人先後跳槽走了。李斌的月收入不到千元,那時的他,不說外國大公司,就是國內的企業也一次次找他,以高薪待遇希望他去他們那裡工作。可是,李斌像顆螺絲釘似的釘在液壓泵廠,哪裡都不去,他說:「你也跳槽,我也跳槽,那麼誰來振興企業呢?」

  1998年,一條新聞在廠里不脛而走:「李斌被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錄取了。」有人說,這下李斌要離開液壓泵廠了,不是嗎?他已在開數控工具機了,又是勞模,為什麼還要去讀二工大呢?李斌聽罷不言語,只有他自己和懂他的人知道,他去二工大是為了什麼。

  當然是為了繼續「充電」。那年,他先後出席市黨代會和人代會,領導關於提高全民素質的一系列講話,深深觸動了他,也使他陷入深思:液壓泵廠的數控設備逐漸多了,太需要既有實戰經驗,又有理論知識的工人了,而自己的那點知識還遠遠不夠。這時,正逢被列為成人教育「A級」學院的上海市第二工業大學招生,該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依託機械,並增加了大量電子電氣知識,於是,李斌這個一線技術工人在闊別學校13年後,重又回到課堂上當起一名學生。

  李斌讀書去了,但在廠里又經常看到他的身影。那是他為了不影響工作,就選擇每周兩個晚上和一個休息天的業餘時間學習,並早一個小時上班。倒是工作經常影響他的學習。企業里生產國家專用設備時十分繁忙,他實在走不開,但只要能趕上一堂課,不管颳風下雨,他就開著助動車,從上海西南角的企業趕到西北角的學校。有時難免總要遲到,一開始學校領導和老師也難免有想法,可當他們知道實情後無不為之感動的。為把落下的課補上,李斌經常向同學借閱筆記,回家後自己補課,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請教同學和老師,直到把問題搞懂、搞透。學校的領導和老師見他工作忙,社會活動多,想減輕他的負擔,但他就是「不領情」,筆記、作業、測試和考試一樣都不少。1998年12月,他赴京參加「中華技能頒獎大會」,行李里還帶著書本和筆記。

  這麼如饑似渴地學習,當他2001年畢業時,人們看到他的成績單也就不奇怪了:高等數學90分,積分變換98分,機械設計98分,理論力學92分,計算機應用基礎86分,畢業設計「優」……

  學習英語,也許是讓許多技術工人最頭痛的事,對李斌其實也如此。還是在電大學習時,英語作為一門主課像一座「大山」般橫亘在他面前,要掌握4000個詞彙量談何容易。但他琢磨出了三個「舉重若輕」的辦法:一是「時間套裁」,他從家到學校要倒兩輛公交車,單向行程有時長達兩個多小時,他就在車廂里默背單詞;二是「推廣運用」,他去書店買來英語讀物,回家藉助詞典,仔細研讀;三是「圍剿聚殲」,他每隔一個階段都要總結一番,為此經常學習到深夜……結果,他在全國統一命題的英語考試中成績每次都超過85分,「弱項」變成了「強項」。

  有人說,李斌學習喜「新」,《數控技術手冊》、《加工中心的技術和維修》、《數控編程》等這些專業書剛出版,就被他網羅起來,仔細研讀。同時,他學習也念「舊」,瑞士學成歸來帶回的資料和書籍,一直被他奉為至寶,每當出現技術上的難點,他都要拿出來細細分析、對照……

  他把自己的學習比喻為「徜徉在學海中的一葉扁舟」。有人說,他哪是「學海中的一葉扁舟」,他像是裝了發動機的「航船」啊!

  三

  是的,李斌專業知識的基礎越來越紮實,專業知識的運用一次次地推陳出新,練就了一身高超的駕馭高新技術的本領,實現人生價值的「本錢」也更多了。用他的話說就是:「我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做一個好工人。」一句多麼樸實的話,卻又那麼擲地有聲。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液壓泵廠已普遍使用數控工具機。有一次,廠里一台加工中心多次出現了X軸定位尺寸「飄移」,這是數控工具機的大忌,輕者會使刀具損壞,重者會造成加工零件批量報廢,甚至毀壞設備。工廠請來一位負責技術和維修的老外幫助檢修。老外來後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最終把X軸的磁性光柵換了一個,修理費花了一萬多元。可是工具機運行不到兩天,老問題又重新出現。這把廠領導急壞了,還把老外請來嗎?李斌說:「我來試試。」他經過仔細觀察,發現磁性光柵怕污染,他就把老外拆下的報廢磁性光柵擦拭乾淨後重新裝上,再增加了一塊鐵製擋板作為磁性光柵的保護裝置,這一改進,使一直困擾加工中心的誤差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有人激動地說:李斌技術水平比老外還高。李斌說:「我們要虛心向老外學習,但不能迷信。」

