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對岸的警報
2024-10-04 12:27:08
作者: 師永剛
隨著雙方走近,小小的台灣的繁榮能成為大陸改革中民主的榜樣嗎?《紐約時報》的記者觀察試圖看清這一問題。
「小辣椒往往是最辣的。」這是3月台灣領導人李登輝對一青年團體講話時引用的中國諺語。把諺語用於今天的新形勢下,這裡提出一個難題:台灣從獨裁統治演變為經濟發達並享有一定民主的地區,它的進步是否能成為北京的一個榜樣?
這個提議是可以爭論的,雖然不是在北京。台灣、韓國、香港和新加坡並列為亞洲經濟發展新四強,雖然對大陸來說,台灣只不過是第23個省。外交上,台灣很孤立,只與29個國家保持有正式外交關係。經濟上就不同了:台灣有820億美元外匯儲備,人均收入達1萬美元以上,在世界上列第25位。1992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530億美元,列世界第14位。台灣與美國和法國簽署主要軍火協議,並且與中國大陸同在為加入世界關貿總協定而努力。這對於一個只有2000萬人口的島嶼來說已經相當不錯,而大陸有11.7億人口。
即使李登輝政府已停止過去反對北京政府的宣傳,普通民眾則直接把「台灣經驗」的信息帶到大陸。認證會計師Jaung Kwun-ming一年數次赴大陸福建省免費為同行講學,講解資本主義股市交易、稅金沖銷。學生們似乎對他所講的台灣實例更感興趣。台北市經濟學家兼出版商查爾斯.H.C.高已經在大陸高校做過關於台灣經濟發展的數十場報告。今年7月,高將主持在江蘇省召開的一個兩天的會議,會上兩位台灣著名企業家將做主題演講。
專家學者還不是唯一把這一信息帶到大陸的人士。台北城市大學學者說:「台灣在近幾年中有400萬人到大陸觀光旅遊。他們帶去了大量的禮物送給親友,還有許多錢。他們的富有和休閒旅遊無疑給大陸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所接觸的人會問自己:『我們為什麼沒有這一切?』」
在蔣介石率領其200萬國民黨軍隊逃到台灣之後的這些年中,台灣與大陸就幾乎都是對方的鏡像。像大陸一樣,台灣經濟也是政府控制的:在20世紀50年代,國營公司,如壟斷型的台灣糖業公司,一家公司即占全島工業產量的95%(現在只占5%)。
50年代,蔣介石政府制定了兩項經濟新政策,促使經濟起飛。一是土地改革運動,使農民占有生產資料,並大大增加了購買力。另一項是與工商業界達成的協議,大體上就是你們一心一意掙錢,我們負責政治事項。
這兩項政策都意在撫慰台灣當地人,他們把國民黨殘兵敗將視為外來少數派。最終或許也是不可避免地,經濟自由化逐步滲透到政治領域。1988年,蔣介石的兒子和繼承人蔣經國發起了謹慎民主化運動,包括宣布反對黨的合法化。他還指定在台灣出生的李登輝作為政治接班人。在1992年大選中,主張台灣獨立的反對黨民進黨獲得31%的選票。2月,李登輝任命台灣籍人省長連戰接替退休的郝柏村將軍任行政院長。
在經濟方面,台灣已沒有什麼奇蹟可言。台灣島內只有一家企業——中華石油公司——通常被列入《幸福》雜誌每年公布的世界級500家大企業。其餘絕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其中許多依然是家族式經營的作坊式企業。政府放棄對公司的擁有權,用稅收作槓桿來鼓勵對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工業行業投資,如計算機工業。國家經濟計劃作為指導性而非嚴格的強制性規定。台灣經濟計劃以4年或6年為單位,不用大陸5年計劃的標準。
本書首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前任經濟金融部長李國鼎是60年代和70年代台灣經濟增長的主要承辦者。他現在相信政府的主要職責就是投資辦好教育,學校培養出一代代的技術工人、經理和科技人才。遵循中華民族的傳統,進入重點學校要經過全國統一考試,這樣一來,知識精英階層中也包括許多出身貧苦家庭的子女。36位政府部長中,21人有博士學位,5人曾擔任過大學校長。
面向未來,一些台灣專家相信,大陸也將經歷與台灣相似的壓力和緊張關係。專家還認為,北京將最終給新生的工商企業者更多的旅行自由,放鬆外匯管制。正如台灣那樣,工商界在大陸將成為不同意見者,他們支持那些維護他們的特殊利益的政界人士。
出版商查爾斯與許多人觀點相同,即20~30年內經濟力量將會導致台灣與大陸統一。他認為,台灣最好的策略就是在大陸投資,與大陸進行貿易往來,因此成為「大中華」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這一設想,台灣和香港能向「大中華」提供資本、管理、市場經驗、國際觀等,他們實際上已經這樣做了。
大陸官員堅持,台灣的模式並不適用。他們強調台灣經濟發展的陰暗面——無止境的高消費熱和污染。
西方的外交和經濟學界人士普遍認為,雙方是否仍在醞釀繼續對峙下去。他們注意到,在內地與台灣於今年5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一次官方會談中,雖然會談的議程只商討犯罪及走私等次要問題,但會談總要涉及更大範圍的問題上。北京和台灣都沒有提出關於統一問題的明確時間表,耐心是中國人典型的美德。實用主義也是的——大陸與台灣間的迅速增長的貿易關係不用很長時間即可使雙方事實上的相互依存形勢不可逆轉。