  解廠長之急的事豈止一次。還有一次,廠里接到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專用液壓產品訂單。因為時間緊,技術要求高,加工難度又大,而廠里的數控工具機不成體系,因此準備把產品外殼委託給外單位加工,但交貨期和質量不能保證。廠長十分焦急。李斌聞訊後,主動攬下了這塊「硬骨頭」。他仔細研究、反覆琢磨,發現產品外殼上各個部位加工精度均限制在2~3絲之間,要求很高。怎麼辦?他反覆計算,拿出了加工工藝路線,編出了程序,做出了相應的工具夾,配置了合適的刀具。試製開始後,他連續三四天不回家,「釘」在試製現場,最後終於拿出了合格的產品外殼,並在鑑定會上一次獲得通過。

  再有,在液壓泵廠,斜軸泵的環窩加工質量長期以來一直是產品零件加工的瓶頸,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廠里決定投入近70萬元資金訂購一台環窩加工專機。雙方訂購合同的意向書已簽署,只因對方的交貨周期太長,遠水救不了近火,因此正式合同一時無法簽署。這時廠領導想到了躺在倉庫里的一台在80年代從德國引進的二手設備環窩銑機,由於該設備故障嚴重,經多次調試不成功,只能在倉庫一「睡」就是十幾年。是否有修復的可能?廠領導找到李斌商量。李斌一聽興奮地說:「這兩天我也正在考慮這事,就把這任務交給我吧。」有了李斌的承諾和請戰,廠里就放棄了原定的「買機」方案,開始實施「修機」方案,組成了以李斌為首的專修小組,在人力和物力上配備足夠力量由李斌調配、指揮。李斌帶領小組人員全身心投入其中,他從故障診斷到修理,從刀具設計加工到調試,樣樣親自動手,查資料,編程序,反覆琢磨研究,多次修改調試。經過三個月的日夜奮戰,「死機」終於復活了……

  不要說李斌一次次讓廠里驚喜和感動,就連老外面對李斌也一次次地激動。那次是會戰浦東液壓基地建設項目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時,就在設備調試的節骨眼上,有一台進口關鍵設備的鑽頭磨損了,如果進口需要300美元。時間緊迫,鑽頭的精度要求又很高,為了解除燃眉之急,李斌二話沒說,就心急火燎地從浦東趕到浦西,從情報所趕到刃具廠。工廠離李斌的家只有十來分鐘的路程,可他「過家門而不入」,和刃具廠的師傅商議著怎樣把這鑽頭儘早趕製出來。等到他再趕到浦東,把鑽頭安裝調試完畢時,已經是凌晨一兩點鐘了……

  這一切都沒有錯過一個人的眼睛,他站在特大型廠房的制高點上已經仔細觀察了好幾天。這天,他按捺不住了,激動地說:「穿藍衣服的,太棒了!只要他們肯留下,我都要!」說這話的就是美國薩澳公司總裁格拉斯基先生。藍色,是上海液壓泵廠標誌色,「藍領」是生產工人的代稱。一位外國公司的總經理對李斌他們的讚嘆,不就是對他們工作價值的認同、更是對掌握了先進技術的工人在經濟發展中重要作用的認知嗎?

  是呀,人人都知道,有難題,找李斌。這在上海液壓泵廠已成了習慣。

  我們再來聽聽兩個夜裡,李斌與兩個司機的對話吧。

  那次在市人代會上,李斌被光榮地推薦為大會主席團成員。為了保證會議,會務組為主席團成員配備了專車。第一天會議結束後,駕駛員準備送李斌回家,可李斌讓駕駛員送他回廠里。

  途中,司機問李斌:「做啥還要到廠里去?」

  「廠里這幾天正好有一批零件要加工,我放心不下,今天開了一整天會,我想晚上加班。」

  「你既不是老總,又不是書記,廠里的事有啥放心不下的?」

  「零件要出來,數控設備要開,回去看看,心裡踏實。」

  司機感動了,車到廠門口,李斌和他握手告別,司機說等李斌忙完再送他回家。李斌怎麼也不讓。司機的車在廠門口等了好一會兒才離開。

  另一次,病後的李斌加班到凌晨三點多,攔了輛計程車回家。

  「朋友,今天搓麻將贏了還是輸了?」見多了「夜歸一族」的計程車司機很自信自己的眼力。

  「搓啥麻將,我單位里加班。」

  「加班到那麼晚,大半夜過去了,叫老闆挺點『分』。」

  「瞎七搭八,阿拉是國企。」

  「開啥玩笑,國有企業加班到這麼晚?你們企業要飛了?」

  「會的,只是時間問題。」

  「你那麼自信?」

  李斌不再言語,在計程車上打起瞌睡。

  計程車司機似乎感覺到了什麼,也沉默了,「輕手輕腳」地開著車朝李斌家駛去……

  多實在的李斌,又多感人的李斌啊!李斌就是這樣沒日沒夜地工作在生產第一線。在他看來,技術工人為科學發展作貢獻,首先要立足本職崗位,提高技術水平,掌握先進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黨中央不是提出要建設學習型社會嗎?他就是多年來在企業為年輕人搭建的成才的平台上,努力自學,堅持不懈地鑽研先進技術,並時刻跟蹤世界發達國家製造技術的發展動態,熟練掌握了數控工具機的編程、調試、維修等技術,僅在十多年時間就完成了230多項工藝攻關,完成產品工藝編程1600多個,提高工效30倍以上;開發新產品57項,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2300多萬元。還拓展了數控工具機上的加工範圍,最大限度發揮了這些設備的功能,為企業直接節約外匯約50多萬美元,節約人民幣600多萬元。在刀具革新上為企業節約了400多萬元,並獲得了多個項目的專利證書……

  這就是李斌,在一線生產崗位的數控工具機上奮力奔跑的工人。

  然而,李斌不是、也不會做一個孤獨的奔跑者。

  四

  人們發現,在榮獲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先進生產者、新長征突擊手等光榮稱號的名單中,經常會出現被稱為「小李斌」或「李斌式職工」的工人。

  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出現這樣的狀況也不難理解。如前所述,隨著企業產品和生產技術的引進和提高,對從事於這一工作領域的生產工人來說,不斷提高技能是關鍵。然而,僅僅以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方式已很難適應這種日新月異的變化,需要對工人有系統的學習和培訓,使每個工人的技能都適應崗位需要。李斌一直想成立一個培訓班,自己親自任教,自編教材,帶動身邊的同事學知識,學技術。有人不解地說:「你自己已經取得了這麼大的成績,獲得了這麼多的榮譽,再辦培訓班,煩不煩啊?」李斌說:「我的價值不僅在於自己取得多大的成績,還在於幫助更多的人成才。」是呀,他不願做一個孤獨的奔跑者,而要做一個技術的領跑者,帶領一批工人在知識和技術的路上一起奔跑。

  此事正合廠領導心意。廠領導也正考慮,李斌是著名的勞動模範,是全國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李斌不光是一個名字,更是一個響亮的品牌,是個資源,本企業應該利用好這一品牌和資源,弘揚李斌精神,帶出一大批像李斌一樣的生產工人,創造出更大的效益。

  於是,1996年,上海液壓泵廠就組建了以李斌名字命名的一個與現代高新加工技術運用、數控編程和自動化操作為一體的班組:李斌班組。李斌手把手地教每一個成員,還自編教材,為大家上課。與此同時,廠領導開展了多項進一步弘揚李斌精神的活動,建立了李斌小組工作學習活動室,設立了榮譽牆和攻關展示櫥,設立班組園地,還搭建了技術培訓、技能比賽等平台……這一切大大激發了工人們學習和鑽研技術的熱忱。

  讓人們驚喜的是,那幾年,上海液壓泵廠的人員在減少,但每年銷售量卻增長10%以上。廠領導興奮地說,這靠的就是以李斌為代表的掌握現代技術和技能的高素質的職工隊伍。特別是李斌帶領的數控小組,完成了多項新產品開發和多項設備改進和修復,節約資金900多萬元,還有技術革新攻關、製作夾具、刀具等,節約資金上百萬元,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其間,湧現出了一批「小李斌」或「李斌式職工」,你看,青年女工錢國萍,成了技術能手、高級技工,當了「三八紅旗手」;青年工人陳崢嶸成了上海市勞動模範……李斌班組也先後獲得了上海市紅旗班組、全國先進班組、上海市勞動模範集體、上海市共青團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光榮稱號。

  有人不禁驚嘆了:「你們怎麼搞出了個李斌!」說這話的是兩家兄弟企業的領導。行內人都知道,國內三家液壓泵生產主導廠,上海液壓泵廠無論從規模還是從數控工具機的擁有量上都倒數第一,另兩家企業一家的固定資產是上海液壓泵廠的10倍,另一家是2倍,但上海液壓泵廠的李斌和他的班組卻製造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專用液壓產品,這怎麼能不讓他們感嘆呢?

  後來,上海電氣行業也建立了以李斌名字命名的「上海電氣李斌技師學院」,他先後培訓學員一萬多名,得到了全總領導的充分肯定。電氣行業還創辦了「李斌杯技能大賽」等。可以說,整個上海電氣行業都在爭當「李斌式職工」,爭創「李斌式班組」……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有一個李斌,我們工廠就可以起步;有10個李斌,企業就能振興!」說這話的是上海液壓泵廠廠長。是啊,面對李斌和李斌班組,他也是抑制不住的興奮和驕傲!

  五

  如今的李斌,仍工作在上海液壓泵廠的生產一線。已經30年了。30年彈指一揮間,在他憨厚的身上,不正看到了當代工人階級不斷追求知識和技能的風采嗎?

  30年,李斌和他的同事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使企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他的日常生活卻沒有太大的起伏,依然是天天這麼做著,天天這麼鑽研著。說來有人也許不信,30年裡,他在廠里從來沒有和任何人爭吵過,更沒有冤家對頭。他天天安安分分地工作,太太平平地過日子。如有事做失誤了,他從不指責、埋怨別人、把責任賴在別人身上,而是想想自己的錯,自己的失策;如做好了,他也從不搶功,因為這是應該做的。即使在技術上與人、特別是與老外發生分歧時,他也不爭論,而是實實在在地做給你看,讓你心服口服。都說他有一個好心態,企業要加工資了,別人加多少,自己加多少,他從不關心,他想你把事情做好了,總會給你的。給他多少,他從不斤斤計較。也許吧,就因為這麼個心態,所以他只知道工作過日子,沒其他煩惱。當他因工作成績突出而獲得許多榮譽後,他還是和先前一樣,和和善善待人,勤勤懇懇工作,太太平平過日子,真可謂是「處變不驚」啊!當有人稱讚他時,他也平淡地說:「這有啥稀奇的?只要你熱愛企業,認認真真地工作,也會做出成績來的。」

  是呀,當一個人的工作老是像螞蚱似的跳來跳去時,怎麼能鑽心做事、潛心做事、做出成績來呢?

  李斌說:「要做好工作,先要做好人。我們工作的地方也是做人的地方。我們建立『李斌班組』,就是為了把工作場所變成培養人的地方。培養愛崗敬業又有技能的工人。我們常說愛崗敬業,其實要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現在外面的誘惑那麼多,而我們企業的工作又很累很苦,你要不為外面的種種誘惑所動,受得了這些累和苦,而且要喜歡,還要有責任心,容易嗎?一個人工作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做人的過程。人的價值是從小一點點體現出來的……」

  人們理解李斌,他一直是那麼喜歡自己的崗位、自己的工作。因為喜歡,就會心甘情願;因為心甘情願就會感覺不到累和苦,即使累了苦了心裡也開心。如果不喜歡,是被迫的,那效果怎麼會一樣呢?

  其實,李斌除了熱愛自己的崗位,喜歡自己的工作,還是個有心人。有心了,他就會有責任心,就能隨時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就會自覺地去學習,去鑽研,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來試試」,這句常掛在李斌口頭的平平常常的話,凝聚了他多少對工作的熱情、對企業的責任心!只要有心,每個崗位都會做出成績來,不是說「行行出狀元」嗎?

  人,就這麼幾十年的一輩子。有人對李斌說:「你天天這麼做傻不傻?你有那麼多的好機會,要是我們跑還來不及呢!」然而,李斌心甘情願這麼「傻」,哪裡都不去,像顆螺絲釘似的「釘」在上海液壓泵廠的生產第一線。一釘,就是30年。有人很感慨:李斌真耐得住寂寞啊!是的,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均為寂寞人。

  企業里有時會遇到那些要求高而自己無能力做、或擔心做不好的零部件拿到外面去做。當了勞模的李斌,這時還會提出自己來做。有人說:李斌呀,你是勞模了,太平點兒吧,給別人做,做不好不是你的責任,你做不成就是你的責任。但他還是說:「我心裡雖然也沒有100%的把握,但就讓我試試吧。」是呀,他不圖勞模的虛名,他是捨不得好幾萬的加工費,再說別人也不一定做得好呢!這時廠領導說話了:「李斌,你去試,如果試不好,失敗了,不會責怪你!」多好的領導啊!李斌「試試」的膽子就更大了。

  李斌就是這麼在生產一線,在廠領導的支持下,在一次次對技術難題「我試試」的實踐中,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加上理論的支持,才成就了今天。

  沒錯,他是在1991年1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其實,他在讀高中時就經常參加黨章學習小組,就打了入黨報告,後來隨著畢業分配就把報告轉到了廠里;到讀電大時他又打了入黨報告;在瑞士培訓期間,他再打了份入黨報告。是的,他渴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因為他相信黨,願意為黨的事業奮鬥終生!也期盼在黨的懷抱里使自己更好地成長。從打入黨報告的那天起,他就時時刻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也許吧,正因為這樣,多少次有工作難題的時候,他就自覺又勇敢地迎難而上,吃虧受委屈都無所謂。所有這一切,他都養成了習慣。

  如今已獲得那麼多榮譽的李斌,在企業,在行業,在親戚朋友中,在許許多多地方,誰不知道他的名聲和故事啊!多少人為他驕傲,多少人為他自豪!

  然而,離他很近關係的地方也有不知道的,那就是他兒子的學校。兒子正讀高三,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不知道他們有個同學的父親是個響響噹噹的、受到過胡錦濤總書記接見的人物。因為,這同學壓根沒說,他覺得沒必要說,不值得顯擺,很正常呀。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前不久上海電視台等單位聯合舉辦的上海十大新好男人評選中,李斌赫列其中。是的,李斌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鄰居們經常看到李斌在買菜、燒飯。沒錯,李斌雖然這些年又增加了許多社會兼職和活動,如:兼有中國液壓氣功密封件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設備管理協會高級專家,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光機電技術研究所副所長,上海技術協會會長等,但是買、洗、燒,這些家務活都是他做的。每天早晨起來,去菜市場買來菜,擇好洗好就浸在那裡,晚上回家一炒就可吃;有時很忙,他就在騎車下班路上經過菜市場買點兒菜帶回家,燒好了再回到廠里。要說煩惱,也許是怎麼翻花樣,讓妻子和兒子吃得滿意,會傷一些腦筋。這也許是他給這個帶給他溫暖和支持的家盡的一份責任了。

  妻子善良、賢惠,是電機學院的老師。對丈夫的成績和榮譽也從不顯擺和炫耀。每當廠里來了人,或者來了公司和市裡的領導,她總會主動避開,為了不影響丈夫他們的談話。有時半夜裡,或者雙休日,廠里突然來電話有事找他,他隨叫隨到,她也毫無怨言。

  偶爾,雙休日在家,他除了給妻兒燒菜煮飯,就是上上網,看看書,聽聽音樂,看看電視,再有就是種種花,養養魚。他說其他玩的東西都不會。

  有人說:如今李斌頭上頂著那麼多榮譽的光環,一定有壓力吧!「不!」李斌說,「我沒有啥壓力。勞模也好,傑出人物也好……那都是黨和政府根據你所做出的成績給你的評價,我不是為勞模稱號而做的,不是勞模我也這樣做。要說有點什麼的話,那就是責任,怎麼在廠領導的領導下,把工作做得更好,包括培養好徒弟!」

  是啊,他的生活似乎過得平平靜靜或者波瀾不驚,然而,他在一線工作崗位上卻做出了如此「驚人」的成績。

  那天,我離開上海液壓泵廠時已經是傍晚了。不知從何處傳來一首再熟悉不過的歌曲聲《咱們工人有力量》。這首雄壯有力的歌我們已經傳唱或聽了幾十年,此時再聽來,一種別樣的感動在心頭升起。

  是呀,在高科技的今天,我們工人怎麼當?怎麼樣的工人才真正有力量?李斌,從勞動型工人到技術型工人,再到專家型工人,30年的歷程不就是對知識工人最好的注釋嗎?他不是用自己的實踐作出了回答:只有駕馭高新技術,才能真正有力量,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嗎?

  沒錯,李斌是電氣行業的一個品牌,也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的不僅是幾代工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而成的勤勤懇懇、埋頭苦幹的無私奉獻精神,更閃耀著當代工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風采,正是這種結合,使當代工人的整體素質產生了質的飛躍。

  我已走出很遠了,情不自禁地停下腳步,轉過身,深情地凝望著上海液壓泵廠高大的廠房,心中默默地向李斌致敬!向千千萬萬個「李斌式工人」致敬!嘴裡不禁也吟唱起來:咱們工人有力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